劉貞香+徐梅
摘 要:勞動是一個人基本的素質(zhì),是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勞動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中的重要內(nèi)容。文章通過探索如何進行勞動教育,使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勞動教育;幼兒;勞動習慣;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9-0067-01
教師可根據(jù)《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精神,根據(jù)幼兒生理、心理及年齡特點,嘗試以“幼兒園學會生活教育”作為幼兒教育和幼兒全面發(fā)展的切入口,通過給幼兒提供適宜的勞動環(huán)境和生活材料,讓幼兒獲得勞動鍛煉的機會。這樣,能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掌握一些自我服務和生活的基本技能,使他們成為一個有愛心、能勞動、獨立性強、適應能力好、有生存能力的人。
一、確定勞動教育目標,安排勞動教育內(nèi)容
教師可按大、中、小三個年齡段及以幼兒實際水平確定目標,安排內(nèi)容。勞動目標:尊敬勞動者,熱愛勞動者;熱愛勞動,愛惜勞動成果;掌握自我服務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安排內(nèi)容:小班幼兒進行自我服務勞動,逐漸做到不依賴成人而獨立照料自己的生活,如獨立的盥洗、進餐、睡眠、起床、整理臥具等;中班幼兒在自我服務的基礎上,嘗試為班集體服務,如進餐前的整理,活動室、午睡室、包干區(qū)經(jīng)常的清潔工作等;大班幼兒在熟練掌握獨立生活技能的同時,為周圍環(huán)境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如為園內(nèi)草坪、花壇拔草、澆水等。
二、拓寬勞動教育途徑,搞活勞動教育方法
教師應在“保教結合”理論指導下,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觀念、結構、方法,合理安排幼兒一日活動時間。教師可根據(jù)三個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水平和勞動教育目標,選擇適合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確定幼兒在生活勞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給園內(nèi)每個幼兒在時間、空間及條件上提供充分的操作和實踐的機會,鼓勵幼兒多動手、動腦。同時,教師可通過家長問卷調(diào)查、家長座談會、家訪等形式,主動取得家長的共識和配合,以此拓寬教育途徑,形成正確的教育合力。在教育方法上,全體教師努力學習《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更新教育觀念,在指導幼兒掌握技能的過程中,做到不包辦代替,不急于求成,努力遵循積極主動原則、量力而行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反復鞏固原則。教師要始終是觀察者、指導者,而非填鴨式的說教者,做到面向園內(nèi)每一名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三、選準載體,擴大勞動教育活動
幼兒掌握勞動知識、技能、方法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技能形成的過程又是一種知識轉變?yōu)閯幼鞯慕Y果。因此,教師應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各項活動之中,寓勞動教育于各科教育活動之中。
1. 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者及勞動成果的教育
遵循“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應相互滲透、有機結合的原則,盡量挖掘各教育因素,對幼兒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者及勞動成果的教育。教師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帶領幼兒參觀保育員、食堂阿姨的勞動,參觀花園里花工的勞動,參觀建筑工造房的勞動,讓幼兒在觀察中體驗勞動者的工作,激發(fā)幼兒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
2. 開展多項活動,創(chuàng)設勞動環(huán)境,教授勞動方法,掌握勞動技能
(1)各班創(chuàng)設“生活勞動區(qū)”。教師可在晨間活動區(qū)開辟“生活勞動區(qū)”,給幼兒提供適宜的勞動材料,讓幼兒在生活勞動區(qū)獲得許多做“家務勞動”的本領和生活常識。(2)做個能干的值日生??蓪⒂變簣@小班、中班、大班都設值日生,輪流值日,如分發(fā)點心、碗筷,擦抹桌椅,管理圖書、玩具,澆花、拔草、掃地,掛毛巾等。實踐證明,值日生工作使每個幼兒形成了愛集體、愛勞動的良好習慣。(3)種植和飼養(yǎng)活動。幼兒園可將種植的花草樹木承包到班級,讓班內(nèi)幼兒參與管理。鼓勵幼兒種植和飼養(yǎng),如飼養(yǎng)金魚、泥鰍、烏龜、小螃蟹,喂養(yǎng)小兔,種植大蒜、洋蔥、玉米、絲瓜、扁豆等,發(fā)展勞動技能,形成勞動習慣。(4)大幫小、大帶小活動。為使幼兒能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養(yǎng)成關心他人、關心年幼同伴的良好品質(zhì),幼兒園可開展“大幫小、大帶小”活動,通過幫助弟妹穿衣、整理午睡室等勞動,鞏固勞動技能,并逐步幫助弟弟妹妹學會自理技能。這樣幫帶結合,有利于幼兒的自我提高,同時幼兒對勞動的熱愛、對弟弟妹妹的感情也會在心靈深處得到升華。(5)勞動競賽活動。讓幼兒將已學到的技能通過比賽的形式展現(xiàn)給大家,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幼兒的勞動熱情,提高勞動水平。幼兒園可定期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如穿衣褲、系鞋帶、整理床鋪、分碗筷、擇菜等勞動比賽,不僅創(chuàng)設了良好、積極的勞動氛圍,而且使全園幼兒的勞動素質(zhì)進一步提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可通過這種知行一致的生活勞動教育,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在每個幼兒的心里埋下自理、自立、自強的種子,提高幼兒的勞動技能,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是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之一,也是培養(yǎng)未來人才之路。
參考文獻:
[1]張樹俊.論幼兒的“勞動”游戲與教育[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3).
[2]陳虹利.新時期加強幼兒勞動教育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