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摘 要】語文的學習是一門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不斷的去閱讀、背誦,積累其語感,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義,同時還可以提高其語言的運用能力。所以教師在小學生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提高其對語言的感知,提升其對語言的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朗讀
一、自讀中感知,要有“量”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課堂上的時間有限,其在學生教學中,就會抓住每一分時間來給學生講解知識,教師認為學生自己閱讀并不能真正的領悟或者是認識到什么,浪費了課堂的時間,就不如教師自己在課堂上多講些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就是說閱讀積累的效果。
教師這種放棄了學生自己讀,而是自己利用了課堂大把時間進行講解的某篇文章的內涵、知識、就其文章的整體的布局或者是結構進行分析。這樣學生課堂上閱讀的時間大大的減少,導致其對課文的理解還不熟悉,沒有真正認識到課文的真正的內容,思考不透徹、感情并不強烈,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學生并不是以一個讀者的身份去感受文章的思想,而是作為一個聽眾,聽教師對這篇文章的思想的認識和理解。然而這些都不是學生自己的體會。這種教學模式不斷的發(fā)展,學生遲早會變成同樣的只懂得接受教師的思想和教師的內容的機器,不懂得如何進行自己思考,沒有了思想。
所以,教師在朗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應該用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一定要讓學生真正的在閱讀過程中去體會文章的含義,去理解文章的實際的思想,充分的思考書的內涵。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提高學生對自己的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的認識,讓學生多讀,多想,通過口中的文字去體會語言的魅力,教師只需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作為一個學習的指導者,將課堂還給學生,自己占據(jù)一個主導的地位。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自主的朗讀課文,對文章的內容教師先不做任何的講解。然后讓學生自己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么知識。讓學生將課文中不懂的句子或者是情節(jié)進行標記,然后繼續(xù)閱讀,看第二遍閱讀的時候,對這些地方的是否有了新的認識,同時將不理解的地方標記。在學生朗讀完三遍的時候,就其中的問題,讓學生談談每一遍朗讀時的理解,聯(lián)系整篇文章的含義,深入思考。
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足夠的時間來閱讀,并且對其進行了自主的思考和分析,這樣就會形成對課文的自己的認識。在課堂的講解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參與到其中,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是建議。教師在講解其難以理解的地方時,學生也會形成很深刻的印象,這樣會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句子的表達。
二、精讀中領悟,重在“巧”
朗讀的過程中,僅僅是依靠學生自主進行也是不行的,畢竟學生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考體系,在教師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語言應該細心的觀察,并且糾正小學生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咀嚼課文中的語言,讓他們自己動腦筋,經常比較、揣摩,養(yǎng)成習慣?!?。
學生悟的過程就是對文章中的字或者是詞語、句子揣摩的過程,是體驗文字語言在整篇文章中其還有的感情,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小學生的悟的過程是需要培養(yǎng)的,教師應該一點一點的去點撥。在這個點撥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其進行指導,讓其以自己讀為出發(fā)點,自己的感悟為其主要的思想表達的出發(fā)點。積極的進行揣摩。深入的就作者的思想進行指引。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認識。
三、誦讀中表達,在于“情”
“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遍喿x的過程中,就是在揣摩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過程,這是對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窺探,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其的理解和認識還不夠深,是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慢慢的引導的。當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作者的思想的時候,其就會產生各種情感共鳴后的喜悅。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的 成就感。學生想要真正的體會到課文的知識,就需要不斷的去閱讀,反復的閱讀,教師應該提供給學生朗讀的機會,讓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才能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通過抑揚頓挫、長短徐疾的朗讀,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感悟文章的真諦,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學生自主的去朗讀,然后說出對文章的整體的感受,通過其對文章的整體思想的把握,對文章的讀音、停頓、音調和情感,把朗讀的自主權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結語
文字是語言溝通的基礎,其是文章理解的構成部分。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朗讀,提高課堂上學生朗讀的時間,給學生自己感悟和思考的過程,然后形成學生自己的感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朗讀的過程是一個浸潤的過程,教師在小學階段應該注重這種文字興趣的浸潤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周愛民;新課程下,我們怎樣朗讀?——對朗讀教學的幾點反思[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2] 申翠萍;小學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A];2014年2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3] 潘艷;朗讀中的向日葵效應——小論低年級朗讀教學若干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4]姚平;有效朗讀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作用[A];吉林省第二屆中小學教師優(yōu)秀科研成果評選獲獎論文匯編(特等獎)[C];2011年.
[5]楊準科;授生以魚 不于授生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