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十一中學 王 棟
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里斯曾提出:“如果讓我們舉出一項真正符合教育改革這個術語的話,那就是師生合作學習?!彼褞熒献骰佣x為語言課堂上發(fā)生的一切師生之間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交互作用和影響。
從社會學角度看,課堂其實就是個微觀的社會,課堂教學過程即各種角色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師生互動的核心和本質在于“交互”,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有合作才有交流,師生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尤為重要。
通過多年的一線英語教學課堂實踐,目前中學英語課堂中的師生合作互動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師-生互動和師-班互動占到絕大多數,師-組互動所占比重小。“控制——服從”為中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中教師和學生的主要行為模式,相互切磋型的互動較少。同時,絕大多數互動由教師發(fā)起,由學生發(fā)起的互動極少。如此的弊端在于,雖然課堂上有互動,但是互動仍由教師控制,學生的反饋多數在教師的預期之中。低效和無效的師生互動仍居多數。
教師提問成績好的同學人均次數多,而成績較差的學生獲得的互動機會偏少。教師在選擇互動內容上,對好學生提的問題通常稍難一些,并在評價時傾向于采取肯定的、個性化的評價方式,在等待時間上也表現出耐心。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則傾向于選擇簡單的問題,在評價時傾向于給出“正確”或“錯誤”的簡單評價。
互動出現障礙時,教師通常較少給予這些學生充分的考慮時間和表達機會,轉而選擇其他學生繼續(xù)提問。盡管教師的做法是出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但上述差異性體現出中學課堂中師生互動的不平等和不公正,這種有條件、小范圍的互動,對學生的情感發(fā)展不利。
許多教師認為課堂互動的中心是以傳授知識經驗為主,而忽略了課堂中出現的非言語行為。
非言語行為是指課堂教學情境下,教師和學生表現出的無聲的靜姿(如眼神和面部表情),無聲的動姿(如手勢語和體態(tài)語),有聲的輔助言語和類言語(如聲調、音質、音量、語速、節(jié)奏,以及哭、笑、嘆息、咳嗽等)無固定意義的發(fā)生。
有些教師雖然認識到了非言語行為的重要性,卻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未能控制好自己的非言語行為。不恰當的表情、肢體語言對課堂互動產生了消極影響。
同時,教師常常忽略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的非言語行為傳遞的信息,從而錯失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機會。
另外,在教學法層面,師生互動拘泥于“提問——回答——反饋”的模式。教師對于互動的理解存在偏差,未能將互動貫徹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
基于師生合作互動在中學英語課堂中的現狀,中學英語教師應在充分理解互動的實質和內涵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以使師生合作互動學習更有成效。
此處的平等包括認知和情感兩方面。
從教師定位角度講,教師不應以權威自居,更不能對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抱有偏見。
在情感方面,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人格,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抱負志向,以及他們的選擇和判斷。教師不應總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塑造學生,而是幫助學生發(fā)現和實現自己的理想。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師生之間展開對話,相互理解,真誠接納。學生從中獲得平等、尊重、信任、和諧等師生關系的積極體驗。
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要力爭合理運用表情語言,并加強師生間的目光交流。教師豐富的面部表情和恰到好處的目光能使學生自覺融入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去。不恰當的視線活動,都會使學生精神緊張,不能認真聽課。例如不恰當的注視部位和延續(xù)時間等。
同時,教師需要加強手勢語的應用,包括指示性手勢、強調性手勢、會意性手勢和評價性手勢。利用手勢對言語進行補充,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并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增強記憶效果。
教師除了在“提問—回答——反饋”模式下發(fā)起師生互動外,需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更多有利于師生互動的教學情景。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選擇合適的話題,在課堂上通過討論、演示、合作等多種方式與學生展開互動,從而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力圖營造出寬松和諧、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真正敢于參與、樂于參與。
其次,教師可以巧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做到審時度勢,把握學生心理,利用“啟發(fā)”和“探究”促進師生互動。
評價是課堂中教師用以激勵學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參與互動的質量和積極性。
首先,教學評價要遵循激勵性原則。在中學課堂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在保證當前知識準確傳輸的基礎上,給學生促進和鼓舞,激發(fā)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其次,教學評價要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不同的評價標準,縱向地對學生做出評價。對于優(yōu)生,可著重于激發(fā)他們向更高目標邁進的進取心;對于差生,則著眼于激起他們的自信心,發(fā)現自身的閃光點。
總之,真誠、熱情、恰到好處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和教師在平等的基礎上互動和交流,并激發(fā)他們參與師生互動的愿望。
綜上所述,目前的中學英語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確實存在不少問題,教師對師生互動實質的理解還有待加強。有效的師生合作互動不僅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也有利于學生語言水平的發(fā)展。教師需要不斷總結師生合作互動在課堂中的實際效果,運用有效的策略促進新課程理念下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師生合作互動,建立積極、適宜、和諧的師生互動,以促進師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