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輒熙
(長春財經學院,吉林長春 130122)
動漫文化,已經作為日本的一張名片,為世界所知。而日益緊密的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本動漫也作為排頭兵,不斷地涌入到中國。但由于漫畫是以書為載體,動畫是以電視和網絡為載體,所以動畫的傳播速度遠遠超過漫畫。[1]
關于日本動畫在中國的發(fā)展和給青少年帶來的影響之類的研究屢見不鮮。但站在受眾的角度來解讀動畫文化傳播的研究,還不夠豐富。日本動畫文化,在2010年以后,在中國又有了全新的發(fā)展。本文將針對2016年的日本動畫在中國放映的數據進行調查和分析,并從受眾的角度來闡述日本動畫文化在中國的發(fā)展現狀。
動畫片作為一種通俗易懂的文化載體,深受青少年喜愛。從其傳播的特點來看,主要以電視和網絡為主。根據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調查數據,近年從日本進口的動畫電視規(guī)模逐年擴大。進口的總時長,在2015年達到峰值,為8431小時,占總時長66%。而進口總額,一直保持在40%以上,14、15、16年連續(xù)三年超過70%??梢哉f,日本動畫基本占據了中國進口動畫的半壁河山。而在日本方面的調查,根據2016年的日本動畫協(xié)會調查數據。日本動畫迎來了第四次高峰。在同一調查報告中指出,2015年度的日本動畫出口是前一年度的4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中國的出口。業(yè)界普遍認為,日本動畫產業(yè)的第四次高峰,一半以上的原因是中國對日本動畫的“爆買”[2]。
在優(yōu)酷、愛奇藝等中國主流的視頻網站,在選擇動畫這一分類后,播放數量最多的作品,都是日本動畫。以《火影忍者》《航海王》《名偵探柯南》等作品為代表的長篇日本動畫,長期占據各網絡媒體的播放冠軍位置。其中《航海王》的播放量,超過了100億次。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日本動畫文化,已經在中國有了廣泛的市場和受眾群體。從受眾群體的年齡段來說,由于國產動畫主要面向低齡幼兒,而日本的動畫作品又是面向青少年制作的,所以在中國青少年群體中,日本動畫十分流行。[3]
日本動畫文化能夠在中國乃至世界取得成果的一大原因,就是其通俗易懂的特點。從受眾的角度,中國和日本觀眾對于日本動畫會有怎樣不同的認識?針對這一問題,在日本動畫相關的研究中,鮮有涉獵。顯然,由于國情、文化背景等原因的不同,其在中國的發(fā)展和原產國日本肯定是不同的。
大部分的日本的動畫,以電視臺為制作單位。每周一集,通過電視臺來播放。并且,其中有部分是收費電視臺。而錯過電視節(jié)目或者想重溫作品,就必須租賃或者購買DVD等音像制品。而在中國,其主要載體為視頻網站,觀眾以點播的方式進行播放。而播放的影片,除少數熱門作品為VIP付費制外,多數屬于免費播放。所以中國看日本動畫,首先不受時間制約,隨時隨地都可以觀看。雖然有些屬于收費內容,但是其費用與日本的付費頻道等收費相比,是十分低廉的。
同時,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兩國社會對待動畫愛好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在日本社會還是普遍認為過度喜歡動畫是一種玩物喪志的行為。這些人在日本會被稱為“御宅”族,是一種十分貶義的稱呼。相反“御宅族”、“宅”等詞傳入中國后,變成了一個偏中性詞。如“宅在家”“宅男”等說法,雖為調侃的用法,略帶貶義,但實際上,要比日語的“御宅”程度要輕很多。在中國看動畫,并不會占用你特別大的時間和金錢。所以喜歡動畫,和喜歡電視劇一樣,在中國是一件十分普通的興趣和愛好。這種寬松的觀看條件,為日本動畫文化在中國傳播提供了十分優(yōu)厚的條件。
日本動畫作為一種外來文化,充滿著新奇和吸引。很多日本動畫都是以日本為背景,對于日本觀眾來說,故事背景十分有親切感,大部分都有生活中的原型,代入感十分強。但是對于中國觀眾來說,日本的風土人情本身就是新奇的。中國觀眾在看日本動畫的時候,在關注故事的內容和情節(jié)同時,還會被動畫中故事的舞臺所吸引。所以日本動畫對于中國觀眾來說,更有吸引力。如最近大熱的星海誠作品《你的名字》,其中還原了現實中的日本,對于日本觀眾來說,這是發(fā)生在身邊的,人人都經歷過的故事和旅程,十分容易引起共鳴。作為中國觀眾,首先會覺得很美,而且是發(fā)生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故事,自己身上是不會發(fā)生的。所以影片帶給觀眾一種對動畫世界和對日本的向往??慈毡緞赢嫵蔀榱艘环N流行趨勢,成為了青少年社交話題。所以這種流行性,加速了日本動畫文化在中國傳播。
由于目前的日本動畫,主要面向的是日本本國觀眾,雖然現在有中日合作開發(fā)的動畫出現,但是還只是一些試水的作品。在這種環(huán)境下,中國觀眾看到的日本動畫,都是日語語音、漢語字幕的形式出現的。目前在中國國內,動畫的字幕制作主要有擁有版權的視頻網站和民間字幕組兩種方式。[4]就其翻譯水平而言,參差不齊。文學作品也好,影視作品也好,在被翻譯的同時,就會有損失。在動畫字幕翻譯上,這一問題比較嚴重。由于日語在我國的學習率很低,所以絕大部分青少年實際上日語知識近似為零。大部分觀眾只能停留在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上,對于語言中體現出的人物特點,并不能了解。自然對打斗等直觀的畫面情節(jié)更加喜歡,對于臺詞、配音等要素,難以理解透徹。從這一點上,也制約著日本動畫文化在中國傳播。
日本動畫中,大量宣傳友情、努力奮斗等積極向上的內容,對于青少年的積極影響是十分大的。[5]但是同時,也有諸多負面影響。許多研究,都從故事內容上,說明了日本動畫對我國青少年有負面的影響。[6]我國在動畫片的引進上,逐步嚴格把關,如今國內放映的版權作品,都是經過審查,其基本思想和內容都是符合青少年觀看的。但是日本動畫對青少年帶來的消極的影響,并沒有完全消除。
有些作品故事內容是積極健康的,但也難免存在一些過激的言論和暴力的情節(jié)。由于在翻譯的過程中,對于人物的語言還原度比較低,而且有語言美化的因素,青少年你容易對作品產生曲解。再加上青少年追求流行的心里,自然會美化動畫中的人物,容易形成盲目崇拜。
在第四次日本動畫熱潮中,動畫文化成為了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排頭兵。日本動畫以迅猛之勢涌入中國。現階段我國管理部門對于進口動畫的管理,日益完善,成績卓越。在現階段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制約著日本動畫在中國過度傳播。所以在引進的同時,應該加強對國產動畫的制作,利用日本動畫帶來的熱潮,發(fā)展我國動畫文化事業(yè)。真正做到交流,而不是單方面的引入。
參考文獻
[1]劉婧. 動漫產品對青少年受眾的心理影響探析[J].東南傳播,2010(10):92-94.
[2]日本動畫協(xié)會. アニメ産業(yè)レポート2016. 一般社団法人日本動畫協(xié)會.2016
[3]劉玲. 日本動漫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2.
[4]楊嫚.字幕組在日本動畫跨國傳播中的功能分析[J].國際新聞界,2012,34(08):67-71.
[5]郭蔓青. 日本動漫在中國的跨文化傳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6]楊雅廈.動漫文化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6(09):95-99+104.
[7]程絢. 日本動漫對外傳播研究[D].山東大學,2015.
[8]范文博. 論日本動漫的發(fā)展對中國動漫行業(yè)的提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2
[9]加藤美雪. 現代漢語中的日語詞匯研究[D].蘇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