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摘 要:人類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是人的思維,思維活動是人類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能源,所以是否具備思維能力以及能否靈活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成為檢驗現(xiàn)代中職教育人才的基礎條件。在現(xiàn)在中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利用學科特性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數學這門學科則是思維與邏輯的體現(xiàn),所以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還能夠不斷培養(yǎng)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才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這就需要教師意識到數學思維的內涵,不斷從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上體現(xiàn)數學教學的中心目標。本文將就如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中職教學 數學課堂 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275-01
如今的中職數學教學現(xiàn)狀十分嚴峻,教學問題不容小覷。在現(xiàn)在的中職數學教學課堂中課堂主體經常會被授課教師所忽略,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動性大大減小。并且教師并不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只是在教師的固定軌道下進行思考,這種教學模式只能是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停滯不前,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所以如何改變如今的這種教學現(xiàn)狀就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根據學生情況,制定有效目標
要想進行更加有效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就需要教師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數學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數學學習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思維進程可能相近也可能大相徑庭,所以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進程進行數學教學目標的制定,如果學習目標過高可能會造成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消化不良”,這種情況不僅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還會加大學生的思維壓力;另一方面數學課堂教學目標過低,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這兩種情況對學生日后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會形成很大的阻礙。所以這就需要教師仔細研究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學習資料,不斷深入挖掘教材,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思維進程,對于數學教學內容做更加精心的處理,從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學習目標和教學目標。例如在進行數學概念的學習時,由于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處在不成熟的階段,沒有辦法將理論化的思維轉化為邏輯性的思維進行思考,所以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不同階段的數學思維制定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循序漸進地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注重實際運用
對于中職學生的學習而言,是很重視學習內容的實用性的,所以為了激發(fā)起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堂上創(chuàng)設合適的生活情境,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夠使學生深入到數學知識的內部,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數學思維。例如,教師在進行立體幾何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一切可見的形象的物體展示給學生,通過引導向學生傳遞有關立體幾何的數學方面的知識,或者為了適應學生所學的專業(yè),可以將學生帶到其操作教師,通過具體的模具讓學生解決實際存在的有關于立體幾何的數學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實際的操作情境,對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是有很大的幫助的,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起數學思維模式,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對于那些機械專業(yè)或者數控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實際的操作情境能夠有效地將數學與專業(yè)結合起來,能夠有效地建立學生獨特的數學思維模式,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采取互助教學,實現(xiàn)思維互補
對于中職學校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言,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與幫助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互助小組,每組學生的思維層次要有差異,這樣一來可以形成比較合理的互助模式。在這種互助教學的模式下,學生能夠通過交流實現(xiàn)數學思維的互補,能夠從與其他同學的交流過程中收獲到自己所沒有的思維亮點,學生在獲取到有效的信息后,會在潛意識中對獲取到的思維信息進行加工保存,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這種對于數學信息的收藏與加工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對所獲取的數學知識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
這種互助互補的教學模式對于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而言是十分有益的,由于他們的數學知識是為其專業(yè)課所服務的,所以數學基礎的扎實與否以及對于數學信息的獲取加工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專業(yè)課的學習,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成為了一項基礎性的任務。
4 展示思考過程,啟發(fā)學生思維
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腦海中將自己的思維邏輯的過程通過數學語言的形式展示出來。數學作為一門發(fā)散性的學科,“一題多解”才是學習過程的常態(tài),但是學生往往缺少“被啟發(fā)”的過程,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及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提供充足的展示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解題思路難免會有重疊的部分,這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并且施以恰當的點播,這時候很多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便能夠接受到教師發(fā)出的數學信息,教師可以讓這些同學進行充分的表達,學生的語言往往更容易被他們接受,借學生之口傳遞出教師想要表達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的點播,能夠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起到很好的啟發(fā)作用。
就另一方面而言,教師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思路,實際上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自己的思維模式,以便學生自己能夠及時地進行調整,使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理解的更加透徹,使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課堂教學始終師生之間的雙邊性的教學活動,需要師生之間的不斷配合才能夠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對于中職數學的教學而言,教師不僅要注重數學教學的本身,還要針對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思維邏輯的模式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夠達到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最終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潘玉清.中職數學教學中“一題多解”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1.
[2] 李莉莉.探討新課改下中職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J].才智,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