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鳴+張普竣
摘要:在中學教育中,思想政治課所占據(jù)的重要位置不容忽視,它能夠幫助中學生在青少年時期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然而,就目前中學生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不少學生對這門課程都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為此,本文首先闡述了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然后提出了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逆反心理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學生;思想政治課;逆反心理
一、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逆反心理的表現(xiàn)
(一) 教學課堂存在冷場現(xiàn)象
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課堂中學生們會直接表現(xiàn)出叛逆心理,主觀覺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毫無價值,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提沒有學習熱情,對思想政治課程的思想態(tài)度不正確,甚至會消極看待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對于思想政治課程老師的課程教授不主動響應或者沒有任何響應。對于黨與國家的事情缺乏興趣去了解,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階段,不愿意主動學習思想政治知識、國家政治思維,這種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的冷場現(xiàn)象屬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叛逆心理的間接表現(xiàn)。
(二)對榜樣模范教育的消極理解
在具有叛逆心理的學生群體當中,會直接對老師、學?;蛘呒议L口中經常提及的榜樣模范、先進個人事跡產生一定程度的消極情緒,對思想政治專業(yè)理論知識存在質疑,對榜樣模范、正面積極的宣傳直接忽視,主觀認為這種榜樣模范、先進個人事跡都是過度形式的宣傳機制,甚至主觀認為其中有著很大的虛假成分。
(三) 對政治理論課程老師有著排斥心理
現(xiàn)階段中學的校園范圍基本是“唯成績論”的情況,同時一般總是以“副課”的片面眼光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部分學生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授課老師與負面的社會政治背景相互聯(lián)系,甚至使用無視的個人態(tài)度來看待思想政治課程老師,這些實際情況都屬于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產生的叛逆心理特征。
二、針對中學生思想政治課逆反心理的教學對策
(一) 辯證看待學生的逆反心理,引導中學生正確認識自身
帶著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學生的這些逆反心理,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去分析逆反心理產生的想法及觀念,也許更能發(fā)掘出學生的可塑性,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上給他們更大的自由空間并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使他們的發(fā)展更加順暢,也會使學生愿意與家長或老師成為朋友而相互信任。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真正起到了引導、教導的目的,而不是把學生困在生硬的課本上來論成績的高低。
(二)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增加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
幫助學生建立起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之后,教師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要適當?shù)母倪M教學方法及內容,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才有助于從根本上扭轉學生的逆反心理。由于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內容主要還是傳遞社會價值觀為主,書本上的知識多半與現(xiàn)實生活相差甚遠,并不能直接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以體現(xiàn)。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盡可能的將理論融入到生活中來,特別是需要抓住高中生的思想針對性的列舉日常生活實例,讓書本理論面對社會,讓學生從中全面深刻的體會到課程所傳達的教育實質所在。
(三)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
要采取適時適當?shù)乃枷虢逃椒?,其中適時體現(xiàn)在選擇合適的時間及地點,適當要求教師的教育語言、說話要有尺度和分寸,通過抓學生心理通過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而對他們的逆反心理進行孰輕孰重的批評教育,這才是對心理健康問題正確合理的解決辦法。且不能對學生逆反行為躲而不見,如對學生的逆反心理及行為任意放縱,不僅很難在師生之間建立起感情進行思想交流,單從學生方面來說甚至會讓他們對自己的老師有一種更加疏遠的感覺。所以,作為思想政治老師首先要從緊抓學生的思想出發(fā),盡可能的掌握和把握住他們的思想起因及行為動向,通過正確的疏導有的放矢的采取手段來轉變他們的思想動機,制止他們不健康不合理的行為,去防止學生進一步的犯錯。
(四)增加體驗性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安排
筆者認為,中學思政老師在授課時可以考慮適當增加一些體驗性教學內容,比如結合當前的一些時事新聞,讓學生針對這些新聞事件先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師再跟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對學生正確的認識加以肯定,而對學生存在偏差的認識加以引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增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也拉近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比起純粹的說教式的教學方式明顯具有更好的教學效果,也不容易引發(fā)學生的逆反情緒。
參考文獻:
[1] 王新恩.試論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對策[J].教育與經濟,2014(04).
[2] 楊貞.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逆反心理探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