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百色市第一小學 黃小蕓
眾所周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永恒主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審視我們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中講得口干舌燥、筋疲力盡,而學生卻聽得頭昏腦脹、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從表面上看,占滿了課堂教學的所有時間,老師們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是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是一種低效教學。而有效教學則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那么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效?下面我將根據(jù)搜集的資料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與體會,與各位同仁交流、共勉。
人們常說醫(yī)生的功夫在臨床,教師的功夫在課堂。一節(jié)好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課堂內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并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卻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該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設計教學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這樣的課堂一定是精彩的,反之,如果我們自己對課文內容半生不熟,在課堂上恨不得手拿教參照本宣科,學生的思維也必定受到限制,這樣的課堂談何精彩,談何高效?所以我們在教學前一定要吃透教材。
除了要吃透教材,我們還要了解學生。因為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xiàn)實,處理好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這個問題,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剛才我們說老師在上課前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那是不是說教師在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就夠了呢?當然不是,因為老師要達成的有效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僅靠老師單方面的準備是不夠的,學生也要準備,學生的準備就是預習。課前預習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要抓好學生的課前預習,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前提。
老師們都知道,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讀課文之前的預先學習。它是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應當而且必須要求學生先預習課文后上課。當然,我們平時都布置讓學生預習課文,然而效果卻并不理想。我就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在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發(fā)現(xiàn)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不認識生字,讀不通句子……遇上這種情況我就很生氣,往往把學生批評一通,橫加指責,說他們態(tài)度不端正,預習不到位。但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們的要求到位嗎?明確嗎?是啊,我們并沒有對學生預習什么,如何預習,做出明確的要求,也并沒對學生的預習做充分的指導,也就是說,學生根本不知道怎樣做才算預習到位了。所以老師們在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要基本做到:1.課文要多讀,讀通讀順讀準確;2.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查資料或作記號,以便課堂中提出來解決;3.想想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明白,并作個記號等。學生們若能按要求做好課前的預習,那么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就能更好地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如果長期堅持預習,還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逐步提高自學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xiàn)教學目標也定會事半功倍。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想想,小學生本來就天真、快樂、浪漫,如何一個小學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情感,整天板著一張臉,說話毫無生機和活力,學生怎么會產生興趣呢?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中,要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導語中充滿情感,過渡語中飽含情感,朗讀中滲透情感,處處體現(xiàn)情感,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展現(xiàn)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這樣的課堂就是一個充滿情感的課堂,每一個學生都有情感,所產生的課堂定是學生情緒高漲的課堂,學生的學習效果會異常的好。
相同的一個問題,如果提問的方法不夠恰當,一方面他會影響學生答題的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學生答題的速度,從而影響整節(jié)課的有效教學時間。例如,我們在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如果我們提問:“鳥的天堂好在哪里?”這樣一提問,由于領域太寬,學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但假如我們再換一種問法:“鳥的天堂在文中出現(xiàn)了四次,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不加引號?”這樣的質疑,思維的焦點就在“有沒有加引號”的差異上,指向比較明確。思考的目標相對集中,探究的過程有具體的支點,自然提高了探究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見,課前精心預設好問題,可以使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不等于不要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講授法在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問題是作為老師該如何讓講授的語言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講,少講,擠出時間讓學生講。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力爭使教學語言簡潔。這一點感觸在我去南京聽課后猶為強烈。
簡潔的話總能激發(fā)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其作用或激勵,或賞識,或尊重,或期待。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遠的也是一個常新的課題,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不是幾句話能夠涵蓋的。但是只要我們目中有學生,心中有方法,教學有藝術,不斷尋覓,上下求索,相信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呈現(xiàn)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