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徐冰+張晶+朱慶勇
【摘要】目的 分析討論心電圖應用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效果。方法 本組選擇2011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12例作為研究組,再選擇同期接受體檢的健康人員112例作為對照組,全部研究對象都接受心電圖檢查。結果 研究組的病理性Q波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心電圖大致正常情況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單純ST段下移以及單純T波倒置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電圖應用在冠心病診斷中具有著無創(chuàng)、準確、快捷以及簡便等特點,可以當作早期篩查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在臨床中值得廣泛的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心電圖;冠心病;診斷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2..01
冠心病的醫(yī)學全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人體內的脂質代謝異常,血液中的脂質堆積在光滑的動脈膜上,而大量類似于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在動脈內膜上而形成白色斑塊,被稱之為動脈粥樣病變[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冠心病的臨床發(fā)病率也呈現著逐年提升的趨勢,此疾病具有著非常高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臨床表現主要是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缺氧及心肌供血不足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2]。本研究中選擇我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12例以及同期接受體檢的健康人員11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目的在于心電圖應用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2011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12例作為研究組,其中男58例,女54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為(54.2±4.3)歲。再選擇同期接受體檢的健康人員112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5例,女57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為(55.1±4.2)歲。全部人員在性別及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全部研究對象都接受心電圖檢查,在心電圖檢查中,如果發(fā)生下列情況,則判定診斷結果為陽性:(1)患者存在明確的心肌梗死病史,且相關導聯(lián)有病理性Q波,滿足陳舊性心肌梗死;(2)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相鄰ST段水平或者下斜壓不低于0.05 mV;(3)以R波為核心的導聯(lián)T波倒置或者低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都通過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心電圖大致正常情況、病理性Q波、單純ST段下移以及單純T波倒置等心電圖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其中研究組的病理性Q波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心電圖大致正常情況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單純ST段下移以及單純T波倒置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冠心病的臨床發(fā)病率也呈現著逐年提升的趨勢,此疾病具有著非常高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臨床表現主要是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缺氧及心肌供血不足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臨床中可以準確的診斷冠心病的具體發(fā)病機制是治療此疾病的前提[3]。相關研究證實,心電圖應用在冠心病診斷中具有著無創(chuàng)、準確、快捷以及簡便等特點,可以當作早期篩查冠心病的主要方法。
此次臨床研究的結果顯示: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心電圖大致正常情況、病理性Q波、單純ST段下移以及單純T波倒置等心電圖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其中研究組的病理性Q波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心電圖大致正常情況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單純ST段下移以及單純T波倒置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結 論
總而言之,心電圖應用在冠心病診斷中具有著無創(chuàng)、準確、快捷以及簡便等特點,可以當作早期篩查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在臨床中值得廣泛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林 超.動態(tài)心電圖與運動平板試驗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價值[J].吉林醫(yī)學,2013,20:3996-3997.
[2] 張燕群,王秀玲.常規(guī)心電圖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價值[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0:10-11.
[3] 王舉香.24 h動態(tài)心電圖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3:58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