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菲菲
@小美:我上五年級,是大孩子了,每次我主動幫媽媽做家務,但總是弄得一團糟。洗衣服洗不干凈又浪費水;擦桌子擦不干凈還打碎桌上的玻璃杯;包餃子總是弄破皮……媽媽現(xiàn)在都不愿意我插手來做家務了。我非常慚愧,覺得自己太笨了。
編輯姐姐:
從小美同學講述的經歷中,我們能夠看出她是一個孝敬父母、熱愛勞動的孩子。但她為什么總是做不好,也得不到媽媽的認可?因為她的勞動技能不足,和媽媽之間的溝通不夠。
在幫助別人之前最好先了解對方最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忙。比如幫媽媽做飯時,掌勺這個重點環(huán)節(jié)一般交給大廚媽媽,同學們可以幫忙洗菜、準備碗盤等等,給媽媽施展廚藝提供方便。
其次,做事前先認真想想自己擅長什么,怎么做才能提高質量和效率。還以幫媽媽做飯為例,其實洗菜并不簡單,也是要講究方法的。那么可以請媽媽教教你,怎樣洗才能將蔬菜洗得干凈徹底,并保證蔬菜的營養(yǎng)不流失,還要節(jié)約用水等方面。
做完以后要及時總結,做得好的有沒有提升的空間,幫倒忙了則要認真思考原因,找出改進的辦法。還說洗菜,沒有洗干凈是不是因為浸泡時間不夠,破壞了蔬菜的外形是不是因為搓洗太用力了等等,下次一定要吸取教訓。
另外,還要多和媽媽溝通交流,問問媽媽是怎么學會做各種家務的,請媽媽說說你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足。在交談中,也會增進和媽媽的情感呢。不久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已經逐漸從“幫倒忙”變成了“幫到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