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的主要教法就是以培養(yǎng)學生為主提升語文學習的相關能力。以讀、寫、聽、說四個方面為主要目的進行訓練。即使長期以來聽說讀寫能夠很好地承載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能夠滿足將知識通過其中一種方式傳授給學生,但是在新的環(huán)境下語文教學也面臨著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每一位老師都要能夠靈活運用技巧豐富課堂,提高課堂質(zhì)量。而對于小學語文課堂來說,課堂教學要符合滿足其好奇心理強、受引導性強的特點,在課堂中恰當?shù)剡\用演示法來進行教學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對演示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應用方法和特點進行分析,驗證在運用中起到實際的效果。
【關鍵詞】演示法;小學教育;語文案例;課堂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自制力一般較差,上課時需要老師引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授課的內(nèi)容上去。演示,就是老師在進行課堂講授的過程中,向學生們展示實物,配以相應的解說講演,或者進行示范性的內(nèi)容或者動作的示范。演示的類型分為實物演示包括標本與模型等能夠將所接受的內(nèi)容實體或者等比例的模型進行演示,圖片演示將實物的相關圖片進行演示,錄音、影像或者教學視頻進行演示,老師或指導學生自身進行模擬示范的演示。多樣的演示方法提高了課堂的豐富性,增加了學生學習興趣,也科學的緩解了學生的疲勞。有助于對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觀察能力進行訓練,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演示的目的及意義
語文教學長期以來都以寓教于樂、勞教結合為目的,通過去創(chuàng)造一種語言環(huán)境,傳承我們民族長期以來的文化積淀,同時能夠給受教者帶來更為寬廣的視野,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演示的首要方式就是去創(chuàng)造一種情景,能夠將學生都帶入其中,再結合課堂上聽說讀寫的訓練加強這種情景的意識,從而能夠在學生心中建立起一種更為立體的場景,引起更多的思考與感悟。憑借學生自身在課堂上還原的場景中的體會與感悟,加上課堂老師的引導,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還能夠多方面地鍛煉學生的對國學、文學等多方面的認知能力,對學生在四個基本項上的能力也有所鍛煉。因此,演示在語文課堂中扮演了起承轉合的作用,將老師要直接講授的內(nèi)容和學生應該理解掌握的內(nèi)容有機的進行連接和融合,可見演示教學在教學過程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學設備日益發(fā)展,現(xiàn)代越來越多的多媒體設備被應用到教學中去,這些形式豐富多樣的教學設備能夠更多的進行圖畫、視頻與案例的演示,讓語文教學課堂變得更加形象直觀,配套的教學案例讓學生能夠更為方便的接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也極大地方便了教師的教學難度。
二、演示法的運用
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的文字功底較為薄弱,老師授課多采用口頭語言,但僅僅是語言教學又容易使學生容易遺忘。最好的就是將口頭的語言結合現(xiàn)有課堂設備的演示案例,從而達到豐富課堂情境,為學生呈現(xiàn)更為立體的課堂演示教學。
(一)演示“圖畫”語言
圖片的信息量往往是文字的數(shù)倍,而且表達直觀生動,易于聯(lián)想?,F(xiàn)有的小學課本的編排已經(jīng)做到圖文并茂,每一篇課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圖。插圖可以幫助學生體會文章的意境,同時也能夠更加激發(fā)出學生的思維空間。而教師則可以借著插圖對課本以外的知識進行拓展,通過課堂的新媒體設備,增加學生的知識容量。做到學思結合,學一而反三。
(二)演示有聲“語言”
聲音的演示雖然沒有圖片那樣,具有很大的內(nèi)容和想象空間,但其中能夠帶有朗讀者情緒,更容易引導聽者進入到其中,感受著音頻的跳動,同時自己內(nèi)心呈現(xiàn)出一幅畫面,“心隨聲動”,聲音能夠幫助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在聽者內(nèi)心與作品的人物交流,達到更透徹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與表達的思想。例如:在學習課文《背影》時,將剪輯好的范讀片段放給學生們?nèi)ヱ雎?,讓學生在腦海中真實還原父親翻越月臺的畫面,感受到父親的艱難與不易,從而體會到作者對父親的深深的思念。多媒體教學的推廣,使得越來越多的名著精彩片段的誦讀出現(xiàn)在課堂上,讓學生體味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的喜怒哀樂,直觀地展示了作品的魅力。
(三)演示精彩“小品”
課堂導入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有的課文背景較為復雜,單純從文字方面去介紹往往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采用“話劇”“小品”等藝術表演方式進行課堂的導入無疑更具有吸引力,同時也能增加學生的參與程度,加深作品的印象。通過學生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去復制文章中某一個場景,將其表演出來,不僅更加生動也可以幫助其他觀看的同學理解,學生還可以就自己的理解提出意見,老師就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進行總結與歸納,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主題思想。這種演示方法能夠使學生有更高的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三、演示法的效果及結語
演示是一種長期以來被接受運用的教學手段,隨著現(xiàn)代課堂教學設備的完善、教學手段的豐富,課堂演示也會越發(fā)的豐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幫助初入學堂的學生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靈活運用課堂演示,創(chuàng)造一個寓教于樂、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拓寬著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
隨著科技的進步,勢必面臨著對人才的大量需求,基礎教育會受到更多的關注。未來的教學對于演示法的探究仍然不會停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大地開發(fā)出學生的潛能,就需要更加高效豐富的課堂教學,這也作為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與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鄭詠梅.淺談演示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下旬,2011(1).
作者簡介:楊金保,1969年生,安徽馬鞍山人,大專學歷,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