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長壽區(qū)第一實驗小學 蒙天明
重慶市長壽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李春梅
《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不斷生成發(fā)展的過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預測性。這一理念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就是要時刻關注教學過程中可變因素的動態(tài)發(fā)展,智慧性預設一切教學活動,促使教學活動及教學效果的生成。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教師如何在智慧性預設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實際,動態(tài)調整,巧妙生成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
《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币虼?,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允許學生對同樣的數(shù)學內容有不同的理解和表達方式,并對學生“求異”和“鉆牛角尖”甚至是“刁難”要小心呵護。不斷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里涌現(xiàn)出來的各種信息,見機而作,對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應及時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調整預設,充分利用,激活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生成。
“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fā)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及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資源。”所以,我認為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錯誤產(chǎn)生問題時,教師不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更不能去埋怨、指責,而要抓住“差錯”,充分關注“差錯”背后學生的真正想法,因為“明白人明白的算理是一樣的,不明白人卻各有各的困惑”。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由于通常情況下,不少學生的插嘴其實源于對課堂聽講的思考而迸發(fā)的靈感,所以當課堂有學生插嘴時,我們首先得做好不怕影響教學進度的心理準備,注意耐心去聽聽孩子們到底在說什么,是故意的搗亂還是善意的補充、提醒。然后,再根據(jù)插嘴的價值大小,可利用和開發(fā)的程度迅速作出決策;是淡然處之,還是加以分析引導、思考探討。
布魯姆說的“沒有預料不到的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痹谶@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了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生成了許多課前沒有預料到的情況。這些生成就是對教師預設的突破,對教師預設否定、修正和補充,還表現(xiàn)出學生即使的頓悟、靈感的萌發(fā)和瞬間的創(chuàng)造。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決不能拘泥于預設的教案不放,必須獨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及時納入于臨場設計之中,巧妙運用于教學活動之間。如學習乘法結合律時,我設計了“25×24”一題,引導學生觀察數(shù)據(jù)特點,由于已有知識輔墊,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25”這個特殊數(shù)字,并想辦法找到“4”,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了可用“25×4×6”來講計算,老師很滿意,一切都在意料當中。正當我準備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時,突然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我還有方法”,“我也有”……看作一雙雙舉起的小手,我想:是機械地執(zhí)行自己的“即定方針”還是將學生出現(xiàn)的這種思維狀態(tài)作為一種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資源,順應著學生的這種思維狀態(tài)重新調整,突破原有的預設呢?我選擇了后者,高興地說:“你還有什么方法?”“還可以把24看成2×12,然后有25×2得50,再乘12,也等于600!” “我把25拆開,就是5×5,再把24拆開,寫成4×6,再用4×5得20乘6×5的積30,也是600?!薄藭r我不是驚訝,而是嘆服學生的智慧,是更慶幸自己沒有熄滅這智慧的火花,把課堂教學推向了新的高潮,讓靈動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輝盈溢課堂,演繹不可預約的精彩。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學技巧和藝術,就是在于一旦有這樣的必要,教師就能隨時改變自己的授課計劃?!?學生的差異與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xiàn)出多變性和復雜性,常使教學活動的發(fā)展與教學預設不相符,甚至是截然不同,此時,教師不能擱置、回避、而是對學生充分肯定,放棄了原先預設的方案,讓學生在相互探討、操作、啟發(fā)中建構新知,例如,我在教學“7的乘法口訣”一課時,原本想遵循備課設計,先讓學生觀察插圖,看圖說出有幾個7,再一步步歸納得出7的乘法口訣。可沒想到課剛開始,一個學生就站起來大聲說:“老師,7的乘法口訣我會背?!彪S后,許多學生都附和著說自己也會,有人甚至還搖頭晃腦地背了起來。怎么辦?眼看自己精心設計的探究活動還未展開,那些原本應在活動后作為研究成果的方法卻被學生一語道破了“天機”,這里,是將學生的思維帶回我為學生預設的框架內,還是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情況,重組教學方案呢?望著一張張興奮的小臉,我不忍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很快拋棄原來精心準備的教案,從學生這個實際情況出發(fā),重組教學流程。于是,我高興的對學生說:“你們真厲害,連7的乘法口訣都會背,不錯,不錯。那,有不會背的嗎?”果然,幾只小手怯生生地舉了起來,我趕緊抓住契機說:“還有一些同學不會,你們愿意教他們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讓他們把7的乘法口訣記得又快又牢呢?”“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一下沸騰了。有的說看書上的插圖教;有的說用身邊的小棒教;有的索性用手指比劃;還有的干脆直接背口訣來記……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先知先覺,我沒有躲避,而是根據(jù)具體情況即時備課,設計了“教數(shù)學”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將學生已有認知和預設方案融合在一起,從而化被動為主動,不僅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教學效果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課前要精心預設教學方案,課堂上要敏捷地捕捉學生稍縱即逝的變化,見機而行,適時調整教學進程,形成新的教學預案。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更貼近每個學生的實際狀態(tài),使每一個學生思緒飛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成為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