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館
曾在上海灘縱橫近30年的杜月笙有一句至理名言:“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一是體面,二是場面,三是情面?!比朊婧铣梢煌朊婢褪恰懊孀印?。
中國人特別講究面子,所以“給我個面子”怕是每個中國人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根據很多可靠的經驗,很多時候依靠面子確實能做成不少事情。
東漢末年,群雄并起,紛爭天下。袁術先和呂布結成了兒女親家,然后派大將紀靈來攻打劉備。
劉備被紀靈大軍圍困在小沛,危亡之際,向呂布求救。
呂布擔心劉備滅亡之后,唇亡齒寒,但是礙于和袁術結親在前,又不好直接出兵幫劉備解圍,遂決定從中調停。
呂布先率大軍屯于小沛城郊,然后宴請紀靈諸將。他讓軍士在軍營中豎起一根戟,然后和紀靈等人打賭:“劉備本來是我的拜把
子兄弟,他今天被你們圍困,但是我不喜歡與人紛爭。這樣,如果我能夠射中戟的小枝,你們就撤兵;如果一發(fā)不中,那你們消滅劉備我也不管了。”
開弓、搭箭,正好射中戟的小枝。
諸將震驚。
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本來就是勇冠天下的第一勇將,加上現場露了這么一手,還有背后數萬大軍撐腰,紀靈等人只好罷兵。
劉備之危遂解。
呂布之所以能把這事兒辦成,最重要的就是他有足夠大的面子。
常說“給個面子”,往往是自視甚高。當一個人對他人說“給個面子”的時候,無異于在說:“我這么重要,你得聽我的!”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有自以為的那么重要。
我國老一輩藝術巨星英若誠先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出生在一個大家庭里,小時候吃飯總是很多人一起同桌同食。有一天,他突發(fā)奇想,在吃飯的時候把自己藏進一個柜子里,想看看大家是否因為找不到他而著急。但是直到大家把飯吃完,也沒有誰發(fā)現桌上少了一個人。他只好自己從柜子里爬出來,但是等待他的只有些剩飯剩菜了。
現實就是這樣,我們在別人眼中的分量,可能并沒有自己以為的那么重。
既然并沒那么重要,也就不該總是要求別人“給個面子”了。
回到開篇的故事。
后來曹操打敗呂布,準備在白門樓下將其處死。呂布央求劉備:“看在我曾經轅門射戟救你的面子上,幫我在曹操面前求求情吧。”本來曹操出于對人才的愛惜,也有心放呂布一馬,就差一個合適理由和臺階了,但是劉備卻極力勸說曹操殺掉呂布。
最終呂布被絞死在白門樓前。
呂布當初有足夠的面子解小沛之圍,最重要的是他的實力:萬夫不當之勇,外加數萬精銳。當他淪為階下囚的時候,所謂的面子已經一文不值,就連曾經的救命之恩也無濟于事。
同樣的道理,英若誠先生如果是在成名之后,在吃飯時把自己藏起來,結果就肯定不一樣。
有實力,才有面子。
而實力,從來都得靠自己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