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南雁小學 古寶驅
小學信息技術課已經成為小學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電子計算機也已經在大部分學校得到普及。隨著信息技術課程的推廣,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了許多創(chuàng)新、高效的教學經驗。其中,使用較多、效果較好的是分組教學法。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我們認為分組教學法有以下幾大優(yōu)勢。
課堂上教師通常將學生按照不同的層次進行分類,然后將各種層次按高低搭配再分成若干個小組,安排水平較高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為組長,其他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別執(zhí)行組內任務。這樣,在課堂上老師就不需要逐個學生進行輔導,各小組的組長分擔了部分輔導任務。例如,在教授“鍵盤指法”的時候,我先整體的講解鍵盤上的8個基準鍵,各個手指所在的基準鍵位以及其所管轄的鍵位。然后學生分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各小組的組長因其能力較強對此掌握的比較快,這時他就成為輔導其他小組成員的主要力量。一節(jié)課下來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明白了敲擊鍵盤的指法,在接著下來的兩節(jié)練習課內學生幾乎都能掌握鍵位的分布,效率明顯提高。
分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領隊的組長掌握了分工的基本技能,其他同學也學會了合作的技能和認識到了分工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以“個體”存在,而是以“小組”為單位參與課堂,各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特點,在管理和分配恰當?shù)那疤嵯驴梢院芎玫陌l(fā)揮1加1大于2的作用,慢慢地學生嘗到了分組學習的好處,使他們更加樂意和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例如,我在教授OFFICE的使用中把整個課程設計成一個旅游計劃的設計項目。這個時候我把學生按各自的特長和特點進行分類:性格活躍一類,動手能力強一類,統(tǒng)計能力強一類,文字功底強一類,內向及信息素養(yǎng)水平較低的一類。然后將這幾大類學生搭配成若干小組結合“研究性學習教學法”引導各組完成整個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組長負責協(xié)調小組內各成員的任務分配和監(jiān)督進展,性格活躍的同學和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合作完成項目所需要的資料收集工作,統(tǒng)計能力強的搭配內向、水平較低的同學進行資料整理和分類等工作,然后由文字功底強的同學帶領進行整個設計報告的編寫工作。將近一個月的學習下來,學生在掌握了簡單的“WORD系統(tǒng)文字編輯”“EXCEL系統(tǒng)表格圖表制作”和“POWERPOINT系統(tǒng)幻燈片制作“的同時還很好的體驗了一回分工與合作。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一般把分組教學中的“分組”按兩種方法進行劃分,以更好地使學生參與到學當中。更重要的一點是要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按自身的條件學習。
第一,參照上述的兩個例子,將學生根據(jù)水平高低,特長、特點,先進行分類,再搭配進行分組,每組里面既有水平高的學生也有水平較低的學生,也可以有不同特點、特長的學生。這樣分組的好處是以點帶面,讓水平較高的學生帶動水平較差的學生。我所在的學校原屬于一所城中村小學,原居民和外來人口多,后發(fā)展新小區(qū)又增加了一些白領上班簇的孩子。生源相對復雜,水平差異較大。如果單以傳統(tǒng)講授法上課,將很大程度受限于學生的水平差異,勢必造成水平較高的學生覺得所學內容“沒意思”不想學,水平較差的沒機會接觸新技術的學生剛相反覺得“學不懂”不想學。分組教學正好解決了這一個棘手問題,以“優(yōu)等生”協(xié)助并帶動“后進生”進行學習,讓水平較高的學生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讓水平較差的學生在“榜樣”的帶動下變得積極、主動,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當中來。
第二,與上面的分組方法所不同的是,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一些課堂上前面所用的分組方法不但無法發(fā)揮它原有的作用,有時候反而因學生水平的差異而且影響了各自的學習。例如,在教計算機語言編程的時候,因為學生大都是“終端用戶”很少會接觸計算機語言,這個時候個別無法“接受”新知識的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不感興趣很容易成為小組里的“干擾”因素,最后使全組學生無法有效學習,教師也不容易控制教學秩序和調動學習興趣。面對這種教學內容,我通常會使用“分層次教學法”和“分組教學法”把學生按水平高低分類,然后將水平相近的學生分成若干組,再根據(jù)學生水平的高低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各小組按自己的目標去達成。這樣做不但水平較高的學生不容易受到影響,而且水平較低的學生也因為目標的降低而容易達成,從而得到學習的滿足感。
因此,分組教學法能讓我們充分地照顧到各個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參與其中,學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從而增加學習的樂趣和興趣。
綜上所述,分組教學法在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讓教師能夠有更多的精力關注班級整體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合理解決了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問題,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能力和競爭意識。但是,在使用的過程當中也有一些教師流于形式,分組的時候過于片面。學期開始就把學生按水平高低搭配分,不考慮對自己所教授的內容是否有利,基于四年級分好的組一直用到六年級畢業(yè)。結果不但不能發(fā)揮分組教學的優(yōu)勢,反而變成了教學的負累。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充分認識分組教學的優(yōu)點及不足,適時調整分組和設置,因地制宜地搭配使用好各種教學方法,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