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世杰
追求高尚
文 | 李世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培養(yǎng)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品位決定選擇,選擇決定結果。無論是學業(yè)杰出,還是事業(yè)杰出的人,都是有高尚追求的人。
高尚追求,就是追求做道德水平更高,對社會貢獻更大的人。
毛澤東青年時代就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周恩來很早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鄧穎超讀書時立志“振起精神,謀國家之進步”,他們都有高尚追求。愛國科學家葉企孫、鄧稼先、錢學森等立志改變祖國貧窮落后的面貌,學成回國,報效祖國;張思德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劉胡蘭為保護全村其他共產黨員,大義凜然地走向鍘刀;白求恩精益求精專門利人等等,都是高尚追求。在單位嚴守紀律,敢于創(chuàng)新,成績一流,樂于助人,樂于奉獻等,也是高尚追求。
高尚追求具有強大的正能量。正能量越大,成績越大,貢獻越大。
高尚追求的理想越崇高,目標越遠大,就越能發(fā)揮我們的潛能;潛能發(fā)揮得越充分,成績就越杰出;成績越杰出,我們就會越快樂。有個人經過一個建筑工地,問那里的建筑工人在干什么。第一個工人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墻?!钡诙€工人回答:“我正在蓋一座大樓。”第三個工人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城市。”十年以后,第一個工人還在砌墻,第二個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個工人則成了這個城市的設計師?,F(xiàn)實比故事更精彩。河北省香河縣出生的鋼筋工張百發(fā)成長為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河北省寶坻縣出生的木工李瑞環(huán)后來成長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xié)主席。
高尚追求就像追求陽光,高尚的追求人讓人更溫暖。我1983年成為全村當年唯一考出來“吃皇糧”的人時,全家感到很溫暖。我1989年在中國教育報上發(fā)表論文,1990年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一本書時,全校感到很溫暖。
養(yǎng)成高尚追求的好習慣。對一個人一生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往往不是學歷和文憑,更不是書本上的死知識,而是一個人的品位、格局、境界……因此,我們要養(yǎng)成不比家長比成長、不比關系比自強、不比智商比品位、不比職務比擔當、不比知道比創(chuàng)新、不比得到比奉獻、不比學歷比能力、不比穿戴比進步、不比過去比現(xiàn)在、不比現(xiàn)在比未來的比高尚追求的好習慣。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族小學看望孩子。看到孩子們寫的“精忠報國”,習近平有感而發(fā)。他從小就受這4個字影響,四五歲時習媽媽買小人書,給他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精忠報國,變成他一生的目標。我們不僅要自己高尚追求,作為家長,還要像習近平總書記的媽媽一樣引導孩子高尚追求。
我潛心研究領袖們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研究出領袖策略和100分策略,創(chuàng)立了人生戰(zhàn)略規(guī)劃設計論、三分人才論和八做八不做等等。我的孩子李雷考出超過北京大學錄取分數線的優(yōu)秀成績;上大學不到兩個月,考上教育部全額獎學金項目,不花自家一分錢出國留學。
摒棄低級快樂,追求高級快樂。為所欲為、給別人帶來痛苦和不安的快樂,我們都要徹底摒棄。有進步,有收獲,有發(fā)現(xiàn),能為大家服務,給別人帶來幸福的,是高級快樂,要天天追求。
在人生目的上,普通的人為少數人活著,優(yōu)秀的人為多數人活著;在人生追求上,普通的人追求做完,優(yōu)秀的人追求做對,杰出的人追求做好;在機會面前,普通的人放棄機會,優(yōu)秀的人抓住機會,杰出的人創(chuàng)造機會;在社會這座房子中,普通的人做椽子,優(yōu)秀的人做檁條,杰出的人做棟梁。
高尚追求是品位高、格局大、境界高的重要標志,是使人更優(yōu)秀、更快樂、更有尊嚴的重要途徑。這個重要途徑用以證明,我們曾自豪地來過這個世界。
(作者單位:北大新世紀教育發(fā)展中心家風與好習慣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