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 要:小學階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不僅僅是學生接受正式學校教育的開始,更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奠基環(huán)節(jié)。在一個人身心走向成熟和社會化,思想價值觀雛形初現(xiàn)的重要時刻,教育所承擔的對學生內(nèi)在的情感教化和思想塑性的功能遠遠重于外在的程式知識傳授。小學語文作為小學生情感和美學素養(yǎng)熏陶的主要科目,其情感教化和美學教育的意義不容忽視。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美學;音韻美;人格美
一、“學齡期”兒童情感與美學教育的重要意義
埃里克森的心理發(fā)展階段理論把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定義為人格發(fā)展的“學齡期(6~12歲)”。這一時期的孩子可以按照外界(諸如家長、老師)的明確指令和要求完成帶有相應目的性的工作,并且會在完成相應工作的時候產(chǎn)生一種主動追求成就感的目的欲望。強烈的渴望可以從從事的任何事情中獲得勤奮感。如埃里克森所說:“當兒童的勤奮感大于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zhì)”。
“勤奮感”和“自卑感”的自覺和主動生成表征著小學生個人內(nèi)心世界的逐漸豐富。也正因為小學生內(nèi)心世界成長和發(fā)展剛剛開始,其情感和思想發(fā)展處于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的時期。因此,這一時期小學教育中情感培養(yǎng)和塑造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皩W齡期”兒童的特殊性決定了小學教育中情感和美學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情感和美學教育,對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奠定學生終生的精神風貌和人生追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的美學教育,其主要內(nèi)容是構建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進而以美的事物熏陶對學生的心靈加以熏陶。小學生的情感教育,落實到具體的要求上,首先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善惡判斷標準,讓學生對崇高、善良的人物和事件產(chǎn)生自覺的情感認同。如何引導小學生情感素養(yǎng)的提高和性格的良性發(fā)展,應該是小學教育重點關注的問題。
二、感受音韻美,在閱讀中熏陶美感
“對于小學生的情感和美學教育不應該是孤立進行的,也不是憑空建構的,而是應該滲透在具體學科的教學實踐之中。”小學的主要課程是語文和數(shù)學,在新課標的要求中,小學語文教育分別承擔著學生情感熏陶和邏輯思維能力訓練的不同使命。如何讓小學語文教學更好地承擔情感和美學教育的功能必須時時在教師的思考之中。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在語文課文閱讀中感受文章的音韻之美和情境之美。對于音韻和旋律的聲覺感知是小學生感知美最為直觀形式,聲覺素材也最容易捕捉,因此朗誦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首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對于音韻和旋律的直觀感知是對人物形象和品格形成深層感知的前提和基礎。小學語文教材對于學生感知音韻美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比如,小學一年級下冊第十四課《荷葉圓圓》。課文中疊字運用很多,而且十分押韻。在這篇課文教學中,對疊字,押韻的充分閱讀會讓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朗朗上口的韻律之美。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體悟課文的韻律之美和節(jié)奏之美作為一個明確而突出的教學目標,抓住教學契機及時點撥學生把握句子中的抑揚頓挫和律動和諧。
引導學生把握和體會情境之美的道理。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想象力卻是最為天馬行空的。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媒體介質(zhì)引導和點撥學生對文中描寫的對象進而對整個世界的認知和感悟。與此同時,也要格外注意圖片和視頻資料運用的時機和頻次。
三、品味人格,在模范人物中熏陶情感
小學語文課文中形象描寫的文章居多,這些課文中塑造了許多生動的人物形象。例如,《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的小苗與大樹;《小白兔與小灰兔》中的兩只兔子;《金色的魚鉤》中為革命事業(yè)英勇獻生的炊事班班長;《橋》中一位助人為樂,公正無私,舍己為人的老共產(chǎn)黨員。對這些人物形象的品讀和理解,是帶領學生品味模范人物,熏陶情感的有效途徑。
在對這些形象的閱讀和感悟中,教師可以通過相關材料的延伸分享甚至是多媒體材料的引入,將課文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和模范人物的形象進行渲染和凸顯,讓學生對加深對模范人物形象的記憶和感情的認同。在這樣一種對模范人物的記憶和感情認同的情況之下,學生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崇拜情感和善惡判斷力,并且在這種情感和善惡判斷的基礎上糾正和規(guī)范自我的行為。在這種潛移默化的課文教學中,完成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日常語文課文學習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和美學素養(yǎng)是小學生情感和美學教育最實際有效的途徑。其中感悟和體會課文的音韻和節(jié)奏,讓學生在聽覺上直觀的感受美,是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初級階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品味模范人物形象的光輝之處,使學生產(chǎn)生對模范人物強烈的情感認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學(第六版)[M].陳會昌,譯.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
[2]王森.淺談小學語文中的美學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