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保蘭
2型糖尿病的飲食治療與護理研究
宋保蘭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 護理學院, 湖北 黃岡 438002)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相關性疾病,日常飲食結構、飲食習慣對其發(fā)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飲食治療與護理是防治2型糖尿病的基礎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對2型糖尿病的飲食治療與護理目標、依據與原則、飲食護理研究等方面進行綜述,以期為糖尿病防治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據。
糖尿病;飲食治療;飲食護理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癥[1]。目前,糖尿病全球患病率高達4.15億,預計到2040年其患病率將增至6.42億[2]。糖尿病尚無治愈的方法,長期、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預防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有效手段。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療方法,也是糖尿病防治必不可少的措施。事實上,飲食結構、飲食習慣與 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患病后的飲食護理及日常生活中的預防可有效延緩 2型糖尿病的發(fā)展。
飲食治療是在基本飲食的基礎上,根據病情的需要,適當調整總熱能和某些營養(yǎng)素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防治疾病方法。糖尿病飲食治療的主要目標為[3]:①幫助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促進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為維持機體血糖、血壓、血脂的正常,合理控制體重,延緩或防治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需特別注意營養(yǎng)密度高的食物的多樣性及比例的適當性。②結合個人喜好、文化偏好、健康知識水平、選擇健康食物的途徑、行為改變的意愿及能力、行為改變的阻礙因素等探討個人的營養(yǎng)需求。③為患者提供科學飲食依據,在食物的選擇上給患者提供積極、健康的信息,有證據表明某些食物不宜食用時應限制其食用。④為糖尿病患者制定每日餐飲計劃提供科學合理的實踐方案,不要過分注重個人的常量營養(yǎng)元素、微量營養(yǎng)元素或單一食物等需求。
健康的飲食結構、良好的飲食習慣在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富含膳食纖維、抗氧化物質(如多酚類、黃酮類物質等)、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鎂等微量元素、低飽和脂肪的飲食可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慢性炎癥的發(fā)生,從而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4]。食物中不同的營養(yǎng)素在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分述如下:
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對糖尿病患病風險的影響并不明顯,然而富含纖維,尤其是谷物纖維、水果纖維的飲食可顯著降低糖尿病患病風險。膳食纖維可降低體內炎癥標志物而改善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及長期血糖代謝水平。分析研究還發(fā)現(xiàn),富含纖維的食物(攝入量最多可達42.5g/天)或含可溶性纖維的補充劑(攝入量可達 15.0g/天)可使糖化血紅蛋白絕對值降低0.55%,空腹血糖水平降低9.97mg/dl。為發(fā)揮良好的血糖調節(jié)作用,飲食治療中需注意纖維素質量(種類、數量)的選擇[5-6]。
膳食中的抗氧化物質,如酚酸類、黃酮類、芪類、木脂素類及聚合木脂素類物質可有效防治糖尿病引發(fā)的代謝紊亂及并發(fā)癥,這與其調節(jié)碳水化合物、脂類代謝,緩解高血糖、血脂障礙、胰島素抵抗,改善脂肪組織代謝,緩解氧化應激、應激敏感信號通路及炎癥過程有關。此外,多酚類物質還可有效防止糖尿病并發(fā)癥,如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但其適用量及療程需進一步臨床實驗研究[7]。另外,研究表明綠茶中的兒茶素類物質(約占綠茶總黃酮 80~90%)可顯著減少空腹血糖水平,從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但需持續(xù)服用超過12 周[8]。
飲食結構的改變、運動量的減少使得體質指數增加,而高體質指數是糖尿病的高風險因素。高脂肪飲食會直接導致胰島素抵抗,間接促進體重增加,從而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事實上,脂肪的質量比攝入的脂肪總量對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更重要。植物脂肪,如Ω-6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動物脂肪而言其風險性更低,這可能與其抗炎作用有關。但是Ω-6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作用在臨床上的報道并不一致。
鎂等特定的微量元素在血糖代謝中發(fā)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食物中的微量元素鎂可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風險,而高血紅素鐵的攝入及體內鐵蛋白增加都會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2 型糖尿病患者補充維生素 D 可改善胰島素抵抗,但對血糖控制和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并不顯著[9]。但是通過戶外鍛煉或日曬而獲得的血循環(huán)中維生素 D、25-羥基維生素 D的增加均可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風險。維生素E可減輕氧化應激水平,進而改善胰島素抵抗,但對空腹血糖水平無改善作用[10]。
維持適當的血糖水平及體重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措施。胰島素抵抗是 2型糖尿病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體重則是影響胰島素抵抗的一個關鍵因素。研究表明[11-12]蛋白飲食對血糖濃度的影響較小,但高蛋白攝入(如蛋白攝入量占總能量的20~30%)可改善血糖控制、減輕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緩解2型糖尿病的發(fā)展。
臨床研究表明,飲食護理可幫助 2型糖尿病患者糾正其不良的飲食習慣,改善血糖代謝水平,提高飲食治療的依從性。關于 2型糖尿病的飲食護理,臨床上以標準化飲食護理干預、個性化飲食護理干預的研究報道較多。
標準化飲食護理干預主要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實施:①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健康講座、日常護理;②針對患者自身情況建立標準化飲食方案,指導患者嚴格按照制訂好的食譜配餐,并幫助患者掌握食譜配餐原則和方法;③出院后不定期回訪,如上門了解情況,或者家屬以短信形式匯報,每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根據患者的飲食依從情況給予具體指導。研究表明,標準化的低糖飲食護理干預可更好地控制 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血糖波動和體重,且短期內血脂水平不受影響,具有良好的效果[13-14]。
個性化飲食護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建立健康檔案、評估病情、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開展飲食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定期跟蹤回訪,達到合理控制血糖的目的,可有效提高患者飲食知識的掌握程度、飲食治療的依從性[15]。臨床研究表明,針對 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作用顯著,能夠改善糖脂代謝,改善血糖指標,增強護理質量,可提高飲食依從性[16-17]。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 2型糖尿病患者個體化飲食護理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可有效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腸道菌群紊亂狀態(tài)[18]。
現(xiàn)代研究表明,通過調整飲食結構、飲食習慣可有效改善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相關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近年來,關于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及護理的報道屢見不鮮,但大多集中于飲食中營養(yǎng)素的種類、攝入量與糖尿病患病風險之間的關系、糖尿病健康食譜的制定、飲食護理原則與注意事項等方面。大量的分析研究還發(fā)現(xiàn):相比于攝入的總量而言,攝入營養(yǎng)素的質量對血糖代謝水平的影響更顯著,這也就意味著營養(yǎng)素的種類、來源是糖尿病飲食治療與護理中需特別注重的地方。事實上,科學的飲食需要科學的指導。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護理手段也在日新月異,如何將先進的護理手段融入糖尿病日常的飲食治療,促使飲食治療治有所依、治達所效,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1]姚景鵬.內科護理學[M].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384.
[2]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diab etes atlas (7th edn.) 2015.http://www.idf.org/diabe tesatlas.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Foundations of Care:Education,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Sm oking Cessation, Psychosocial Care, and Immuniza tion[J]. Diabetes Care. 2015,38(Suppl. 1):S20–S30.
[4] Satija A, Bhupathiraju SN, Rimm EB, et al.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s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n US Men and Women:Results from Thre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 PLoS Med 2016,13(6):e1002039.oi:10.1371/journal.pmed.1002039.
[5]FM Silva, CK Kramer. JC de Almeida, et al.Fiber intake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Nutrition Reviews.2013,71(12):790–801.
[6] Post RE, Mainous AG, King DE, et al.Dietary Fiber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 tes Mellitus: A Meta-Analysis[J]. JABFM,2012,25(1):16-23.
[7]Bahadoran Z, Mirmiran P, Azizi F. Dietar y polyphenols as potential nutraceuticals in manag ement of diabetes: a review[J]. Journal of Diabetes& Metabolic Disorders 2013, 12(1):1-9.http://w ww.jdmdonline.com/content/12/1/43.
[8]Zheng XX, Xu YL, Li SH, et al. Effects of green tea catechins with or without caffeine o n glycemic control in adults: a meta-analysis of r 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Am J Clin Nutr. 2 013,97:750–762.
[9]李菲,胡波,劉靜芳,等. 維生素 D 補充對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的 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6,16(9): 1080-1089.
[10]孫永葉,趙霞,張華琦,等. 維生素E對 2 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6,52(2):191-193.
[11]Campbell AP, Rains TM. Dietary Protein Is Important in the Practica Management of Prediabetes and Type 2 Diabetes[J]. J Nutr 2015;145:164S–169S.
[12]Hill AM, Harris Jackson KA, Roussell MA,et al. Type and amount of dietary protein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m J Clin Nutr. 2015,102:757–770.
[13]謝秀梅.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標準化飲食護理干預[J].廣東醫(yī)學,2017(38):196-197.
[14]張麗霞.飲食護理對 2型糖尿病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6,3(7):1323-1325.
[15]張平,劉巧莉.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2017,10(10):21-22.
[16]禹媛華.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對 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7):147-148.
[17]鹿 梅,高文靜.飲食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代謝指標與氧化應激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7(11):18-21.
[18]沈 婷,陶 瓊,王 婧,等.個體化飲食護理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對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腸道菌群的干預作用[J].護理研究.2016,30(8):2858-2862.
Research on Dietary Treatment and Nursing for T2D
Song Baola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Daily dietary patterns and habits show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which is a metabolic related disease. Dietary treatment and nursing is an essential as well as necessary measur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type 2 diabetes (T2D). In this article,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the goal and principle of dietary treatment and nursing and the latest studies on dietary nursing about T2D have been reviewe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further research.
Diabetes; Dietary treatment; Diet nursing
R473.1
A
1672-1047(2017)06-0100-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6.30
2017-11-13
宋保蘭,女,湖北武漢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護理教學。
曾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