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日壇中學 宗連紅
德育與教學是一輛馬車前的兩匹馬,只有并駕齊驅,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前方。學科德育內在聯(lián)系如果不能得到充分揭示,就會難以形成“合力”?!稊祵W課程標準》談到“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數學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我校,小組合作學習進入課堂,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成為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我把全班學生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性別比例、興趣傾向、學習水準、交往技能、守紀情況等合理搭配,分成小組,每組5人,根據每節(jié)課的需要,有時以“團團坐”的形式,有時以“豎排組自由結合”的形式,便于啟發(fā)引導之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精美源于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不愿做平凡的小事,就做不出大事,大事往往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來的,好的習慣可以讓我們終身受益。在聽課的過程中和自己的課堂上,發(fā)現(xiàn)了學生們一個很不好的習慣,當一個學生發(fā)言時,其他學生并沒有認真聽,而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情,那么這樣的發(fā)言就變成教師和發(fā)言學生的對話,絲毫起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取他人意見的習慣,比如,在《有理數》一章的教學中,我打破以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在鞏固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把全班5組分工,一組出題,一組答題,另外3組是裁判。這樣分工后,出題和答題小組效果顯著,裁判小組注意力、合作意識還不濃厚。針對這種情況,我就讓他們回家觀看各種體育比賽,重點關注裁判的神情,在下一節(jié)課時讓他們討論自己當裁判應該怎么做。這時,再到鞏固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所有小組的關注度,合作意識都非常濃,在聽到正確答案是還能給予熱烈的掌聲。在聽到錯誤答案是,不是急于說出答案,而是給予耐心的講解。我有時在一個學生發(fā)言的過程后,要求其他同學進行復述;或者要求其他組同學找出發(fā)言同學發(fā)言中的錯誤觀點;或者要求其他組同學說出不同的思路。在課堂總結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中時,我要求各小組發(fā)言總結,在一個小組發(fā)言后,其他小組再發(fā)言時不能重復前一個小組觀點。這樣逐漸使學生養(yǎng)成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
整個班級是一個大集體,這個大集體又由各個小集體(各個小組)組成,班級之間有競爭,才使各個班級積極向上、拼搏進取,各個小組之間也一樣,有競爭才有動力,有競爭才會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我小組合作化學習的每堂課都有小組評價,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給各組打分,每節(jié)課評出一個優(yōu)秀小組,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合作小組的異質性決定了學生在共同活動中必須做到互相幫助,互相監(jiān)督,其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對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體現(xiàn)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識要求??梢允箤W生在交往中產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對集體的形成和鞏固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在開學伊始就為班級建立微信群,在這個群里,不僅僅是學生,還有家長都互相幫助,建立了和諧的人際關系。例如我在講到《有理數》時,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基準”作用時,給學生留了一項作業(yè),就是到超市或家里發(fā)現(xiàn)尋找?guī)в小皹擞浀奈锲穲D片。各組學生、家長、老師分頭行動,在微信群中展示自己找到的物品圖片。就這樣,全班所有同學都出色的完成了作業(yè),更主要的是學生在交往中產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共同完成這項任務時,學生需要互相討論、爭辯,取長補短,集中小組成員的智慧。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加強了相互之間“榮辱與共”的關系。
當代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很多家庭都是“6+1”模式,孩子們小霸王的思想很嚴重,這就導致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不服從教師管理,不聽班干部規(guī)勸的現(xiàn)象。針對這種情況,我就從學科教學為突破口進行教育?!稊祵W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學習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求異思維,一題多解,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比如,在初一教學各章中的教學中,新的定義、概念很多,我會安排一些判斷題、選擇題,給他們提供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們互相交流各自的解法,各抒己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求異思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不僅能夠是學生獲得一些必要的數學知識,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創(chuàng)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組合作是一個潛移默化、長期不懈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不能只依靠制定的條條框框,而應把握教學中的各種機會加以引導和啟發(fā),這樣才能真正使德育與教學這兩匹馬并駕齊驅,形成真正的合力,為班級、學校的發(fā)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