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萍, 鄧道宣, 程 歡
(1.西華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四川 成都 6100391;2.樂山師范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四川 樂山 614000)
基于文化心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英譯文本研究
許 萍1, 鄧道宣2, 程 歡1
(1.西華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四川 成都 6100391;2.樂山師范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四川 樂山 614000)
隨著中國形象的日益提升,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國內(nèi)外都備受矚目,因此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對宣傳我國的形象至關(guān)重要。文章以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節(jié)選文本為例,從文化心理角度出發(fā),通過文獻分析法,結(jié)合相關(guān)實例,研究文化心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英譯文本的體現(xiàn),讓讀者能夠更加客觀全面地了解文化心理對于翻譯的影響。
文化心理;政府工作報告;英譯文本;源語言;目的語
譯者心理學(xué)是從譯者的心理角度對翻譯活動進行研究的一門交叉性學(xué)科,它是將翻譯實踐和心理學(xué)相結(jié)合的一次突破型嘗試。從事翻譯實踐的學(xué)者定能深切感受到翻譯不僅是指把一種語言轉(zhuǎn)換為另一種語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還包含譯者的心理活動。顏林海教授的研究曾指出翻譯心理學(xué)活動的研究對象包括認(rèn)知心理、審美心理和文化心理[1]。由于翻譯的本質(zhì)決定了翻譯實踐必然是一項跨文化的活動,加之語言與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所以譯者的民族文化和自身文化都會對其譯文語言和內(nèi)容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因此本文將從文化心理對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英譯文本節(jié)選并進行深入分析。
根據(jù)李炳全教授的研究可知,文化心理學(xué)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第一,文化與心理是相互建構(gòu)的關(guān)系,不是因果關(guān)系,因此文化不能被看作是一種變量;第二,任何研究的屬性都是建立在文化的根基之上,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中進行的;第三,每種文化都有自身生存的土壤,所以理解一種文化要將其放置在自身的生態(tài)、哲學(xué)和宗教的語境中去理解;第四,文化是一種媒體,其中不可避免地刻印著不同的心理過程和結(jié)構(gòu)[2]。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一種政治文本,是建立在政治文化的根基之上的,只有將其放在政治的文化環(huán)境中,才能從專屬的心理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分析和研讀,以便從宏觀上理解和把握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文本。
作為全國權(quán)威的政府工作報告,它是國務(wù)院和相關(guān)部門政府公務(wù)人員集思廣益的共同結(jié)晶,相對來說,政治性的語言翻譯通常有其固定的表達法,那么為何面對相同的政府報告原文卻仍會產(chǎn)生不同版本的譯文?“理論研究發(fā)現(xiàn)文化與心理從本質(zhì)上說是內(nèi)在于人的,相互依賴,相互建構(gòu),互為因果,文化是人用心理建構(gòu)的世界圖景,在建構(gòu)的同時心理又被其建構(gòu)的文化改造?!盵1]語言就是民族文化的代言人,所以翻譯實踐活動的本質(zhì)決定了其必然包含兩方面的文化心理:一是原作的文化心理,二是譯者的文化心理。欲傳達出準(zhǔn)確自然恰當(dāng)?shù)淖g文思想,譯者就必須具有刨根問底的精神,對原作進行解碼的過程中要認(rèn)真負(fù)責(zé)地完成每一個字的解讀[3]。倘若譯者單單了解原文的意思,也知道該采用哪些詞組或者句法翻譯原文,但在缺失對目的語文化理解的背景下,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譯文。試從文化心理角度比較下面的譯文:
原文:不要班門弄斧。
參考譯文 1:Don’t play ax in front of Lu Ban.
參考譯文2:Don’t teach Leonardo da Vinci draw.
顯而易見,參考譯文2會給讀者醍醐灌頂之感,雖然參考譯文1看似忠實原文,但從兩種語言的文化心理來比較,則會發(fā)現(xiàn)譯文2更加貼切,對于外國讀者,他們的文化心理更容易接受本土的知識背景,因為西方更可能對達芬奇有一定了解,卻不一定了解魯班,因此譯者的文本就在無形中折射出自身的文化心理。
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與其他各國的對外交往也日益頻繁,每年三月出臺的《政府工作報告》是國際社會了解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環(huán)境治理以及民生狀況的權(quán)威窗口,因而政府工作報告的譯文質(zhì)量將直接影響著我國在世界眼中的形象。筆者將從文化心理角度對譯文忠實度以及讀者的接受程度進行分析。
(一)基于文化心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譯文舉隅
原文1:我們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推動結(jié)構(gòu)性改革。(2016年)
譯文 1:Rather than adopting strong stimulus policies that would have an economy-wide impact,we continued to move forward with structural reform.
譯文 2:We will not take strong stimulus measures featuring broad irrigation,but structural reform.
譯文1是政府工作報告的官方譯文,顯而易見,從用詞和譯文結(jié)構(gòu)來看,譯文1相對譯文2更加嚴(yán)謹(jǐn)和準(zhǔn)確。原文中的“大水漫灌”是李克強總理引用農(nóng)業(yè)中的術(shù)語對政策的生動比喻,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用大量水資源灌溉農(nóng)田,而是指不顧實際情況的經(jīng)濟舉措,因此譯文2中的broad irrigation說明譯者沒有把該詞放在特定的政治文化中,沒有結(jié)合現(xiàn)實政治文化因素來考慮該詞在句中的特定含義。即便母語是源語言的讀者也會難以理解,若是世界其他地區(qū)的讀者更會感到不知所云。
原文2:簡除繁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眾有更平等的機會和更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2016年)
譯文 1:We will cut red tape and root out illegalities to ensure that the people have more equal opportunities and greater space for creativity.
譯文2:We will streamline unnecessary laws and rules to ensure that the people have more equal opportunities and greater space for innovation.
譯文1是政府工作報告的官方譯文。觀察兩個版本譯文,發(fā)現(xiàn)行文結(jié)構(gòu)相差甚微,只是對某些詞的譯法各有不同。譯文1中繁苛譯為“red tape”,對于源語言是漢語的讀者可能會感到費解,實際上“red tape”在這里并不是紅色的帶子。因為在很多國家的官方機構(gòu)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形式主義和繁文縟節(jié),英國很早以前的官方文件在慣例上是用紅色布帶系成一扎一扎的,“red tape”的比喻由此而來,顯而易見,譯者如果對目的語文化有深厚了解,譯文不僅能讓目的語讀者接受,而且能讓源語言讀者學(xué)習(xí)到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識。
(二)文化心理缺失對譯文的影響
本文的實例均出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原文以及譯文,主要分析的是文化心理對政治類文體選詞的影響,筆者接下來要探討的是文化心理的缺失可能引起的翻譯問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土壤,每種語言都承載著各自的文化,英漢兩種語言固然也具備各自的特點,如果譯者對源語言或是目標(biāo)語任何一方的文化缺少了解,都可能會造成翻譯過程中文化心理的缺失,從而影響譯文的質(zhì)量[4]。其中最可能導(dǎo)致的就是翻譯腔的問題,也就是譯文不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xí)慣,正如 Joan Pinkham在她的著作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中所說:“中式英語是一種混合語,它既不是英語,也不是漢語,而是帶有漢語特點的英語?!盵5]在這里,筆者舉出例子來分析翻譯腔的癥結(jié)所在。
原文3:經(jīng)濟工作遇到不少兩難甚至多難問題,需要遠近結(jié)合,趨利避害,有效應(yīng)對。(2016年)
譯 文 1:China wasalso confronted with many difficult problems and choices in the running of the economy,and this called for effective responses based on the need both to combin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considerations and to seek benefit and avoid harm.
譯文2:China was also confronted with multiple dilemmas in the running of the economy,thus requiring effective responses based on the need both of combining long-term and shortterm considerationstoseek benefitand avoid harm.
譯文1為政府工作報告譯文原版。比較上面兩段譯文會發(fā)現(xiàn)主要的不同之處在于對兩難和多難的譯法,譯文1譯為“many difficult problems and choices”,而譯文2中譯為“multiple dilemmas”。通過查閱維基百科詞典①關(guān)于dilemma的釋義,它是指問題的兩種可能性,無論怎么選擇都很困難,譯文1中的“problems”和“choice”雖然也是指面臨的問題和選擇,但相比“dilemma”而言,未能傳達出原文的進退兩難之意,且?guī)в袧h語意味的成分在其中[6]。劉宓慶曾在《當(dāng)代翻譯理論》一書中說:“翻譯腔的一大表現(xiàn)就是不顧目地語的文化形態(tài)、民族心理、接受者心理,生搬硬套?!盵7]譯者如果缺少了對我國社會文化的認(rèn)識,那么這里就很容易犯翻譯腔的問題,雖然譯出的是英語,但實際上仍是中式英語,而且讀者也不能夠接受原文欲傳達的思想。由此看來,譯者的文化心理也會影響到讀者的文化心理。
原文4: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抓好供給側(cè)結(jié)構(gòu)性改革,既做減法,又做加法,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加公共產(chǎn)品和公共服務(wù)供給,使供給和需求協(xié)同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提高全要素生產(chǎn)率,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
譯文 1:While working to achieve to an appropriate expansion of aggregate demand,we need to give particular emphasis to structural reform on the supply side,reducing supply in some areas while increasing it in others.This means that we need to reduce ineffective and lower-end supply while increasing effective and mediumand high-end supply,increase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s,ensure that development is driven by both supply and demand,and improve total-factor productivity.This should enable us to unleash and develop productive forces.
譯文 2:While working to achieve to an appropriate expansion of aggregate demand,we need to give particular emphasis to structural reform on the supply side.We need to perform both minus and plus practices.This means that we need to reduce ineffective and lower-end supply while increasing effective and medium-and highend supply,increase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s,ensure that development is driven by both supply and demand,and improve totalfactor productivity.This should enable us to unleash and develop productive forces.
分析:譯文1為官方譯文,原文中所說的供給側(cè)結(jié)構(gòu)性改革實際上就是經(jīng)濟術(shù)語中的供給學(xué)派財政政策,根據(jù)維基百科解釋,供給學(xué)派政策即宏觀經(jīng)濟政策,認(rèn)為發(fā)展經(jīng)濟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過增加資本投資和降低公共產(chǎn)品和服務(wù)的門檻。因此只有對該經(jīng)濟術(shù)語有所了解,才能明白后文所說的加法和減法。譯文2中顯然是誤解了加法和減法在語境中的表達含義,這里并非指的是數(shù)學(xué)中的加減法,而是借用數(shù)學(xué)概念類比經(jīng)濟學(xué)當(dāng)中政府實行的經(jīng)濟政策,即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增加公共產(chǎn)品和服務(wù)的有效供給,所以譯者在后文要對這里的文化空缺進行解釋說明,才有利于讀者理解原文。
原文5:以區(qū)域發(fā)展總體戰(zhàn)略為基礎(chǔ),以“三大戰(zhàn)略”為引領(lǐng),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jīng)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jīng)濟軸帶,培育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城市群和增長極。
譯文:Guided by the general strategy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we should pursue the Three Initiatives to from north-south and east-west intersecting economic belts along the coastline,the Yangtze River,and major transportation routes,and foster new growth poles and city clusters that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areas.
分析:對比原文和譯文,可以發(fā)現(xiàn)在官方譯文中,譯者采用了增譯的手法,為了讀者更易于理解何為縱向橫向經(jīng)濟帶,將其譯為“north-south and east-west intersecting economic belts along the coastline,the Yangtze River”。譯者并沒有直接將橫向縱向直白地翻譯為“vertical”和“horizontal”,而是根據(jù)中國的地理形勢巧妙地譯出,并加上長江進行補充說明,即使是國外讀者也能意識到長江流域是我國的重要經(jīng)濟帶。這充分說明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具備縝密的思維去斟酌不同詞匯放在語境中是否達意,句法邏輯結(jié)構(gòu)是否符合目的語的規(guī)范,以此才能確保是否能產(chǎn)生妥帖,順暢的譯文。
上文提到過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英漢兩種語言具有明顯不同的文化背景,那么英漢這兩種語言存在巨大差異也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造成譯文質(zhì)量問題的主要原因[4]。比較下文就會發(fā)現(xiàn)漢語明顯的語言特點,像簡單的竹子結(jié)構(gòu),用詞簡短,多為四字詞語,而其英譯文本就好比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有明顯的句子主干,也有其他成分來修飾以增添句子的完整性。
原文6: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兒女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fā)展、心心相印,一定會更加幸福安康、興旺發(fā)達。(2016年)
譯文:We are the people of all of the ethnic groups in the big family of the Chinese nation. We live in peace and harmony,work together for a common cause,develop in harmony and share mutual affinity.We will definitely enjoy more peace,happiness,and prosperity as well as greater development.
原文7: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2016年)
譯文:Nothing is more valuable than life,and ensuring public safety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原文8: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zé),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要自覺行動起來,為建設(shè)美麗中國貢獻力量。(2016年)
譯文:Every one of us has an obligation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we call on every member of society to act and contribute to the building of a Beautiful China.
原文9:為政之道,民生為本。(2016年)
譯文:The best form of governance is that which puts people’s wellbeing first.
原文10:發(fā)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shè)為中心,推動科學(xué)發(fā)展,妥善應(yīng)對風(fēng)險挑戰(zhàn),使中國經(jīng)濟這艘巨輪破浪遠航。(2016年)
譯文:Pursuing development is like sailing against the current:you either forge ahead or drift downstream.We must remain committe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our central task,endeavor to promote sound development,and respond effectively to risks and challenges so as to ensure thatChina’s economy,like a gigantic ship,breaks the waves and goes the distance.
從字面上來看,以上幾段譯文似乎并未譯出原文漢語的短小精悍之氣勢,但是漢語本身就偏向利用四字短語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而英語中往往沒有對應(yīng)的簡潔表達,因此譯者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根據(jù)原文的內(nèi)容和原文特定的文化含義,對其進行分析才能譯出貼切的譯文。再看每段對應(yīng)的譯文,不僅涵蓋了原文要表達的含義,而且非常符合英語特點,能夠讓目的語的讀者抓住源語言的表達內(nèi)容,通過政府文本了解我國的政治文化和社會文化。正如顏林海教授指出:“翻譯的本質(zhì)是譯者在兩種文化中,從沖突到磨合再到取舍的心理過程。所謂‘磨合’就是譯者對客體文化的理解,融化;而‘取舍’就是譯者的整個心理活動外化。”[1]本段的譯文就是譯者建立在對原文充分理解的基礎(chǔ)之上,對原文的內(nèi)容按照合理的民族文化心理進行了加工和整理,并根據(jù)目的語的特點和規(guī)范,才產(chǎn)生了能被讀者接受和理解的譯文。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所討論的政府工作報告英譯實例,可以看出譯者翻譯行為的文化心理因素應(yīng)該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上去把握:宏觀上,政府工作報告與它發(fā)布的那個年代的中國社會環(huán)境和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關(guān),譯者的翻譯行為無法擺脫當(dāng)時的意識形態(tài)和主流思想的影響,具有時代特征;微觀上,譯者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愛國精神、性格特點和思維方式都具有他的獨特性[3]。因此無論是針對何種文本的翻譯,沒有文化的堅實支撐,就不可能有強大的文化心理為依托,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自然,妥貼的譯文。
由于筆者對文化心理和政府工作報告的知識掌握有限,本文難免會有一些不足。首先,文化心理學(xué)是一門興起不久的學(xué)科,并未完全進入成熟階段,此外文化心理并非是影響翻譯的唯一因素,因此文化心理并不能夠解決翻譯實踐中的各類具體問題[8];其次,文化心理學(xué)是多維度的學(xué)科,它包含著各種層次的文化,從廣義和狹義角度來看能對文化做出不同的定義,所以本文如果要把每個角度的文化心理都涉及到翻譯實踐中,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最后,縱觀近幾年學(xué)者對翻譯理論的研究,從文化心理研究翻譯的文章還是相對較少,甚至從文化心理研究政府工作報告的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支持本文研究的理論也就不夠充分。綜上所述,翻譯實踐不可能離開文化,翻譯實踐更不可能離開譯者,只有譯者具備完備強大的文化心理[9-10],才能在翻譯實踐中達到胸有成竹的氣勢[11]。希望越來越多的對翻譯感興趣的學(xué)者投入精力去解讀文化心理,才能使本領(lǐng)域的理論成果更加豐富,讓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注釋:
①維基百科(Wikipedia)是一個基于維基技術(shù)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xié)作計劃,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wǎng)絡(luò)百科全書。
[1]顏林海.翻譯心理學(xué)的研究對象及方法[J].四川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2):106-110.
[2]李炳全,葉浩生.文化心理學(xué)的基本內(nèi)涵辨析[J].心理科學(xué),2004(1):62-65.
[3]李燕.文化心理學(xué)觀照下的魯迅小說英譯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3.
[4]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5]PINKHAM,JOAN.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BASSNETT.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1.
[7]劉宓慶.當(dāng)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8]賈文波.漢英時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9]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10]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11]毛榮貴.翻譯美學(xué)[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2005.
An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Report on the Work of Government(RWG 2016)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sychology
XU Pinɡ,DENG Dɑoxuɑn,CHENG Huɑ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Xihua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39;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 Sichuan 614000,China)
With the increasing improvement of China’s image,the annual report on the work of government has caught more and more global attention.It means tha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RWG is crucial to advocating China’s image.Taking excerpts from RWG English translation text for example and starting from the cultural psychology,this paper is design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psychology on the RWG 2016 according to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relevant examples,and thus enable translators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n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psychology toward translation.
Cultural Psychology;RWG 2016;English Translation Text;Source Language;Target Language
H315.9
A
1009-8666(2017)01-0048-06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1.009
[責(zé)任編輯:李書華]
2016-05-06
許萍(1990—),女,河南三門峽人。西華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鄧道宣(1957—),男,四川馬邊人。樂山師范學(xué)院教授,研究方向:外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