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市厚街鎮(zhèn)竹溪中學 王愛倫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提高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使學生學得更多、更深、更靈活。這個要求的實現(xiàn),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那什么樣的課堂,學生才會積極參與?激活課堂氣氛,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不失為一條好的途徑。
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沒有受壓、被強迫的感覺,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并積極參與。研究表明:學生在輕松、和諧、愉快的教育環(huán)境中,易產(chǎn)生激情、興趣、豐富的想象力和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為了要讓學生輕松活躍,教師就無底線地迎合遷就學生。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心得。
物理是一門與生活、生產(chǎn)息息相關(guān)的,課堂上可以用的生活實例可謂是隨手拈來,比比皆是。那物理老師是不是真的只要“信手拈來”就可以了呢?不是的。教學當中何處需要舉例,舉什么例,通過舉例要達成什么樣的教學目的,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做到心中有數(shù)。一位老師在講重力時,為了加深學生對重力的理解,隨口說出“球落地”“水往低處流”“周圍有空氣”等例子,但是,第三個例子與前兩個例子不同,明顯舉例不當,學生聽了更糊涂,老師想收回也很難收。
舉例的時候,應當根據(jù)目的的不同,來選擇適合的例子。
課堂上,最難參與到學習中的估計是學困生。這類學生往往會相當大程度地自卑、抵觸學習,并對學習不感興趣。因此,在導入課堂時,不妨以貼近生活常識的例子來吸引學生,讓學生產(chǎn)生“這種事情,我也知道”的感覺,以便能夠提高自信心。此外,老師舉完幾個例子后,學生一般能領悟到這些例子的共同性,此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舉例,并適時地表揚學生,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功感。只要讓學困生有“他也能行”的感覺,他一定能更積極地配合老師的課堂。因此,我認為,用來導入課堂的例子最好是用貼近日常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的例子。
學習目標指的是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如前文所述,生活中的物理實例比比皆是,但課堂時間是有限的,為了達到最好的應試效果,教師應在了解分析過課程標準、歷年試題的前提下,找出最貼近學習目標的例子來為學生演示分析。也就是說,這類例子的講解與教學目標的要求、歷年試題的出題方式應很好地相符。在“密度知識的應用”一課中,歷年試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密度的誤差分析,于是在授課時,特別讓學生分析“為什么不可以先測石塊的體積后測質(zhì)量?”“為什么不直接測出量筒里液體的質(zhì)量?”這兩個問題作出分析。
廣泛收集近年來物理科學領域的新發(fā)展、新成果,并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觀念。保證學生在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增強科技意識,激發(fā)對科技的熱情,建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樹立科學的社會責任感和培養(yǎng)科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有效地促進教育和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有效地促進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實施。
打比方就是比喻,但作為教學方法它更近乎類比。具體地說,教學方法中所指的打比方就是用簡單、具體、形象、學生所熟知的事物類比說明那些較復雜、無形、抽象、學生所陌生的事物。初中學生初學物理,基礎理論知識較為缺乏。此外,較之形象思維,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是比較薄弱,較為依賴形象思維。因此,在實際講解過程中,除了實物實驗演示,還可以借助學生一些生活經(jīng)驗去類比或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比如,在講電流時,直接告訴學生“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叫電流”,學生較難理解。但若能讓學生把電流類比水流,學生較易接受。
課堂上打比方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打比方要注意形象生動。不貼切的比方反會影響教學進度,打亂教學計劃,甚至會弄巧成拙,使學生發(fā)生錯誤理解。
第二,打比方要注意簡單明了。教學中打比方是為教學服務的,應盡量選擇學生所熟知或容易理解的事物來打比方,讓學生一聽(看)就能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意思或道理。如果打比方所含事理太復雜、深遠,學生難以理解,就更不能由此及彼去類推知識點的特點或規(guī)律,往往會使學生由一個盲區(qū)進入另一個盲區(qū)。此外,應當注意,打比方并非教學的重點,而是教學的手段,應盡量少花時間在打比方上,因此要選擇簡單明了的比喻。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加速發(fā)展的時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明顯增強,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尊重,自以為長大,厭惡說教,但自控能力、意志行為又較差,需要成人的監(jiān)督與提示。這個特點對教師的要求體現(xiàn)在課堂紀律的維持和課堂氣氛的掌握。用鐵血手段維持課堂紀律,會失了氣氛;想學生都high起來,紀律又難以維持。難道,這兩者不可兼得嗎?不是的。要紀律與氣氛兼得,教師可以在訓斥學生時,添加一點點包裹著藥的糖漿——幽默。做法如下。
初中生有一個特點——敏感、愛面子。指桑罵槐能夠較好地保護被罵學生表面的面子,維持師生情誼和課堂氣氛。但要注意的是,指桑罵槐時應該要注視著該罵的對象??浯笫址ㄗ寣W生感覺像是在看戲一樣,讓走神的學生能夠回神聽老師說的話。
“秘而不宣,心知肚明”指的是教師不需要把指責學生的話說出來,但學生卻能知道教師對自己行為的不滿,或要求。這需要師生間良好的默契,這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培養(yǎng)。例如,當要求學生舉手表態(tài)度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舉手,不選擇,為解決這個問題,我特地講了一個笑話:“班上的同學要做一份問卷,其中一個問題是:你的性別是:A男B女。有一位同學問:人妖選什么?老師回答:人妖不選。”頓一下,我接著問學生:“那不選的是——”學生自動回答:“人妖!”沒人愿意當人妖,因此這個問題一下子解決了。
要構(gòu)建高效課堂,一個快樂輕松的氛圍是必不可少的。構(gòu)建這樣一個氛圍,體現(xiàn)在課堂,功夫卻要在課前預先準備好。因此,教師應該要做到有備無患,才能做到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