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經濟新常態(tài)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

    2017-03-09 16:04:06
    關鍵詞:價值觀政治思想

    劉 茜

    (宿州學院 團委,安徽 宿州 234000)

    經濟新常態(tài)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

    劉 茜

    (宿州學院 團委,安徽 宿州 234000)

    經濟新常態(tài)作為一種社會存在是經濟結構方面的調整,反映到社會意識層面則是對理論創(chuàng)新的要求和對新的工作方法的呼聲。大學生群體有創(chuàng)新能力強、思想活躍度高等特點,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走在時代前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并將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精神貫徹其中,才能把握這一工作的要領,收到理想的效果。

    經濟新常態(tài);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對經濟形勢作出了“三期疊加”的科學判斷,認為我國經濟正處于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的換擋時期,必須轉換思路,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否則無法實現社會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實行了供給側改革,使我國經濟仍然實現平穩(wěn)較快的發(fā)展。不但平均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而且順利實現了服務業(yè)所占比重的調整,2015年服務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0.5%[1],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2016年達到64.6%,經濟戰(zhàn)略順利推進,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新商業(yè)模式不斷涌現[2]。經濟新常態(tài)已經形成并進入良性發(fā)展的軌道。這些經濟形勢的變化都必然反映到意識形態(tài)中,特別是社會實踐中出現的熱點變化快,思想理論中的聚焦點轉換隨之加快的情況下,更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提高駕馭理論解釋的能力,讓思想政治工作更有說服力,如何做好經濟新常態(tài)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我們作深入思考。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3]這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個根本的遵循,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這個工作成效的標準,就是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者、傳播者和踐行者”。

    習總書記針對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提出“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要求,有其深刻的內在依據。其原因在于:首先,大學生是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他們在理解事物時,往往不滿足于停留在感性認識的水平,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才會有深刻的體會和認知,才能在更高的水準上傳播和踐行。從理論高度理解價值觀,才能讓自身走出各種思想的困惑和糾結,進而把正確的觀念傳播出去。[4]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提煉出來后,客觀上要求能夠首先從理論的高度把握它,進而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宣傳和普及,使其達到全社會深刻領會的良好效果。其次,大學生走上社會后,勢必將自己的精神風貌展現在社會各種群體當中。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如何理解,理解的程度如何,都要受到整個社會的檢閱。大學生的理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社會的理論水平。能否全面透徹地理解和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高度解讀,決定了他們向社會傳播價值觀的能力和效果。再次,在與不正確的思想作斗爭時,大學生應當成為主力軍。特別是面對網絡上消極、負面的思想傳播,沒有大學生這個群體的主動擔當,是無法捍衛(wè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這也要求大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高度識別各種錯誤思想的本質,進而給予有力的回擊和駁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社會最先進生產方式的反映,是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內容,也是整個社會長期思想交融后達成的共識。這一價值觀全面而完整地概括了面臨崛起的中華民族的時代風貌,也會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成為民族破浪前進的價值航標。這一理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和開放性等特點[5],是時代精神的升華,起著引領、塑造整個社會思潮和意識的作用。這一整套價值觀念鑄就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靈魂,夯實了未來中國引領世界發(fā)展潮流的價值基礎,是當代大學生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嶄新的時代要求高校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把凸顯時代精神、吸納中西方文化精華的精神成果——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原則。[6]

    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加快推進的當代,文化格局面臨新的調整,文化多元化、思想復雜化、思潮多樣化是未來社會意識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西方文化的沖擊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民間文化探索呈現百花齊放的態(tài)勢,各種文化主張、各種批判和質疑的聲音都會在文化舞臺上得到充分展示。在這樣的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的歷史新時期,只有牢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才會有持久的復興和崛起。

    經濟新常態(tài)作為經濟基礎的改革現狀,必然反射出一定的新精神和新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這種新思想的集中體現。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就不可能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不可能使大學生真正成人和成才。思想政治工作正是要抓住這個要領,才能命中要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努力創(chuàng)造新時代話語體系

    思想工作必須宣傳與教育引導相結合,其話語體系必須既符合時代要求又讓普通人樂于接受,既不能隨波逐流,又不可故作高冷,因此,要貼近人,打動人,說服人。過去,在準軍事化、教育水平落后的戰(zhàn)爭年代,甚至到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社會對于高深的理論往往拒斥,崇尚簡單的信念和信條,習慣于下級服從上級,思想政治工作帶有命令性、訓誡性、強制性等特點。但是當前整個社會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這就造成普遍性的思想多元化和生活方式多樣化,人與人之間更注重平等相處和互相尊重,特別是協(xié)商民主氣氛極為濃厚,對個體、個性的關注程度極高。交往方式的改變直接導致語言、話語交流方式的改變。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我們必須放下身段,首先學會尊重人,平等交流,學會做大學生的朋友,以更加貼近生活的方式進行教育工作,切忌以勢壓人,強制命令。

    中國歷史上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就是一次成功的語言創(chuàng)新。白話文重塑了現代中國人的新的文化心理結構,使得現代中國人獲得了新的思維邏輯結構與表達方式,且其精神革命的成果慢慢地、深深地融入了我們日常思想的血脈之中了。[7]這次創(chuàng)新直接導致新民主主義文化在語言上的轉型。主要表現在:一是廢除文言文形式,用自然科學術語及通俗語言,代替古代語言中對天地萬物的描述方法。二是用大量西方社會科學概念描述社會問題。三是盡量少用或避免使用中國古代的仁義禮智信等文化哲學的核心概念。語言的轉型使新民主主義文化真正成了大眾的文化,也激發(fā)了民眾的思考與覺悟,為迎接全國性的新文化普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白話文普及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要達到宣傳新思想、新理念的目的,必須及時轉換話語體系,用適合時代特點的語言形式,闡釋時代的新精神。當前經濟新常態(tài)下,由于信息交流的頻繁與充分,思想政治工作已經打破了過去經驗思維和粗線條的模式,轉向精細化管理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ヂ?lián)網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甚至鑒于年輕人能更快地掌握電腦技術,更多使用通訊工具,他們所獲得的信息要遠遠超過上一輩人。這樣,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針對他們的特點,多創(chuàng)新,多傾聽他們的意見,使思想工作更加細致周到,將思想政治工作從粗糙化、籠統(tǒng)化轉向精細化、人性化。而精細化的思想工作方法對大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理論和實踐的要求。

    語言形式的轉化和更新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磨合時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近幾年來,傳統(tǒng)出版物受到市場嚴峻挑戰(zhàn),網絡自媒體作為新興的傳媒形式迅速發(fā)展,已經占領了大部分市場。究其原因,就在于網絡自媒體更具有時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創(chuàng)新了語言形式,才受到更多的關注和發(fā)展。根據當前網絡自媒體發(fā)展的情況看,新的語言形式呈現以下幾個特點:其一是語言的表達較以前更為活潑。同樣的內容,以幽默、風趣的語言表達出來,無形中拉近了言說者與受眾之間的關系;有時同一內容,被從不同的角度放大描述,戲謔笑鬧中讓受眾腦洞大開,最終的效果無疑是學會從更高的層次思考問題。其二,語言簡潔直接,避免冗長隱晦。年輕一代接觸的事物多,眼界比較開闊,喜歡創(chuàng)新、刺激,盡管對漢語言傳承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但客觀上反映出交流方式的不斷推陳出新,在非正規(guī)的討論場合或書面文字中完全可以順應年輕人的做法。其三,一改過去使用古代成語典故的習慣,現代人喜歡用近期發(fā)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作為“典故”來說明問題,并給這些“典故”創(chuàng)造出合適的名稱,使表達信息更加豐富。這樣的表達給人以時代的即時感,譏諷時弊的同時降低了人們對社會不良現象的負面感受,折射出信息時代的年輕人直面各種社會現實的超然態(tài)度。

    自媒體時代給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話語體系提出了挑戰(zhàn),也提供了諸多啟發(fā)。因為這個時代形成了新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弱紐帶聯(lián)系。通過發(fā)布與接受、轉播與互播達到主體間獲取信息、展現自我、即時通訊和學習與分享的效果。[8]自媒體對傳統(tǒng)媒體出版物的削弱,反映出由傳統(tǒng)形成的舊時代話語權的削弱,倒逼著思想政治工作者放下身段,以低姿態(tài)贏得對方的信任從而增加說服力度。畢竟真誠與換位思考才是溝通的入場券。再者,自媒體主體性的增強也預示著整個社會自由度、多元性的增加,要求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態(tài)度不再是塑造與征服,而是分享與商討,與大學生形成一種平等的、主體間性的關系。同時,我們還應該主動走上網絡,在網言網,建立基于自由和理性交流的平臺,不斷為大學生提供理想意識,注入理想力量,引領并培養(yǎng)他們成為新時代價值主體。對落后消極思想既要針鋒相對又要留有反省空間,多一份尊重和寬容。正如美國教育學家克羅韋爾所言:“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去發(fā)現新的思維方式?!盵9]

    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受到社會、經濟、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語言結構組織的轉變,由于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合理的轉變和不合理的轉變必然同時涌現。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篩選合理的表達方式時,也要同時注意自身講話的目的,即首先要關注的是“說什么”,其次才能關注“怎么說”,內容的嚴肅性和表達形式的活潑性同時兼顧,既能感同身受、互相理解,又能達到價值澄清的目的。這樣才能在感性層面再現枯燥的理論,同時不影響其深刻性和現實性。思想政治工作者還要加強理論學習,緊緊把握政治理論與大學生自身成長需求的契合點,回應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精神與價值訴求,實現大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認同”,這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強行推動為輕松引導、稍加輔助,使思想政治工作呈現繁榮、活潑的局面。這也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的客觀要求。[10]

    三、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一是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盵11]這段話雖是勉勵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但同樣是對所有意識形態(tài)工作者和文化領域的誡勉,給意識形態(tài)工作和文化發(fā)展指出未來的方向,即文化價值領域必須牢牢把握民族性特征,將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作為重中之重。

    傳統(tǒng)文化諸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學說中的一系列價值范疇,都充滿了現代性的人文關懷、審美深度和愛國主義情懷。儒家的仁義、良知、綱常等范疇,盡管帶有封建道德的色彩,但對于現代道德的塑造和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根柢性作用;道家學說中的“無為”和“逍遙”等范疇,除去其消極避世的一面,也能使人在面對世俗生活、面對榮譽、利益時,多一分豁達超然的態(tài)度,少一些拜金的功利心。另外,法家的依法治國理念和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思想在經濟觀念深入人心的當代,對于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有著非常好的啟發(fā)意義。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有助于大學生調節(jié)與他人的關系,有助于他們在人群中找到自己合適的角色定位,同時也有助于他們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提高個人品味和修養(yǎng)。所有這些,都與思想政治工作所要達到的目標和目的相契合。

    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的時期,宗法和血親觀念之所以受到特別重視,歷代之所以推崇孔子的學說,歸根結底是因為這樣的學說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有利于組成生產的共同體,從而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從這些學說中所提煉出來的對于人的關懷以及看重家庭親情的價值因子,是超越任何生產方式和經濟關系的,具有恒久的人格塑造價值和調節(jié)社會關系的價值。即使在經濟已經非常發(fā)達的今天,依靠親情和仁愛維護家庭與社會的穩(wěn)定,也是人類最佳的選擇。因為這是一種成本低而效果極佳的精細化的社會管理方式。在服務業(yè)所占比例越來越大的今天,經濟組織的運行要求有更加靈活和人性化的方式,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意識決定了組織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舊式的科層化管理模式面臨全方位的淘汰,親和、柔性、美德成為管理學中的熱詞。這便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大放異彩的根由所在。工業(yè)文明時期西方的社會動蕩和世界戰(zhàn)爭的頻繁,就已經證明了依靠資本主宰世界的弊端。中華傳統(tǒng)的道德和倫理既然有著如此的生命力,我們沒有理由拋開根植于自己血統(tǒng)的價值觀念,我們的道德體系建設無論在任何時代,都必然打上中國傳統(tǒng)的烙印。

    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要繼承的人文精神有以下幾點:(一)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當今社會,經濟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財富成了大多數人畢生追求。但大學生畢竟是未來社會的主要建設者,他們的思想境界關乎一個民族的興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必要從自身做起,影響大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讓大學生樹立擔當意識,培養(yǎng)他們關心祖國發(fā)展的責任感,跳出狹隘的自我意識,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統(tǒng)一起來。(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入世精神。面對復雜而多元化的社會現實,許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倍感壓力,感到困難重重。這是缺乏工作韌勁的表現。思想政治工作者多一份努力,就會多一片影響力,有了“仁至義盡”的準備,就不會輕言放棄,最終才會讓思想政治工作一步步推向前進。(三)“獨樂樂不若與眾樂樂”的群體精神。思想政治工作把握的是方向,維護的是大局,必須依靠并廣泛動員大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與同行們配合起來,共同推動工作的開展。切忌閉門造車,頤指氣使,按自己的主觀意志行事,不愿與廣大同行密切合作,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入死胡同。

    因此,經濟新常態(tài)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僅不應該舍棄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還應該更加借重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獲得更有效、更有力的方式和方法。大學生生活于中國,成長于中國,在有意識和無意識中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他們的習慣和行為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沿襲祖輩和父輩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其思想觀念和情感傾向方面都會有相對穩(wěn)定的文化心理結構作支撐,一旦出現問題,大多數都可以借用傳統(tǒng)的價值理論加以分析和解決。[12]

    當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入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精神,絕不僅僅只為解決一時一事的問題,而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逐步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增強其為國為民奉獻青春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同時還可以增強其建設祖國、服務社會的使命感。要收到如此綜合性的效果,離開傳統(tǒng)文化人文精神的傳承是不可能的[13],也客觀上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以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功底征服學生,促進他們的思考,贏得他們的信任。

    結 語

    經濟新常態(tài)是對當前經濟改革進程的描述,主要是現在經濟結構較以往有較大的變革。例如,服務業(yè)比例的大幅度提升,供給側改革的實施,讓勞動力、土地、資本產生更大的經濟活力,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整個社會分工的細化,是對落后、呆板的需求側經濟的有力修正。經濟方面的創(chuàng)新要求反映了人們精神深處的改革渴望,同時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連鎖效應,帶動各個領域迎接新的時代挑戰(zhàn)。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終處于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這是大學生群體的活躍度和創(chuàng)新能力決定的。冷漠的面孔、枯燥的說教、狂轟濫炸式的宣傳都只能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及時調整戰(zhàn)略,不斷創(chuàng)新方法,把握時代命脈,破除陳舊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才能未雨綢繆,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不辜負這個充滿挑戰(zhàn)和機遇的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理論水平,提高駕馭知識和語言的能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yōu)榇猴L化雨、潤物無聲,以富于營養(yǎng)價值的精神食糧滋養(yǎng)一代莘莘學子。

    [1]2015年服務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0.5%[EB/OL].(2016-02-04)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6/02-04/7747286.shtml.

    [2]劉偉,陳彥斌.十八大以來宏觀調控的六大新思路[EB/OL].(2017-03-01)http://www.rmlt.com.cn/2017/0301/4618 87.shtml.

    [3]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2016-12-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4]張新,邱仁富,李梁.沖突與引領:大學生多元價值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0(1):181-184.

    [5]周可可,錢?。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9):59-60.

    [6]王耀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75-76.

    [7]唐東堰,李欣儀.《科學》雜志與五四現代白話文的形成——重新審視五四現代白話文的產生及其現代性意義[J].學術探索,2009(4):115-120.

    [8]潘祥輝.對自媒體革命的媒介社會學解讀[J].當代傳播,2011(6):25-27.

    [9][美]S·克羅韋爾.思維的新方式:未來的挑戰(zhàn)[M]∥瞿葆奎,主編.教育學文集:國際教育展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30.

    [10]高敏.范式演進、語境轉換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語言藝術創(chuàng)新[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9(4):145-148.

    [11]習近平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EB/OL].(2016-05-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7/c_1118882832.htm.

    [12]劉佳.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D].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2015.

    [13]吳曉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重視傳統(tǒng)文化教育[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172-173.

    責任編校 劉正花

    G641

    A

    2095-0683(2017)04-0123-05

    2017-06-03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SK2016A1008);宿州學院大學生科研項目(KYLXWKYB13-33)

    劉茜(1990-),女,安徽宿州人,宿州學院團委政工師,碩士。

    猜你喜歡
    價值觀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我的價值觀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兴仁县| 天等县| 玉环县| 砚山县| 淳安县| 苏尼特右旗| 泰州市| 桂平市| 南康市| 兰州市| 禹城市| 武陟县| 九江市| 娄底市| 修文县| 广河县| 乐安县| 沈丘县| 泗水县| 栾川县| 抚远县| 吉林市| 胶南市| 娱乐| 武汉市| 池州市| 法库县| 桑植县| 赞皇县| 宾阳县| 沁源县| 叙永县| 平安县| 天津市| 万源市| 黄浦区| 洛隆县| 平远县| 宁都县| 海丰县|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