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慧燕
連著教了三年初四年級,我總結(jié)出語文教學方面幾個驚人的相似之處:一是語文老師共同的感受是學生往往腦子里空空如也,沒有想法、沒有生活、沒有思想;二是學生共同的表現(xiàn)往往是不愿讀書、不會讀書、沒時間讀書;三是家長共同的想法往往是讀書浪費時間,效果不能立竿見影,還不如多做幾套題。雖然我總是苦口婆心地給家長做工作,告訴他們“所謂智力就是閱讀能力”“孩子學習越困難就越應該閱讀”,但是卻收效甚微。當然,家長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我卻不能袖手旁觀。怎么辦呢?
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兒子又湊上來了,“媽媽,給我讀書聽吧!”看著兒子拿著書,仰著小臉的期盼勁,我突然有了主意,對呀,既然學生不愿意自己讀,那我何不讀給他們聽呢?說不定讀著讀著,他們也會像兒子一樣愛上閱讀呢。
說做就做,于是精心準備了一周之后,我開始每節(jié)課拿出5分鐘聲情并茂地給學生讀書。“讀”的內(nèi)容是臺灣作家劉墉的作品《螢窗小語》,之所以選擇這本書,一方面是因為初四的時間真的很寶貴,所以讀的內(nèi)容必須既要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nèi)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又能使書的內(nèi)容對學生的寫作有幫助;另一方面,《螢窗小語》故事不長,但引人入勝,而且每個故事都蘊含哲理,對豐富學生的思想有很大的幫助。
內(nèi)容選定,讀的方法也要巧妙,最初我并不給學生布置任務(wù),只讓他們聽,聽完之后給他們留出一兩分鐘來“想”;后來,“想”變成了“寫一句話”;再后來變?yōu)椤皩懸欢挝淖帧?;過了一段時間,讓我欣喜的是學生自己不滿足于“寫”了,他們想“說”,“說”自己的感想,與同學交流分享。這樣的訓練,不但使學生養(yǎng)成了思考的習慣,在互相交流中有了思想,而且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產(chǎn)生了讀的興趣,有了“自覺自愿地想去閱讀”的強烈沖動。
現(xiàn)在,我班的課前5分鐘已經(jīng)變成了學生互相推薦書目、互相讀書聽,讀的內(nèi)容大多來自于平時閱讀之后的摘抄。說到“摘抄”,以前由于學生不愿意讀,懶于讀,因而對老師要求的“摘抄”作業(yè),在很多學生那里變成了只是為了完成作業(yè)的“直抄”,至于抄的什么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而現(xiàn)在,學生們的摘抄真正是為閱讀而摘抄,為寫作而摘抄,雖然境界還是不算很高,但是讀的態(tài)度已經(jīng)有了天壤之別。摘抄的內(nèi)容或者是對課文的延伸,或者是為下次作文所作的鋪墊,或者是根據(jù)作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借鑒,總之,因為他們覺得摘抄有作用,所以就不會覺得是負擔、是壓力,而能夠認真閱讀、用心摘抄了。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币虼耍龑W生進行課外閱讀是每位語文教師必須要做的工作。
就在2016年暑假的一天,我收到一條剛剛畢業(yè)的學生家長的短信:“老師,孩子跟您學習一年,我覺得變化最大的就是她對讀書的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以前,我怎么讓她讀書,她都無動于衷;而現(xiàn)在她居然和我說讓我陪她去書店?!蔽蚁耄@就是作為語文教師的幸福,當語文教師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給學生們以影響,哪怕只是一兩個,那種成就感也是任何榮譽都無法比擬的。所以,老師們,請和學生們一起讀書吧!如果你能引導學生迷上讀書,那么你所影響的不僅是自己學生的未來,而且直接影響著整個下一代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