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宗慧
摘 要 各國學者為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是否有義務陳述事實已經(jīng)爭論過多次。從道德的層面而言民事訴訟當事人應有義務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講述事實,國外大多發(fā)達國家都明確要求公民履行這一義務。在現(xiàn)在使用的《民事訴訟法》中有相關規(guī)定。在民事訴訟程序中,當事人真實陳述案情,有利于訴訟案順利進行,讓法官先做出最公正、公平的判決,利于社會安定和諧。在民事訴訟案中,當對方當事人對當事人陳述事實的真實性提出質(zhì)疑時,由法官對當事人收集的證據(jù)進行識別并作出判斷。假如當事人在訴訟案中做出虛假陳述,對方當事人可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提出賠償訴訟,最后由法院做出公正判決。本文就訴訟案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進行全面分析。
關鍵詞 民事訴訟 當事人 真實陳述 義務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338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的執(zhí)法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雖然我國法律整體較為完善,但是法規(guī)劃分不夠細致,比如對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的規(guī)定不夠清楚明確。這需要引起相關機構和人民群眾的重視。
一、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的含義
根據(jù)現(xiàn)行的《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民事訴訟應該遵循誠實守信原則。在民事訴訟案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是該法案對訴訟案當事人的要求,當事人應該誠實守信,不能隨意捏造事實或作出虛假陳述,也不得提出虛假訴訟,更不能惡意訴訟?!睹袷略V訟法》中對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的規(guī)定具有言辭陳述性、主觀真實性以及訴訟義務性。
(一)言辭陳述性
言辭陳述性對當事人陳述事實有較高要求,當事人除了做基本的書面表達,還要親口陳述案件具體發(fā)生情況,并且如實配合法院調(diào)查取證工作。言辭陳述性對法院處理訴訟案也有明確規(guī)定。在當事人陳述案件提供證據(jù)后,法院需要對當事人的陳述和提供的證據(jù)進行檢測判定,合理推測案件的真實情況。法院在對訴訟案做出最后判決前,需要法官在法庭上對當事人所陳述的案情和提供的證據(jù)進行質(zhì)詢認證,并讓法官確信當事人的真實陳述,最后法官對案件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決。
(二)主觀真實性
當事人在陳述事實時,必須陳述從個人角度看到的或者經(jīng)歷的真實情況,不能做出與自己看到或者經(jīng)歷的事實不相符合的陳述。主觀真實性是允許當事人在自己主觀認識范圍中陳述自己的觀點,不得弄虛作假,和法官對證據(jù)要求的客觀真實性不同。由于真實陳述義務對案件的當事人之外的人具有重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因此可以在不偏離主觀真實性的前提下陳述案件實情。
(三)訴訟義務性
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具有法律義務,訴訟的義務性能夠保證訴訟案中的所有當事人處于對等的地位,能夠有效提高訴訟案的處理效率,節(jié)約訴訟成本,并保障司法的權威性。真實陳述義務能夠在訴訟案中保證當事人正確合理的行使訴訟權力并維護訴訟的公平性。
二、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的意義
(一)真實陳述有利于體現(xiàn)公正價值
公正既是道德上公民的義務,也是法律法規(guī)對公民的要求,更是社會主義社會所追求的至高目標。從法律層面來說,正義可以分為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兩種。其中實體正義是要求法律法規(guī)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有義務、有責任、有權利保證公平性。而程序正義能夠保證當事人陳述事實時的公平性,都可以有權利質(zhì)疑或認同對方提供的證據(jù)。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有利于法官做出最公平、最合理的判決,對雙方當時人來說都是合理的,雙方都盡可能接受的結果。因此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有利于體現(xiàn)公平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公民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需要法院審理的民事案件越來越多,給審判人員帶了巨大的壓力,而且部分當事人為了達到對自己有力的目的,故意錯誤陳述事實或者拒絕陳述,讓法官消費大量的時間調(diào)查案件真相。浪費了大量的優(yōu)質(zhì)司法資源,拖延大量的時間,這對另一方的當事人來說是不公平的,違反了實體正義的理念。所以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有利于法院了解案件實情,減少虛假陳述對法官造成的誤解,讓法院做出最公正的判決,實現(xiàn)司法的公平公正。
(二)真實陳述有利于提高訴訟效率
民事訴訟案中當事人真實陳述有利于提高訴訟案處理的效率,保證法官在更快的時間內(nèi)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決。每莊訴訟案在法庭上的處理時間有限,當事人真實陳述,能夠保證不在判定證據(jù)真?zhèn)紊侠速M時間,提高處理案件的速度。在民事訴訟案中,雙方當事人真實陳述,能夠讓兩方的當事人都對案件的結果盡量滿意,這樣能夠減少原告和被告訴訟的時間以及次數(shù),不會出現(xiàn)惡意訴訟和虛假訴訟等情況造成某方不服法院判決決定繼續(xù)上訴。司法資源有限,進行二審需要時間等待并造成訴訟費用上升,這些都是不真實陳述的后果,體現(xiàn)了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的重要性。
(三)真實陳述有利于法治觀念融入人心
民事訴訟案件只在當事人和法院之間形成相應的法律訴訟關系,這個訴訟關系僅限于用民事訴訟來調(diào)節(jié)。除開這種法律約束關系,在兩個當事人也會受制于民法的原則關系,這個關系還能影響雙方當事人與法院形成的法律關系,能夠影響訴訟案審理的進程。這種道德原則是私法的表現(xiàn),把民法和公法結合有利于提高民事訴訟案的解決效率。陳述事實有利于民法和公法結合,有利于促進法治觀念更加廣泛地普及,融入人心,有利于社會和諧進步。
三、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的范圍
對于民事訴訟中當事人陳述事實的范圍尚處于爭論階段,目前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根據(jù)民事訴訟中當事人陳述事實的具體內(nèi)容可以簡單分成當事人訴訟的主張和訴訟案件事實陳述兩個方面。下面對這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訴訟主張
從廣義上來說,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訴訟主張是當事人在合議庭上的陳述的主張,其包含的內(nèi)容較多,包括當事人在訴訟案中的請求、各種物證機器來源和案件基本情況等。訴訟案中當事人訴訟主張涉及的范圍較廣,因此在民事訴訟案中當事人陳述事實很重要。當事應該人遵守誠信,陳述真實的訴訟主張,保證陳述事實的主觀真實性。
(二)訴訟案件事實陳述
民事案件訴訟中當事人陳述義務的主要對象是案件事實的陳述。案件事實必須是當事人陳述,這樣的陳述事實才能成為訴訟有效證據(jù)。民事訴訟當事人陳述的事實是帶有主觀性的,因此是否能成為訴訟案的證據(jù)需要經(jīng)法官審核,但是當事人事實陳述是訴訟案審理的基礎和依據(jù)。訴訟案中對當事人陳述對其有利的事實要經(jīng)過足夠的證據(jù)證明才能成立,而對于當事人不利的事實,無需額外證明。
四、陳述事實的真實性識別辦法
民事訴訟案件中當事人陳述事實的真實性需要當事人嚴格自律以及法官受理訴訟案件過程中正確地識別陳述的真實性,才能保證訴訟案件能夠正確合理的被判決。因此法官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如何識別當事人陳述的真實性非常重要,一般有如下辦法。
(一)當事人提供充分的證據(jù)
民事訴訟案件中,當事人要證明陳述案件的真實性,需要向法院提供足夠的證據(jù)并且當事人要為提供的證據(jù)負責。當事人所需承擔的責任叫做證明責任,當正在適用的法律在相關訴訟案件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時,當事人需要承受對一定的不利于自己的風險。當前民事訴訟中都是雙方當事人各自搜集證據(jù),法院通常不會主動調(diào)查搜集案件相關的證據(jù)。所以民事訴訟案中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基是審理訴訟案的法院識別陳述事實真實性的主要方法。
(二)對方當事人提出的反證
上面提到民事訴訟案中證據(jù)主要由當事人提供,這是因為當事人是案件的直接參與者,對案件有最直接的了解和提供證據(jù)的便利。由此可以看出對方當事人也具有相同的責任和便利提供證據(jù),對方當事人事案件的直接影響著,可以提出對應的反證來表達自己的主張。所以民事訴訟案件中對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也是法院甄別陳述事實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法院主動搜集
民事訴訟相關法律明確規(guī)定,對于特殊案件法院有權自己搜集證據(jù),以便于審理案件。這種情況下法院主動搜集證據(jù)有兩種方法:法院主動使用調(diào)查權力直接搜集和依靠當事人的申請調(diào)查搜集。這種情況在民事訴訟案件中出現(xiàn)得相對較少。法院在主動搜集證據(jù)時需要按照相關法規(guī)提供搜查令,并有兩個以上的工作人員調(diào)查取證,以保證證據(jù)真實有效。
五、虛假陳述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一)經(jīng)濟懲罰
民事訴訟中經(jīng)濟處罰適用于當事人出現(xiàn)虛假陳述并提供證據(jù)。證明程序是非常嚴格嚴肅的,能夠決定案件審理的進程以及判定結果,虛假的證據(jù)性陳述會造成惡劣的后果,影響司法公正性,因此要嚴肅處理。虛假陳述主張行為影響法官對案件的真相的判斷,影響判決結果的公正性,損害對方當事人的合理權力和利益。訴訟案件中當事人陳述事實對法官對案件的判定產(chǎn)生巨大影響,尤其在雙方當事人證據(jù)不夠充分的證明各自陳述主張時,法官主要依靠當事人陳述事實對案件事情進行審理。這個過程中當事人需要簽承諾保證書,確保陳述事實生效,但是當事人任然做出虛假陳述就屬于惡意陳述虛假事實,影響惡劣,應該依照相關法規(guī)進行經(jīng)濟處罰。
(二)承擔訴訟費用
我國法律有明確規(guī)定,民事訴訟案中當事人虛假陳述違反真是陳述義務需要無償承擔訴訟費用。民事訴訟案中當事人虛假陳述,違反真實陳述義務,給對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造成損害,影響法院對案件的公平公正判定。因此要對虛假陳述當事人經(jīng)濟懲罰,并補償對方當事人對應的損失以及承擔審理案件的訴訟費用。民事訴訟案件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法院責令違反真實陳述的當事人支付訴訟費用的情況。例如,民事案件中當事人明明知道合同真實,但是依然對協(xié)議合同的真實性質(zhì)疑,提出需要法院對合同上簽名進行真?zhèn)舞b定,故意造成另外一方當事人訴訟負擔,這種情況下進行司法筆跡鑒定的費用歸故意提出司法筆跡鑒定的一方當事人承擔。
(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我國法律規(guī)定民事訴訟案中當事人惡意虛假陳述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受害的一方當事人有權利追究惡意虛假陳述當事人的賠償責任。在國外發(fā)達國家早已將惡意訴訟歸入侵權賠償中,按照民事侵權法,惡意虛假陳述當事人損害了對方當事人合法權利。在對方當事人有足夠證據(jù)表明因此受到損失時,法院會依法勒令惡意虛假陳述但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蒙受的損失合理賠償。
(四)承擔刑事責任
對于將惡意訴訟作為獲利手段的當事人,情形嚴重的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已占有別人利益而進行的制造虛假證據(jù),虛假陳述等行為,給對方當事人或者國家利益造成嚴重損失時,當事人的行為將受到刑法的規(guī)制,法院可依據(jù)刑法對其進行審判,判定其對應的刑事責任。
六、總結
我國法律法規(guī)整體比較健全,但是隨著社會發(fā)展進步,部分法規(guī)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在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中相關規(guī)定目前尚不夠明確細致,導致部分人利用法律漏洞謀取利益,這是我國現(xiàn)行法規(guī)面臨的困難。所以需要相關立法機構抓緊就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進行研究探討并確立相關法規(guī),早日完善相關法規(guī),推動我國社會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盧永恒.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真實陳述義務探析.山東工會論壇.2016(3).
[2]王玲.論當事人真實義務在我國的確立——基于規(guī)制民事訴訟當事人虛假陳述的思考.甘肅社會科學.2016(3).
[3]紀格非.我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之重構.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6(1).
[4]翁曉斌.民事訴訟誠信原則的規(guī)則化研究.清華法學.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