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鵬山
魯迅不喜歡明朝,一句“無賴兒郎”說得我大呼痛快——我也不喜歡明朝,因為明清以后的政治,骨子里全是法術(shù)勢。
但明朝有一個人我卻喜歡,這個人就是王陽明王守仁。喜歡他也還不是因為他的思想,而是因為他獨特的思維方式。
我們來看看《傳習錄》里陽明先生弟子陳九川記錄的這一則,看他何等活潑:
陳九川)在虔,與于中、謙之同侍。先生曰:“人胸中各有個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币蝾櫽谥性唬骸盃栃刂性鞘ト?。”于中起不敢當。先生曰:“此是爾自家有的,如何要推?”于中又曰:“不敢?!毕壬唬骸氨娙私杂兄?,況在于中?卻何故謙起來?謙亦不得?!庇谥心诵κ?。又論:“良知在人,隨你如何不能泯滅,雖盜賊亦自知不當為盜,喚他做賊,他還忸怩?!庇谥性唬骸爸皇俏镉诒?,良心在內(nèi),自不會失;如云蔽日,日何嘗失了!”先生曰:“于中如此聰明,他人見不及此?!?/p>
這段師徒四人對話,談的是很抽象的“人人都有知恥良知”,這是陽明先生的基本觀點。而他硬要學生承認自己原來是圣人,學生推辭不得,只好笑受,笑受之后,卻又自家悟出“如云蔽日,日何嘗失”,被老師贊為聰明。唉,一切都那么感性,那么活潑潑地。這樣直指人心的上課聽講,師生往還,何等開心,又是何等開悟,全不似今日大學哲學教授高頭講章,一二三四甲乙丙丁,還自命學術(shù)規(guī)范,在壁壘森嚴中和學生玩的,常常是空城計。
硬要學生承認自己原是圣人,倒也罷了,他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硬要盜賊承認自己有良知。對話大概是這樣的:盜賊問,“您說人人都有良知,您倒說說看,我們這群盜賊也有嗎?”陽明先生肯定地回答:“有?!北I賊說:“請證明給我們看?!标柮飨壬f:“只要你們照我說的去做,我就能證明給你們看?!庇谑牵蹶柮髯屗麄円粚訉用摰敉庖?、內(nèi)衣,最后剩下一條內(nèi)褲。陽明先生說:“脫!”盜賊喊道:“這個再不能脫!”陽明先生笑著說:“你看,這就是你們的知恥良知。”
這個“不脫褲子”的故事真的很精彩。陽明先生用一條不能脫下的褲子,證明了人類的良知。
良知如同褲子,脫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