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清
【摘 要】活動討論法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通過對課堂教學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的方式,本篇文章以活動討論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進行應用的必要性為切入點,對這一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制約因素和對這些不利因素進行突破的措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活動討論法;應用效果
活動討論法,主要指的是在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從教材中的某一問題或社會中的一些現(xiàn)象入手,指導學生進行討論探究的教學措施。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對中學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筆者主要對活動討論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探究。
一、活動討論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活動討論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也是對中學思想政治教學進行優(yōu)化的一種有效方式,以初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為例,受到中考這一因素的影響,學生往往會將思想政治課程看作是一種小科課程,在對這一學科缺乏關注的情況下,學生在參與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并不會表現(xiàn)出較高的學習興趣,由于思想政治內容在很多地區(qū)的中考中以開卷考試為主,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對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機械記憶。在課程改革工作的進行過程中,初中教學改革措施的實行,讓學生在課堂上所接觸到的政治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1]。活動討論法的應用,就可以通過對學生所學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進行優(yōu)化的方式,對學生的求知欲進行提升。從活動談論法給教師自身所帶來的影響來看,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也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一種有效措施?;顒佑懻摲ㄔ诔踔薪虒W中的應用,是順應新課改發(fā)展形勢的一種表現(xiàn),在對這一教學方式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新課程給教學工作所帶來的新變化入手,對教學工作進行優(yōu)化,這就可以讓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活動討論法應用效果的制約因素
從討論教學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應用情況來看,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存在,會給這一教學方式的應用效果的發(fā)揮,帶來一些不利影響。首先,從這一教學方式的應用情況來看,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成為了影響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我國基礎課程教育改革工作的現(xiàn)狀來看,長期性特點,是這一工作在開展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個主要特點,在課程改革的進行過程中,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一些較為落后的教學方式,這就會給活動討論法的應用效果的發(fā)揮,帶來一些較為不利的影響。除此以外,學生的個體差異問題,也會給活動討論法的應用效果帶來一定的制約作用。一些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缺乏學習興趣,為了對學生的成績進行保障,教師會將課程的重心放在這一課程的應試技巧之中。這種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過于關注的方式,往往也會給課堂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的發(fā)揮帶來不利的影響[2]。
三、對制約因素進行突破的有效路徑
(一)對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進行強化
在中學課堂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活動討論法是一種建立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之間的教學方法。對此,在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查找一些與本課內容有關的資料的方式,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祖國統(tǒng)一問題是學生需要了解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香港回歸問題和澳門回歸問題這兩個知識點入手,通過討論方式的應用,對港澳回歸的意義進行了解。針對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在兩岸關系問題中所堅持的立場,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臺灣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討論。在對這一方法的應用過程中,一些學生在查閱了歷史知識以后發(fā)現(xiàn),元代的澎湖巡檢司是對臺灣和澎湖列島地區(qū)進行管轄的主要機構,國民黨政府在抗戰(zhàn)時期與美國等國簽訂的《開羅宣言》也承認了中國對臺灣的主權。中國的近代史足以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二)從課堂實際情況入手,對活動討論法進行應用
教師在對教材中的一些法律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來對這一教學方法進行完善,從筆者所在的學校所使用的思想政治教材來看,在八年級的教材中,與憲法、刑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的內容,是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在對一些簡單的刑法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新聞媒體近期所曝光的一些中學生暴力事件為例,指導學生對案件中涉案人員所涉及到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分析,從澎湃新聞近期曝光的一起校園暴力犯罪事件中,學生經(jīng)過討論,認為事件中受害女生生命健康權和名譽權受到了侵害。在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對案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吸收這些涉案學生的教訓的方式,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法律知識進行掌握[3]。在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具有突發(fā)性的教學活動,例如突然對某一學生進行象征性的體罰措施,進而讓學生對教師剛剛所作出的行為進行分析。這些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在教學工作的進行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合作空間,進而也可以讓活動討論法發(fā)揮自身的應用效果。
結論
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是為中學生提供正確行為導向的重要課程。對活動討論法的應用效果制約因素的探究,可以讓這一課程的教學工作得到進一步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吳從慶.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活動討論法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09:45-46.
[2]劉艷平.思想政治教學中“活動設計”應用的制約因素及其突破路徑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賀月娥.思想政治教學活動討論法實例[J].教育,2015,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