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梧州蒙山縣陳塘中學 黃?;?/p>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中多次提到應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教學應該成為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當今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成了被很多教師“遺忘的角落”,甚至出現(xiàn)多種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深刻認識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朗讀的功能價值是每個語文教師亟待研究和認真解決的重大課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在教學實踐中對“朗讀”的功能和應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先就朗讀的作用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初中語文教材大多是經(jīng)典之作,這些作品從各方面表現(xiàn)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審美過程,通過“語言的中介”把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廣闊的生活溝通起來,使學生從中獲得生活的樂趣、情感的陶冶。因而,教師要根據(jù)文學的審美特性,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將文學作品中具體生動的形象滲入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一種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 例如,在《變色龍》一文中,警官奧楚蔑洛夫根據(jù)狗主人身份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對赫留金前后巨大反差的態(tài)度,學生通過朗讀對比,認識了一個見風使舵、欺上媚下的沙皇警官形象,認識了小市民的卑微麻木,茍且度日,沉淪黑暗,從而對他們進行審美的正義評判。
三分文章七分讀”,中學階段的語文教材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是供學生朗讀的佳作。語文的閱讀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與文學作品進行心靈對話、理解溝通的能力,并提高審美情趣,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與朗讀是分不開的。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觀形成的黃金時期,又是感情容易激發(fā)的時期,最容易受到感染。初中的語文課文大多充滿著鮮明、強烈、健康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課文,能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在指導學習《沁園春·雪》這首詞時,學生通過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毛澤東作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的那種對歷史英雄人物的惋惜批評之情、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心和偉大抱負;在學習《雨說》這首詩時,只有通過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學生才能體會出詩人鄭愁予對兒童寄予的希望,才能體會詩歌副標題的深刻含義?!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雖然說社會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但是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精力、條件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去觀察、調(diào)查。這就要求我們?nèi)ソ梃b別人的經(jīng)驗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知識。古今中外的文學家無不博覽群書,他們不僅精通詩文,而且對天文地理、風土人情、軍事經(jīng)濟、琴棋書畫等都有廣博的認識,因而寫作起來能隨心所欲,涉筆成趣?!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倍际歉嬖V我們要寫好作文還得博覽群書。多朗讀,才能熟練地掌握知識;多背誦,就能終身受益。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朗讀、背誦的文章多了,分析能力、寫作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語文教師只要認真分析便可發(fā)現(xiàn),朗讀在語文教學中還具有重要的反饋作用。其一是對學生掌握字音、字形、字義的反饋。其二是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反饋。一個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往往能朗讀得通順流暢,讀出文章的意蘊和深情,能感悟出文章中的哲理。如在《蘆花蕩》的第一段,若從學生的朗讀中,能感受到學生對敵人的恨,和對勞動勞動人民的愛,便可看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較深;如果讀來語氣平淡,只當作純粹的景物描寫,便知道學生對此理解不深;若語調(diào)抑揚頓挫,讓人聽了感受到白洋淀人民在殘酷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中頑強的生存姿態(tài),則能更勝一籌。其三是對學生勇氣、自信、習慣等的反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才可以對癥下藥。
因此,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自身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重視朗讀,授之以法,引導學生欣賞課文。在教學中,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常常以動情的朗讀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引領學生進入課文。學生喜歡上我的語文課,我更愿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認為,每一篇課文,不是都必須使用專家的錄音磁帶,教師必須具備范讀的基本功。教師范讀的好,不僅對學生有示范作用,而且對學生有激勵作用。我以為,教師具有個性特點的朗讀,會對學生產(chǎn)生難以估計的良好影響。如文言文,學生盡管大多普通話比較準確,但能讀出一點文言味道來的實在很少。而教師的范讀,能夠體現(xiàn)朗讀的某一方面特定要求,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一點文言文的味道和氣息。在教《桃花源記》《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等名篇時,我就課下花大量的時間自己朗讀,尤其是經(jīng)典段落,反復朗讀,讀出重音、節(jié)奏、韻律、感情、意境等,再給學生范讀。再者,我認為初中學生更需要老師的范讀,他們形象思維強,善于模仿,記憶力好,只要老師范讀得好,調(diào)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他們就會朗讀得“有滋有味”,朗讀出“成果”來。
這些年的初中語文教學,我在訓練學生的朗讀方面,付出了很多,同時也有了很大收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我也得到了榮譽。朗讀,讓教師嘗到了甜頭,給學生帶來了益處。
總之,朗讀是一項不容忽視的綜合閱讀基本功,教師只有通過平時教學中點點滴滴的熏陶,嚴格扎實地指導,堅持不懈地訓練,才能使學生具有很濃的朗讀興趣,很強的朗讀能力,很好的朗讀習慣,形成終身會讀書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