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峰
摘要:在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體制下,女性一直處于被壓迫的不平等地位,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受到了許多文人的關(guān)注,張愛玲便是其中之一。作為一位女性作家,張愛玲深感舊社會女性命運的可悲可嘆,并在其小說中塑造了各類女性形象,以表現(xiàn)舊社會女性的生活現(xiàn)狀和精神風貌。本文重點剖析了張愛玲小說中的三類女性形象,以供相關(guān)研究者參考。
關(guān)鍵詞:張愛玲;小說;女性形象
張愛玲是我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著名女性作家之一,也是一位傳奇人物。她關(guān)注舊時代女性的命運,對于兩性關(guān)系、社會文化和婚姻生活有著自己獨到的認識。在她的小說作品中,充滿著對人情世態(tài)、世事滄桑的描寫與刻畫,并塑造了一個個飽受壓迫、滿懷苦楚、奮力掙扎、肆意墮落、追求獨立的女性形象,為中國文學史畫卷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下文將對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形象進行歸類,并展開分析。
一、心靈扭曲的變態(tài)女性
這是張愛玲小說中的一類重要女性人物形象,她們備受壓抑,心靈扭曲,卻又具有強烈的生命欲望,力圖通過非正常的方式掌握人生,既是封建倫理制度的受害者,又是助紂為虐之人,她們在夾縫中生存,被扭曲異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變態(tài)女性。在這一類女性中,典型代表是《金鎖記》中的曹七巧。
曹七巧是父權(quán)制度的犧牲品,在長兄將其賣給姜家之后,曹七巧一步一步由正常轉(zhuǎn)為異常,最后葬送了自己和身邊人的幸福。曹七巧在嫁給患軟骨病的丈夫之后,婚姻十分不幸,個人情欲極度壓抑,她渴望正常的情感卻難獲得,還要飽受他人的欺侮與嘲諷,她的剛毅的性格遭到扭曲,強悍的生命力亦在冷漠的環(huán)境中擠壓變形,她開始瘋狂復仇,開始“吃人”,可她又如此弱小,只能將罪惡之手伸向下一代。她摧毀了兒子的幸?;橐?,致使媳婦壽芝抑郁而亡,又對女兒的婚姻橫加干涉,活活拆散美好姻緣,使女兒變?yōu)榱肆硪粋€自己。曹七巧以變態(tài)的方式毀掉了自己的一雙兒女,不僅沒有使自己獲得解脫,得到幸福,反而在罪惡的泥潭越陷越深,如同瘋?cè)恕垚哿釋⑷粘N娜怂幐璧哪笎圻M行了徹底顛覆和改寫,她以曹七巧的一步步變異表達了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人性的摧殘與踐踏,通過心靈扭曲的變態(tài)女性的刻畫表達了女性被壓抑的呼聲,以及女性強烈想要主宰命運的欲望。
二、意識覺醒的獨立女性
張愛玲在小說中還描寫了一類不屈服于命運,堅守獨立人格的女性形象,顛覆了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認識,盡顯了女性人格獨立之美和傲然的生命姿態(tài)。這類具有覺醒意識的獨立女性之典型較多,現(xiàn)以《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為例展開論述。
《傾城之戀》講述了范柳原和白流蘇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書中女主角白流蘇在經(jīng)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之后備受娘家人嘲諷,但其并未就此沉淪,而在偶然認識瀟灑多金的單身漢范柳原之后主動追求自己的愛情,甚至拿自己做賭注,遠赴香港追隨范柳原,打定主意要成就一段合法婚姻。白流蘇在舊時社會體制之下主動追求自主婚姻,獨立布控個人命運,盡管小說結(jié)局展現(xiàn)的是灰色的團圓,但是白流蘇卻在整個婚姻中發(fā)揮了操縱意識。我們不可否認,白流蘇是作者張愛玲塑造的一個成功的具有覺醒意識的獨立女性形象,她在男權(quán)至上的社會中追求獨立自主的婚姻,不盲從他人,也不任由命運的擺布,雖然她謀求的婚姻更多的是對范柳原經(jīng)濟的依附,卻比那些逆來順受的悲劇女性要強很多。張愛玲以一支妙筆描寫了舊社會女性意識的覺醒和對命運的反抗,表現(xiàn)了女性夾縫求生的生存狀態(tài)。
三、恪守婦道的守舊女性
張愛玲的小說具有較強的時代特點,她寫出了舊社會女性的壓抑和覺醒,也描寫了女性對守舊禮法和社會倫理的遵循,其小說中也刻畫了一些循規(guī)蹈矩、恪守婦道的女性形象。張愛玲的小說以婚姻、家庭和兩性關(guān)系的描寫為主,她關(guān)注為人妻母的家庭婦女,塑造了許多以家庭為中心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無論高低貴賤都恪守婦道,絕不做出什么出格的行為,她們毫無怨言地操持家務,愛家護家之心始終如一,但其背后無不有一個或猥瑣或無能的小丈夫。例如,《桂花蒸·阿小悲秋》中的阿小不僅要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辛勤勞作,在疲憊之后還要掛念自己的孩子,應付猥瑣的丈夫,她以自己的沉默、堅守和勤勞維護和支撐著這個家庭。而《創(chuàng)世紀》中的紫薇在嫁給一個只會斗雞玩鳥的遺少之后,在操持和掌管整個大家庭中消耗掉了自己美好的一生。這些平凡而又庸常的家庭女性始終恪守著為婦之道,一生碌碌而沉寂。張愛玲對這些女性的描寫既是對無能男子的鄙夷,也是對女性命運的嘆息。
總之,張愛玲關(guān)注女性,關(guān)注女性命運,她用自己的生花妙筆為我們刻畫了各類女性形象,深刻揭露了女性悲劇命運的原因,表達了女性應自強、自立、自尊、反抗的鮮明意識。
參考文獻:
[1]許玲玲.張愛玲小說的女性形象分析[J].教育觀察,2013,2(7).
[2]田豐,李鵬.從女性主義視角看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形象[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1(1).
[3]劉瑩.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解讀[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11,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