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市從化區(qū)城郊街中心小學 胡淑雯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但由于漢字的音形義之間組合搭配復雜,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其心理特點、思維特點、非智力因素上的差異等原因,他們在學習識字寫字時難度較大,在語文學習和日常用字的過程中寫錯別字現(xiàn)象更為嚴重。因此,在識字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們教師要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努力預防及糾正學生的錯別字。
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而且很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形式。識字教學中我常常采用這樣的方法創(chuàng)設多種識字情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識字、認字,提高識字效率。在識字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猜字謎”、“編兒歌和口訣”“講故事”“叫字排隊”“魔術變字”“送字回家”“摘蘋果”“郵差送信”等等游戲方法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好奇的特點,對一些比較頑固的錯別字很適合。
如學生對“未”與“末”混淆時,可根據(jù)字義編出兒歌:“未來遙遠,上短下長,末日到了,上長下短?!痹趯W習“思”字時,根據(jù)部件就可編出一句字謎:“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盎亍弊郑八闹懿煌革L,口字在當中”?!叭嗽诟咛幾?,云在腳下行”是“會”。
又如,學生把“高粱”寫成“高梁”,把“一枕黃粱”寫成“一枕黃梁”,為了分清“粱”和“梁”,給他們講“一枕黃粱”的神話故事。常見學生把“籃球”寫成“藍球”或者“蘭球”,告訴他們“籃球”一詞的來歷:1891年,美國人奈史密斯在美國東北部一所大學任體育教師。美國東北冬天漫長,天氣寒冷,室外娛樂無法開展,無所事事的學生常招惹是非,給校方增添了不少麻煩,學監(jiān)要求奈史密斯發(fā)明一種吸引人、容易玩、可以在室內(nèi)進行的運動。奈史密斯立起了桿子,把籃子底部挖空,掛在桿子上,縫制了球,制定了比賽規(guī)則,教學生向籃筐里投著玩,所以這種球叫“籃球”。
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游戲性情境,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漢字的記憶,又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對這樣的識字方法感興趣,學得快,記得牢。使他們在活躍的氣氛中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從面提高識字的興趣,減少錯別字。
學生在自學中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是培養(yǎng)識字能力的捷徑。當然自學不等于老師不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獲得知識,這樣的所獲才扎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成規(guī)律。在掌握規(guī)律的基礎上學習漢字,也能減少錯別字的出現(xiàn)。
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在學生學習了基本字、基本筆畫、筆順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課時首先解決生字的讀音,接著我就問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這幾個生字,看誰最聰明?自己動腦筋,想出最佳的記憶方法,請你告訴大家?!边@樣一問,同學們興趣盎然,馬上就開始在大腦中尋找答案,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以舊帶新”“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加偏旁”“增減筆畫”。如學習“玉”字,有的同學說“王”字加上一點就是“玉”;有的說“主”字的點掉在腰間,就變成“玉”;也有的說“國”字去掉方框兒,就是“玉”。學習“園”字時,有的說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圍墻“口”就是“園”,從而明白“校園、公園”是有圍墻的,以區(qū)別“元”和“園”的用法。
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在幾千個漢字中,難免會出現(xiàn)相似的情況,教師要將類似的文字使用偏旁部首當作區(qū)分的方法,讓學生根據(jù)偏旁部首學會理解這些文字,理解文字的語境,從而就減少了書寫錯誤。
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符合學生的整體感知事物認知心理,做學習的有心人,可以突破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難點,順利完成學習目標,這也是新課標準中明確提出來的。而且許多錯別字,教師雖然糾正多次,但學生仍然寫錯,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實際運用的少。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識字用字。
例如,教學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經(jīng)常把“座”和“坐”這兩個字搞混淆。于是一次課上,我對一位同學說:“請你坐在一排一座上。”當這位同學坐好后,我又在黑板上把這句話寫出來。學生辨別后,了解了“坐”是表示動作,“座”表示座位,兩者意思不一,不能混淆,以后再用錯的人就少了。像“已”和“以”“在”和“再”等這一類易混淆的同音字,都可設計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學習。另外,還可把學生經(jīng)常搞錯的字放在編寫好的詞句中,在課堂中朗讀,讓學生聽寫。如“她含笑走進了宿舍”,讓學生區(qū)別“含”與“舍”這兩個字。
由此可見,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指導學生識字用字,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糾正錯別字。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聯(lián)想和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lián)系。在所學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習動詞時可以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如學習“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成到很遠的地方。
又如,教有“身”字旁的字,撇是不可以穿過去的,可很多學生把這撇穿了過去,我就引導學生聯(lián)想說:“身”字帶了把刀,可它要很小心,如果它不小心穿過了身體,不僅傷害了自己,還捅傷了別人。”如教“武”字時,很多學生寫多了一撇,我就問學生:“你們說用刀殺人武功高強還是不用刀殺人武功高強?”他們會說:“不用刀的武功高強。”我就說:“所以,武字沒有一撇,也就是沒刀。”
總之,錯別字的教學是一項艱巨而又長久的工作,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嚴格要求,加強訓練,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常見錯別字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糾正其錯別字的策略也是多種多樣的。它有待于我們今后不斷探索,不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