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山
近年來,很多省份高考語文試卷開始熱衷于考查排序題這一題型,雖然是選擇題,相對來說降低了難度,但真正在做題時,仍然難倒了不少考生,此題型涉及到語言表達的“連貫”這一考點,所謂語言連貫,就是指能夠調(diào)整語句之間的順序,做到句與句之間的組合話題統(tǒng)一,句序合理,銜接流暢,呼應自然。題型有難度,但有章可循,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明大意 抓中心
首先,要樹立整體意識,即要通過通讀題目中所有語句了解大意。這是前提和基礎。—個語段,一般有—個中心話題,或寫入,或繪景,或敘事,或狀物,或論理。如果我們能找到這個中心話題,一定會對正確排列語序有很大幫助。
例1 把下列幾個句子組成上下銜接,語意連貫的一段話,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秋季的氣候是處于“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 因此,秋季養(yǎng)生在對精神情致、飲食起居、運動導引等進行調(diào)攝時,應注重一個“和“字。
①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為特點。
②“白露“過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fā)。
③故有“秋老虎”之說。
④被稱為“多事之秋”。
⑤由于人體的生理活動自然環(huán)境變化相適應,體內(nèi)陰陽雙方也隨之發(fā)生變化。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④②①③⑤
[解析] 此題應選B。語段的話題中心是秋天的季節(jié)特點,文段最前面一句是總說,①③說陽,②④說復雜變化,⑤與文段最后一句都說秋季如何養(yǎng)生,①③的順序根據(jù)“秋陽肆虐”“故”等詞語確定。
例2 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我愛小池,也愛溪流,是因為我愛它們的“清”和“遠” 。 。 。 。像一位活潑開朗的姑娘,唱著歡快的歌兒,踏著輕快的腳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陽和大海。
①幾種顏色的小魚穿行其間,歷歷可數(shù)
②溪流蜿蜒,如一條銀蛇
③小池清澈見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塊溫潤的碧玉
④時隱時現(xiàn),游向遠方
⑤綠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輕輕晃動
A.③⑤①④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①②④
[解析] 此題應選D,抓住語段開頭“我愛小池,也愛溪流”以及“清”和“遠”可知本段文字是圍繞小池溪流這個中心展開的,再考慮到先小池后溪流的先后順序,依據(jù)前后照應的原則,可以確定①③⑤為一個語意流,②④為一個句群進一步考慮到代詞其對前文的指代,確定③⑤①②④這樣的順序。
二、辨文體 理思路
從文體來看,排序題的語段無外乎記敘、議論、說明和描寫等幾種表達類型。一般來說,敘述性語段以時間、空間和事情發(fā)展的客觀過程為順序;議論性語段按主次輕重、由表及里、由淺人深、由因及果、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具體到概括、由感性到理性的邏輯順序展開;說明性語段以由遠及近、從外到內(nèi)、由上到下的空間和先古后今的時間為序;描寫性語段則按定點取景和移步換景的空間順序展開。我們可以根據(jù)文體特點理清層次關系,從而恰當排序。
例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前些年,曾經(jīng)圍繞這圓明園需不需要重建有過爭論,結果是理智的人們理解了廢墟的價值, , 。 。 , , ,
①這片廢墟留下了
②尊重了歷史留給我們殘酷的真實
③可今日見到這么多在廢墟上在遺址前歡笑嘻鬧的人群
④當時我是為留下拍案叫好
⑤在經(jīng)過那么多歲月之后
⑥我有點懷疑留下的必要了
A.①④③⑥⑤② B.②④①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⑥⑤ D.①②④③⑤⑥
[解析] 這段文字帶有議論性,講的是對圓明園廢墟存留問題的思考。①②④是一個句群,講的是該留下,③明顯是轉折,而⑤⑥則是講是否該留下,由此可以排除A,再看橫線前的內(nèi)容,可知后面接的應是②,由此可再排除D,比較B和C,可以發(fā)現(xiàn)只是①和④前后位置不同,而根據(jù)邏輯關系,只有先“留下了”,然后才能為留下“拍案叫好”,所以,最后答案為C。
例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離不開科學和智慧,但更離不開精神和情感。 ,嫦娥、玉兔、桂花樹一定比登月車還永恒。
①這不是因為我們都是詩人,而是人的靈魂中都常駐著美好,美好的東西才不朽
②人類的審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學需求,大于探索需求
③所以,我從不擔心科學的發(fā)展會讓我們的生存狀態(tài)處于像知道了勝負再去看足球比賽那樣索然無味之中
④科學只能滿足我們的頭腦,并不能滿足我們的精神
⑤正像美國羅納德·埃文斯對太空中準備登月的宇航員說的那些有審美詩性的話
⑥無論人類從事什么樣的偉大事情,那顆詩性的心靈永不泯滅
A.①⑤⑥③④② B.⑤⑥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⑤⑥① D.②①⑥③⑤④
[解析] 答題是先確定某幾組句子肯定是挨著的,據(jù)此排除其它選項,然后總體審查。④承接首句,闡述科學的局限性,放在最前面。②和③構成因果關系,所以④②③相連。①句“這”應是指代第⑥句羅納德·埃文斯的話語,而“美好的東西才不朽”與句末“永恒”聯(lián)系緊密。所以⑤⑥①相連放在后面。答案選C。
三、看標志 找暗示
尋找語段中的關鍵語句是正確排序的又一途徑。這里的關鍵句是指語段中心句、起始句,過渡句和總結句等.這些句子能夠明確地表明語段的中心、表達順序和層次結構。句子之間的關系常常又會通過某些標志性或暗示性詞語顯現(xiàn)出來??梢岳眠@些語言標志解題。例如,“換句話說”表示等同關系,位置應在后;“同時”表示并列關系,位置應在后;“與此同時”“與此相反”“反過來說”表示相反或相對關系,中間不可插入別的語句;“總之”“綜上所述”“由此可見”表示提示結論;“諸如此類”表示綜合;“所謂”表示有所解釋;“例如”表示舉例。又如代詞,如果給出的語言材料中含有代詞,一定要把它指代的內(nèi)容弄清楚。一般來說,代詞往往緊跟在它指代的對象后邊。
例5 把下面幾個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排序正確的—組是( )
①每—種話語體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視界。
②我們說了上千年的古話,說了上千年的洋話,被迫形成了一種優(yōu)勢:說洋話,古人說不過我們;說古話,洋人說不過我們。
③用洋人的視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視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當事人看不到的東西。
④這是一個巨大的創(chuàng)新空間。
⑤我們可以有兩個視界,兩個既有重合之處,又有獨到之處。
⑥更何況還有他們未曾見過的中國新事。
⑦創(chuàng)新來源于新發(fā)現(xiàn),或者看到了新東西,或者看到了舊東西的新空間。
A.②①⑤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⑤③⑥②④⑦
[解析] 通讀這七句話可以看出②是起始句,導入話題;⑦是結尾句,總領全段;⑤中“兩個視界”緊承①中“特定的視界”并引起下文③,⑥中“更”又緊承③。抓住這些典型句,然后再整合語段順序,就能較輕松地得出答案A。
例6 把下面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順序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①逆境激發(fā)起人開發(fā)時效的緊迫感
②處于順境的人往往八方應酬,事務纏身,不免雜事相擾,難以排除無效時間,降低了時間的使用效率
③而且逆境往往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時間的價值和意義,具有更大的時間安排靈活性,更好地促人去珍惜利用
④相比而言,身處逆境卻有時間優(yōu)勢,置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而不顧,集中精力思索追求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解析] 答案為D([語言連貫]②④句對應,因④句前有“相比而言”承接②句,先談“順境”再談“逆境”;③句前“而且”表明是在④句的基礎上進一步談“逆境”的作用;①句是對前三句的小結。因此順序是:②④③①)
四、重意境 講音節(jié)
例7 填入下文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恰當?shù)囊豁検牵?)
海面長列的巨浪猛烈地撞擊著岸邊的巖石。它那憤怒的咆哮聲有時像大炮轟發(fā),____,____,____,____,____,海風狂卷,海濤怒立,沖激著燈塔下的石磯。
①有時又像遠處的人聲嘈雜
②繼而又像長嘆的聲音,或者也像一種嗚咽
③以至完全寂靜
④再后來又是一陣猛厲的大聲,驚心動魄
⑤像森林呼嘯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解析] 前語境的落腳點為“像大炮轟發(fā)”,與①“人聲嘈雜”不吻合,排除C。與②“人的長嘆或嗚咽”也不吻合,排除A。③“以至完全寂靜”肯定不行。④“再后來又是一陣猛厲的大聲,驚心動魄”和前語境的“再后來又是一陣猛厲的大聲,驚心動魄”不吻合,排除B。只有⑤“像森林呼嘯”和“像大炮轟發(fā)”吻合,選D。④“再后來”正好放在最后,“猛厲的大聲,驚心動魄”和后語境的”海風狂卷,海濤怒立”正好吻合,證實必然選D。
例8 填入下文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恰當?shù)囊豁検牵?)
(1)每逢深秋時節(jié), 松竹山茶,色彩絢麗,美景盡覽。
(2)遠瞰群山環(huán)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園蔥翠,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②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③白云繚繞,層林疊翠
④層林疊翠,白云繚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先看第一句話,“每逢”為6字句,若選①,則開頭6字句,接著是4字句,接下來又是6字句,顯得雜亂無章,不整齊,不協(xié)調(diào)。如果選②,先是兩個6字句相對,接下來兩個4字句相對,不僅句式整齊,而且“瞰”和“覽”也押韻,所以,第一句應選②。再看第二句,“遠眺”和“近看”對稱,后面各跟兩個4字句,但從押韻角度看,如果選③,則韻腳為“抱”“翠”“水”“茂”,顯然讀起來不和諧,若選④,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韻腳和諧自然,表達流暢自如,所以答案應該選D。
以上簡單介紹了幾種常見的語句排序方法,很多時候排序題前后是有語境的,特別要考慮是否能先確定首句或末尾句,抑或是能否確定某兩句或某幾句的相對位置,這樣就可以結合選項用排除法了。如果在做題過程中能夠綜合運用,再加上注意多觀察、多訓練,相信一定可以快速而準確地解答排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