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煥容
【摘 要】當代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斯曾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爆F代思維科學認為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又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一切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問題開始的。作為教學對話的關鍵和有效教學的核心,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課堂提問正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
【關鍵詞】課堂提問;數學課堂;問題;技能
當今世界,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引發(fā)了世界范圍內的數學課程改革。2001年我國先后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及《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等重要文件,并在全國38個實驗區(qū)開始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數學是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數學課程歷來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關注點。數學新課程相對于以往課程提出了新要求,在理念、目標、內容、教學方式、評價等方面都有很大變化。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如何應對這些變化和要求,這對廣大數學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
一、問題是數學的心臟
當代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斯曾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爆F代思維科學認為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又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一切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闭n堂提問正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尤其是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就更顯其重要性,準確、恰當、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根據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了解到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即學生將已有的知識經驗同新信息共同作用進而得到新舊知識的同化。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并通過課堂提問來引導學生發(fā)現新舊知識的區(qū)別和聯系,最后使得新問題得到解決。
作為教學對話的關鍵和有效教學的核心,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的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的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恰當地使用提問的教學方法,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思考,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眾所周知,數學是思維的體現,因此提問在促進學生數學思維方面的價值就不言而喻了,提問得是否恰當直接影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小學階段是接受課堂提問這種教學方式最初的階段,教師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將使他們養(yǎng)成很好的思考習慣。
然而在教師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用發(fā)揮得遠遠不夠,有些教師的提問得不到學生的配合,學生要么答非所問,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課堂教學的冷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例如提問數量過多使學生忙于應付,根本就無暇深思;重結論輕過程,提問流于形式,用優(yōu)生的思維代替全班學生的思維;忽視對問題的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師的提問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導致課堂上“啟而難發(fā)”的局面;不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缺少置疑和認知沖突的激發(fā),以簡單的集體應答取代學生深入的思維活動,形成學生思維的虛假活躍,削弱了教師的講授作用;教師的提問技巧尚未掌握等。
二、提升數學課堂提問技能的策略
(一)數學學科的特點
數學教材省略了發(fā)現數學知識的曲折經歷,僅僅以精簡完善的符號化語言形式呈現出來,脫離了原有的事物形態(tài),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這給學生再創(chuàng)造、重發(fā)現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學生僅靠死記硬背是無法學好數學的,數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調動學生的探索熱情,引導學生重現知識的發(fā)現之旅,運用啟發(fā)式的提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學會思考、掌握數學推理的方法。
同時,數學知識具有嚴謹的邏輯,教師在問題設置上一定要注意順序與梯度,使其符合數學知識本身、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通過一系列由易到難的問題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拾級而上、登上思維的最高峰。
(二)提升課堂提問技能
1. 精選問題內容,把握問題難度
教師在備課階段要認真分析教材,精選出地位重要又適合學生探究發(fā)現獨立解決的內容進行提問,要避免簡單的是非判斷類題目。問題要做到少而精、具有啟發(fā)性,個別教師錯誤地認為問答式就是啟發(fā)式,在課堂上采用“狂轟濫炸”式的提問模式,一堂課下來學生筋疲力盡、根本無力招架,提問的價值沒有得到有效體現。
教師所提問題最終目的是要促進學生思考,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把握好問題的難易度,為學生預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思想的軌跡有一定的距離??傮w來看,問題的難度應該控制在0.3-0.8之間,這樣才能調動絕大多數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問題太簡單就如同雞肋食之無味,調動不起學生思考的興趣;問題過偏過難,學生屢次求而不得,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遭到扼殺。教師要針對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和知識儲備情況設計一些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就能解決出來的問題。
2. 捕捉發(fā)問時機,完善發(fā)問技巧
教師把握提問時機的立腳點,應主要放在理解教材內容的需要上。在知識的關鍵和本質之處及時提問,可引導啟發(fā)學生正確掌握所學知識的實質,把學生帶入積極的學習情境之中,促使他們積極思考,順利掌握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數學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以科學性和邏輯性為主的,很少考慮趣味性,而數學教師必須在不影響科學性和邏輯性的條件下,考慮如何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即使是相同的問題,不同的教師運用起來效果也大不相同。提問的技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要掌握好發(fā)問的時機,教師在課堂上隨時都可以向學生拋出問題,但只有在將學生的思維逼入困境后提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其次,教師提問時態(tài)度要誠懇,要清晰、準確地表述出問題,避免學生霧里看花,在用詞上要盡量生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并配合使用教具、板書等將問題出示給學生;再次,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發(fā)問,要讓每位學生感到自己隨時有被教師提問的可能,使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并積極展開思考;最后,教師要合理安排問題提出的順序,要使其排列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順序、數學知識的邏輯順序,由易到難,層層設問。
3. 學會耐心等待,保證候答時間
小學生回答提問的過程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至少包含聽問題、理解問題、思考、回答、再思考修正答案等過程。鑒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教師發(fā)問后,停頓時間應適當放長,給學生分析問題、組織梳理答案的時間,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增加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勇氣。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教師要面帶微笑地注視并認真聆聽。在學生表述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師也要稍作等待再追問或者是予以評價,這樣學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斟酌補充自己的答案,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個性化見解。多給學生一點時間,雖然在表面上看放緩了教學速度,但這幾秒鐘對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優(yōu)質提問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一書中歸納了教師運用3-5秒等待時間學生能夠獲得的種種益處:(1)學生會給予更長的回答;(2)學生會為他們的觀點和結論提供證據;(3)學生會進行猜測和假設;(4)學生會提出更多的問題;(5)學生與其他的學生交談更多;(6)“我不知道的”次數少了;(7)紀律情況會得到了改善;(8)更多學生參與回答;(9)學生的回答更自信;(10)在認知水平比較復雜的考試項目上取得進步。
4. 改善評價方式,及時恰當評價
小學數學教師采用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地了解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習數學的過程和結果,并激勵學生學習數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不僅可以自己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還可以采用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的方式進行評價。生生互評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師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同時促進了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也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自評有利于學生及時發(fā)現自身的長處和不足,及時修正和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李沖鋒.教學技能應用指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郭友.新課程下的教師教學技能與培訓[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李俊華.課堂提問的技巧[J].教育評論,2007(02).
[4]王方林.何謂有效的提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07).
[5]張丹.小學數學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6]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