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摘要】 目的 心臟標志物檢測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A組, 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B組, 兩組均接受心臟標志物檢測, 分析其結果。 結果 A組心臟標志物檢測結果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為(23.70±1.80)ng/ml, 心肌肌鈣蛋白I
(cTnI)為(39.30±1.80)ng/ml, 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為(575.0±12.0)pg/ml, D-二聚體(D-D)為(28.60±1.60)μg/ml;B組CK-MB、cTnI、NT-proBNP、D-D分別為(2.01±0.20)ng/ml、(0.24±0.02)ng/ml、
(35.0±1.5)pg/ml、(0.25±0.01)μg/ml;B組CK-MB、cTnI、NT-proBNP、D-D值均明顯低于A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單一檢測CK-MB、cTnI、NT-proBNP、D-D的陽性率分別為84.0%、76.0%、70.0%、66.0%, 聯(lián)合檢測的陽性率為94.0%, 心臟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陽性率高于單項檢測,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通過檢測心臟標志物的指標水平值, 可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診斷提供參考價值, 而各項心臟標志物指標聯(lián)合檢測, 診斷效果更佳。
【關鍵詞】 心臟標志物;急性心肌梗死;臨床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2.016
Clinical value of cardiac markers detection for diagnosis in earl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XU Jian.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City Wafangdian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lian 116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value of cardiac markers detection for diagnosis in earl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There were 50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s group A, and 50 health examination people as group B. Both groups received cardiac markers detection to analyze their outcomes. Results Detection outcome of cardiac markers in group A: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 as (23.70±1.80) ng/ml, troponin I (cTnI) as (39.30±1.80) ng/ml,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as (575.0±12.0) pg/ml, D-Dimer (D-D) as (28.6±1.6) μg/ml. Group B had CK-MB, cTnI, NT-proBNP and D-D respectively as (2.01±0.20) ng/ml, (0.24±0.02) ng/ml, (35.0±1.5) pg/ml and (0.25±0.01) μg/ml. Group B had lower CK-MB, cTnI, NT-proBNP and D-D value than group A, and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Group A had positive rate in CK-MB, cTnI, NT-proBNP and D-D by single detection respectively as 84.0%, 76.0%, 70.0% and 66.0%, and 94.0% by combined detection. Combined detection in cardiac markers had higher positive rate than that in single detec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cardiac markers level provides reference value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and combined detection of all cardiac markers shows even better diagnostic effect.
【Key words】 Cardiac marker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value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患者出現(xiàn)急性、缺血性的心肌壞死而形成嚴重的冠心病, 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死亡率,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安全[1]。對于該疾病患者, 臨床中往往采取溶栓治療為主, 而治療時間越早, 心肌再灌注的時間越早, 患者心肌壞死的量也會越少, 預后效果就會越好[2]。所以, 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臨床診斷十分關鍵。有相關文獻[3]提示, 心臟標志物屬于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指標, 為此, 本次研究從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隨機抽選了50例與同期50例健康體檢者進行比較研究,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A組, 另選同期接收的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B組。A組患者中女20例, 男30例;年齡40~83歲, 平均年齡(65.5±6.0)歲。B組男28例, 女22例;年齡41~79歲, 平均年齡(63.8±6.4)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檢測方法 采集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作為標本, 及時于-30℃溫度下保存并進行分析, 對血清標本中的心臟標志物進行檢測, 如CK-MB、cTnI、NT-proBNP、D-D等生化指標進行檢測。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心臟標志物檢測結果比較 A組心臟標志物檢測結果為:CK-MB為(23.70±1.80)ng/ml, cTnI為(39.30±1.80)ng/ml,
NT-proBNP為(575.0±12.0)pg/ml, D-D為(28.60±1.60)μg/ml;
B組CK-MB、cTnI、NT-proBNP、D-D分別為(2.01±0.20)ng/ml、
(0.24±0.02)ng/ml、(35.0±1.5)pg/ml、(0.25±0.01)μg/ml;B組CK-MB、cTnI、NT-proBNP、D-D值均明顯低于A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A組患者各心臟標志物的陽性率比較 50例患者中, 有42例CK-MB單項檢測結果為陽性, 陽性率為84.0%;有38例患者的cTnI單項檢測結果為陽性, 陽性率為76.0%;有35例患者的NT-proBNP單項檢測結果為陽性, 陽性率為70.0%;有33例患者D-D單項檢測結果為陽性, 陽性率為66.0%。上述各項心臟標志物指標聯(lián)合檢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共有47例患者的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 陽性率高達94.0%, 各項心臟標志物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陽性率比單項檢測的陽性率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診斷最為理想的心臟標志物需具備下述幾個特點:心臟屬于人體最為活躍一個臟器, 其包含的細胞酶量較多, 一旦出現(xiàn)急性心肌梗死之后患者因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心肌壞死、缺血等原因影響, 會使得心肌內(nèi)的細胞酶大量釋放到血液中, 使血清酶大幅度升高, 所以可通過血清酶變化情況對急性心肌梗死發(fā)作情況進行分析[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fā)作3~8 h后, 其血液中的CK-MB水平就會異常升高, 這是心肌酶中最早升高的一個指標, 且升高的幅度最大, 可在患者發(fā)病后1 d內(nèi)達到最高, 但36~48 h后又可恢復[5]。CK-MB作為一項心臟標志物, 其檢測使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診斷特異性增加, 屬于一種常用的臨床心肌酶, 也是早期診斷心肌損傷的敏感指標。但是該指標的檢測受到血清濃度上升時間短的影響, 導致其敏感性持續(xù)的時間較為短暫, 所以常常與其他心臟標志物指標進行聯(lián)合檢測[6, 7]。有臨床資料提示, 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的時間>36 h, 極有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情況, 此情形不利于患者晚期診斷和后期預后效果的判斷。
cTnI指標的特異性與敏感性均比CK-MB要高, 屬于臨床中比較理想的一種心肌損傷指標[8]。一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fā)作2~6 h時該指標值升高, 在12 h時達到最高, 并且??删S持5~9 d左右,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 也可用于晚期診斷與治療中[9]。近些年來, cTnI檢測心肌損傷疾病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已經(jīng)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而cTnI也已經(jīng)被臨床認可, 屬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臨床診斷的一個確診標志物[10]。NT-proBNP也是一種心臟標志物, 這是一種肽類激素, 患者血容量及其壓力超載會刺激自身心室分泌而得, 對于舒張血管有極強的效果。而D-D則屬于纖溶系統(tǒng)活化于纖維蛋白降解的重要分子標志物, 該標志物的水平升高特征以繼發(fā)性的纖溶表現(xiàn)為主[11]。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fā)病早期形成冠狀動脈血栓, D-D異常增高的現(xiàn)象, 所以其亦可作為診斷、治療心肌梗死的指標[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A組心臟標志物檢測結果為:CK-MB為(23.70±1.80)ng/ml, cTnI為(39.30±1.80)ng/ml, NT-proBNP為(575.0±12.0)pg/ml, D-D為(28.60±1.60)μg/ml;B組CK-MB、cTnI、NT-proBNP、D-D分別為(2.01±0.20)ng/ml、(0.24±
0.02)ng/ml、(35.0±1.5)pg/ml、(0.25±0.01)μg/ml;B組CK-MB、cTnI、NT-proBNP、D-D值均明顯低于A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心臟標志物可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損害進行不同反應, 而上述四個指標亦可以作為臨床中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指標。另外,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有42例CK-MB單項檢測結果為陽性, 陽性率為84.0%;有38例患者的cTnI單項檢測結果結果為陽性, 陽性率為76.0%;有35例患者的NT-proBNP單項檢測為陽性, 陽性率為70.0%;有33例患者D-D單項檢測結果為陽性, 陽性率為66.0%。上述各項心臟標志物指標聯(lián)合檢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共有47例患者的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 陽性率高達94.0%, 各項心臟標志物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陽性率比單項檢測的陽性率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依靠單一的心臟標志物指標檢測極有可能出現(xiàn)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誤診或漏診, 通過聯(lián)合檢測可全面提高檢測結果的精準性。
綜上所述, 心臟標志物可以作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 而各項心臟標志物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效果更為理想, 臨床中可積極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沈書旭.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心臟標志物檢測的應用.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5, 11(21):275.
[2] 江立千, 李榮順, 鄧文練, 等.心臟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臨床意義.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4, 12(5):57-58.
[3] 徐珂, 張艷.心臟標志物的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16, 8(6):739-741.
[4] 黃金, 梁慶華. 心臟標志物的檢測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1, 20(15):30.
[5] 唐麗敏. 心臟標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1, 14(2):215-216.
[6] 王茸, 張小靜. 心肌酶譜與心臟標志物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的意義. 醫(yī)藥前沿, 2012, 2(13):93-94.
[7] 郭武輝. 心肌標志物與心肌酶聯(lián)合檢測對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價值.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3, 24(9):1098-1099.
[8] 徐輝, 石柳. 心臟標志物的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0, 19(20):99.
[9] 張紅春. 心臟標志物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08, 29(16):1951-1952.
[10] 宋維林.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臟標記物臨床分析. 健康大視野(醫(yī)學版), 2013(3):130-131.
[11] 魯廣建, 張國林, 張群妹. 心肌肌鈣蛋白I聯(lián)合心肌酶譜對早期診斷和監(jiān)測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意義. 中國中醫(yī)藥咨訊, 2009(2):18-19.
[12] 朱衛(wèi)華 朱增民. 血清心肌酶及肌鈣蛋白I測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價值. 中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雜志, 2010, 16(28): 66-67.
[收稿日期: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