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夫
穿越英國脫歐的騰升陰霾,抗擊美國大選的風險侵擾,掙脫貿易保護主義的沉重掣肘,破除逆全球化與民粹主義的彌漫煙霧,2016年全球經濟在一路跌撞與搖擺中頑強地尋找著自己前行的方向?;仨^往一年的經濟全程,我們既能強烈地領略到各國政府力促經濟增長的獨到用心,也能清晰地聆聽到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時代強音,更能真實地收獲到維系世界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的經驗教訓。
經濟增長緩步慢行
盡管前兩個季度不溫不火,但第三季度2.9%的兩年來最高升幅則無疑將美國經濟抬高到了較為厚實的平臺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6年美國經濟將增長1.6%。伴隨著經濟的增長,美國全年失業(yè)率一直維持在4.9%左右的低位,作為經濟成長最主要動力的消費增長率創(chuàng)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同時房價指數全面反彈,并比歷史紀錄高出0.1個百分點。
并不同于往年持續(xù)處于糾結的狀態(tài),歐元區(qū)前三季度接連上行,錄得了超過1.6%近五年以來的最好水平,失業(yè)率降至9.8%,低于峰值的2.3個百分點。按照歐盟委員會預測,2016年歐元區(qū)經濟將實現1.7%的增長。另外,已經脫離歐盟的英國在前三季度也獲得了2.03%的不錯收成,全年經濟增長1.8%毫無懸念。同時,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前三季實現了1.3%的增長速度,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由此將日本經濟增速年度預測值提高至0.8%。
在新興市場國家板塊,盡管中國經濟明顯減速,但前三季6.7%的增長水平依然處于全球前列,全年完成增長目標完全無虞。另外,印度前三季度的GDP更是達到了6.77%,2016年經濟增速有可能再次逼近7%。不過,作為“金磚四國”成員的俄羅斯與巴西還是未能扭轉負增長的局面,其中俄羅斯前九個月GDP萎縮0.7%,全年經濟可能負增長0.6%;巴西經濟截止2016年9月已連續(xù)七個季度的收縮,全年經濟將衰退3.43%。就整個新興市場而言,IMF預測,2016年經濟增長將達到4.2%。
出于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考慮,在最新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1%,低于前期預測的0.1個百分點;同時世界銀行也將全球經濟增幅從年初預測2.9%下調至2.4%。全面地衡量,在全球經濟增速的年度百分點中,僅中國就貢獻了近一個百分點,其他新興市場貢獻了1.2個百分點,而發(fā)達經濟體僅貢獻了0.9個百分點。
貨幣政策分道岔行
基于通貨膨脹持續(xù)地回升,美聯儲終于在2016年最后一次議息會議上邁開了加息的步伐,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0.5%至0.75%,這是美聯儲時隔一年后的再次升息,由此進一步夯實了聯儲利率正?;芷诘牟椒?,美國貨幣政策小步收緊還將繼續(xù)。
與美聯儲完全不同,發(fā)達國家中央銀行則在量化寬松之路上走得更遠。歐央行不僅將主要存款利率降至-0.40%,同時兩次提高QE(資產采購)規(guī)模,QE總額度腫脹至2.28萬億歐元。緊追歐央行的腳步,英國央行實施了7年以來的首次降息,將基準利率調降至0.25%,創(chuàng)下了英央行設立官方基準利率以來的最低值,且英央行也將QE規(guī)模增加600億英鎊至4350億英鎊。與此同時,率先啟動負利率的瑞典央行也在2016年進一步將基準利率調至-0.50%,并將截止到2017年6月的債券購買目標上調300億瑞典克朗至2750億瑞典克朗。此外,除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80萬億日元計劃外,日本央行也將基準利率降至-0.1%,成為亞洲首個實施負利率的國家。
工業(yè)化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政策也寬松如流,澳大利亞聯儲在過去一年中兩次降息,將現金利率下調至紀錄新低1.50%;同時新西蘭央行也將基準利率從2.50%下調至2.25%,抵至歷史最低水平;此外韓國央行也將官方利率降低25個基點至1.25%的歷史新低。同樣,俄羅斯中央銀行在一年中兩次降低基準利率下至10%,巴西中央銀行兩次降息將基準利率降至13.75%,印度央行將回購利率下調至6.5%,而中國央行也一次性普遍下調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稀釋本國債務以及打壓通脹的需要,印度政府宣布廢除500盧比和1000盧比鈔票,委內瑞拉央行決定停止流通100元這一市面額最大的波利維爾幣。由于現金不能滿足流通之需,非洲南部國家津巴布韋儲備銀行宣布印制2美元、5美元、10美元和20美元四種面額不等的“債券票據”作為流通貨幣,開創(chuàng)了全球所有央行貨幣發(fā)行舉動之先河,這也可以看成是津巴布韋政府七年來首次發(fā)行本國紙幣。
財政政策寬衣而行
與貨幣政策適時收縮不同,美國政府的財政政策似乎持續(xù)處于擴張狀態(tài)。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報告顯示,2016年聯邦預算赤字將達到5970億美元,較上一財年高出1500億美元,增幅達到110%。與此同時,美國國債當年累計接近20萬億美元,債務與GDP之比達到106%,遠超60%的國際警戒線。
在歐元區(qū),由于持續(xù)的緊縮導致了不少國家尤其是債務危機國經濟增長的接力不濟,2016年歐盟也適度放松了財政政策的尺碼,尤其是加大了對“歐洲投資計劃”的支持力度。除了歐洲央行正式啟動企業(yè)債購買計劃(CSPP)外,歐洲投資銀行還批準了規(guī)模達1000億歐元的8個新投資項目,使得該行累計投資項目達64個。與歐盟一樣,為應對脫歐公投后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英國政府也在2016年秋季預算報告中放棄了緊縮立場而轉向積極財政政策。而相比于歐盟與英國,日本政府財政政策的寬松油門則踩得更大。資料顯示,在規(guī)模高達28.1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就包括13.5萬億日元的財政措施。
在新興市場國家陣營,俄羅斯出臺2016年反危機計劃,這一包括120項措施并輻射到居民就業(yè)和社會保障等多個領域的計劃將耗資8800億盧布(約合118.83億美元)。同樣,先前持財政緊縮態(tài)度的印度政府也在2016年推出了總額2.18萬億盧比(約合3232億美元)的鐵路和公路投資計劃。而對于巴西而言,為了盛裝迎接里約奧運會和殘奧會,似乎只有走財政政策擴張之路,全年政府財政赤字高攀到1750億雷亞爾(約合485億美元),比預估數額翻了一番。另外,中國政府2016年財政赤字規(guī)模也擴大至21800億元,赤字率升至3%的歷史最高位。
股票市場螺旋上行
出乎所有投資人的意料,2016年開年首周全球股市以暴跌收盤,其中標普500和道瓊斯指數均錄得5年來的最大單周跌幅,淪為史上最差新年開局,而覆蓋多個發(fā)達和新興市場的MSCI全球指數一周累計巨挫7%。但是,受益于實體經濟穩(wěn)步回升以及美聯儲加息的預期,美國股市僅僅修正了兩個月后就昂首向上,尤其是借助于“特朗普效應”,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雙雙連續(xù)跳漲并抵至新高。由此,美國股市的市值膨脹至25.2萬億美元,囊括全球股市市值的40.01%;美國家庭的凈財富也升至創(chuàng)紀錄的90.2萬億美元。
與美股一樣,歐洲股市也掙脫了年初的重重陰霾,但經濟的緩行步伐還是多少對資本市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重大掣肘。因此,整個2016年,歐洲斯托克50指數以一根長下影線報收,最終上漲0.16%;不過,除西班牙等邊緣區(qū)國家外,歐元區(qū)核心國家股票指數依然表現不錯,其中德國DAX30上漲6.57%,法國CAC40上漲4.32%,而英國富時100也并未收到脫歐的影響,全年錄得了13.23%的上漲收成,并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亞洲國家的股市表現則是參差不一。日經225指數全年微漲2.07%,韓國KOSPI上漲3.80%,新加坡海峽時報下跌0.145%;印度孟買SENSEX下跌0.29%,富時馬來西亞下跌4.45%,印尼雅加達綜合上漲9.46%,越南胡志明上漲7.21%,泰國SET上漲17.23%。恒生指數下跌1.55%,臺灣加權上漲8.88%,中國A股由于年初“熔斷”機制導致的斷崖式下跌影響,最終上證指數全年收跌12.12%,深證成指下挫19.26%,在全球股市中再次墊底。所幸的是,同為新興市場國家,俄羅斯RTS指數與巴西BOVESPA全年分別錄得了上漲47.42%與31.74%的大好收成,而阿根廷股市更是直線上揚87%。
據彭博報道,過去一年中,全球多個國家股票市場從最低點爬起,平均上漲幅度達20%之多,其中有13國股市進入技術性牛市。不過,由于國際政治經濟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2016年全球IPO市場表現并不靚麗。安永的統(tǒng)計結果表明,全球IPO年度融資額下降33%,至1325億美元,IPO宗數同比下降16%,至1055宗。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美股氣勢如牛,但美國的IPO活動較往年同比減少減少了逾三分之一;而大中華區(qū)的股市整體表現并不搶眼,但卻完成了全球前十大IPO交易中的4宗,其中包括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這一年度全球最大的IPO。
大宗商品縱身跳行
與股市同步,2016年國際油價開盤便直線大跌,并且頭兩月連月巨挫,紐約原油價格和布倫特原油價格分別最低跌至26.05美元/每桶和29.54美元/每桶。面對極其不利的局面,歐佩克先后三次緊急召開會議,并且連續(xù)三次削減原油產量,同時歐佩克成員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也達成了15年來的首個聯合減產協(xié)議,最終原油價格得以逆襲與扭轉。全年紐約油價大漲45.49%,布倫特油價也同步狂升44.22%。
與石油價格相反,國際市場黃金現貨價格雖然在開年的頭兩個月勁飆16.36%,并且上半年持續(xù)上升至全年最高點1737.06美元/盎司,但特普朗的當選完全改變了黃金的走勢,黃金價格在后半年連續(xù)跳水,最終年終收盤價高出年初開盤價不到100個點,上漲6.80%。作為對沖美元升值對本國貨幣價值加壓的重要手段,2016年新興市場國家中央銀行在市場上大筆增持黃金,其中俄羅斯增持190公噸,中國增持100公噸。世界黃金協(xié)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共計33181.3公噸,其中美國黃金儲備最多,高達8133.5公噸,占外匯儲備占比為75.3%,第二名是德國,約3377.9公噸,占比69.5%。中國央行黃金儲備1842.6公噸,排名全球第6,但占比僅為2.3%。
打破追隨黃金價格腳步的定律,白銀現價在過去一年來特立獨行,全年大幅上漲13.40%,倫銅價格也勁升16.25%,倫鎳與倫錫更是分別狂飆21.86%與45.45%。同時鐵礦石的噸價沖破80美元,相比年初漲了一倍之多。另外,比特幣價格也從年初的435美元一路勁升至年底的875美元,創(chuàng)下三年新高,全年上漲幅度高達136%。受此影響,全球流通中的比特幣總值已突破140億美元。
債券市場失速下行
由于美國國債的無限膨脹,加之通脹預期的上升和美聯儲開啟加息議程,更因為特朗普政府將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從而必然引致未來美國國債的深度調整。過去一年中包括中國、日本、沙特等美債的大額持有國不斷降低美國國債的倉位,甚至個人投資者等民間投資方也大手筆減持美國國債,據美國財政部統(tǒng)計,2016年前10個月,各國中央銀行凈賣出美國國債創(chuàng)下了1978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至10月底,外國主要債權人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降至6.0389萬億美元。由于中國拋售幅度最大,導致日本超越中國成為美國第一大債權國。
多重力量的拋壓導致美債價格的持續(xù)下行,其中過去一年10期美國國債價格下跌1.23%,抵至三年新低。重要的是,美債的下行導致了市場對發(fā)達國家公債的大面積看空,從而導致全球債市在2016年遭遇過去13年來的最大跌勢,其中僅11月美銀美林全球整體債券市場指數就重挫1.76%,創(chuàng)下2003年7月以來的最大月跌幅,同期彭博巴克萊全球累計所有回報指數下跌4%,創(chuàng)下自從1990年該指數開始統(tǒng)計以來最大的跌幅。換算成美元,11月全球債市巨損近2萬億美元。歷時三十年之久的債券牛市嘎然而止。
與國債價格下行相伴隨的是債市收益率的大幅走高。其中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2.49%,創(chuàng)下近一年半以來的新高;同期法國、德國、日本等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漲至0.32%、 0.727%和0.065%,分別創(chuàng)下8個月和10個月以來的新高。不僅如此,同期中國10年期國債也跳至2.921%。理論上而言,國債收益率的走高意味著政府還債成本的增大,盡管債務違約的可能性不大,但卻會壓制公債發(fā)行的市場半徑,進而削減政府公共財政的綜合運籌能力。
匯率市場蹩腿跛行
經濟的穩(wěn)定上行,美聯儲加息的牽引,國際資本的追捧,多元力量驅動著美元指數加速上行,并最終突破100的關鍵點位。雖然全年美元上漲幅度只有4.47%,但卻是連續(xù)四年的跳漲,而且創(chuàng)下14年以來的新高。作為全球目前最重要的儲備幣種與跨境貿易結算貨幣,美元的持續(xù)升值,引起非美貨幣的大幅波動,以及國家間外匯儲備的重新洗牌。
在發(fā)達經濟體中,除了日元、加元以及澳元等少數貨幣兌美元出現了小幅的升值外,其他都產生了幅度不小的貶值,其中歐元跌3.86%,創(chuàng)近14年新低,而英鎊在脫歐因素聯合影響下全年暴跌16.74%,創(chuàng)下1970年代以來的第二大年度跌幅,英鎊也成為了2016年發(fā)達國家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不過,與發(fā)達經濟體貨幣參差不齊的表現狀況不同,新興市場貨幣在強勢美元面前則呈現出集體下挫的特征,其中人民幣貶值6.97%,印度盧布貶值31.17%,巴西雷亞爾貶值14.39%,委內瑞玻利瓦爾元貶值幅度最大,全年狂貶50%,而蒙古國的貨幣匯率更是創(chuàng)下23年的最低。
出于穩(wěn)定自身貨幣價值的需要,新興市場國家不得不在外匯市場上頻繁拋出美元,但卻引來了本國外匯儲備的顯著萎縮。整個2016年,印尼的央行儲備流失13.6%,土耳其減少12.7%,烏克蘭減少近10%,印度減少近5.5%。作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中國外儲過去一年遞減的額度也最大,全年達1800多億美元。另外,不少工業(yè)化國家的外匯儲備也因美元貶值發(fā)生大額流失,如韓國央行外儲備全年遞減15%,新加坡遞減16%,且減幅為三年來最大。尤其令人驚訝的是,蒙古國的外匯儲備僅剩下了13億美元,其貨幣自我保護能力接近崩潰邊緣。
必須強調,雖然人民幣匯率降至過去8年來的新低,但并不妨礙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影響力的日漸提升。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從而使得第一次有發(fā)展中國家的貨幣進入SDR,表明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發(fā)言權和代表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改善以往單純以發(fā)達國家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格局,增強SDR本身的代表性、穩(wěn)定性和吸引力,從而促進全球匯率市場的進一步均衡。
國際貿易逆勢倒行
理論上而言,全球經濟整體的上行有利于帶動國際貿易的改善并激活更多的貿易能量,然而,過去一年全球貿易經歷了太多負面因素的侵擾與掣肘,以致結局相當灰暗。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16年全球貿易增速將與去年持平,維持在2.8%,而這將是全球貿易增速連續(xù)第五年低于3%。同時,OECD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警告,金融危機爆發(fā)前的全球貿易年均增長速度是3.4%,但從2011年至2016年的全球貿易年增速只有1.3%,滑落到了二十五年多以來的谷底。
雖然第二十國集團貿易部長會議批準了《G20全球貿易增長戰(zhàn)略》和首份《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并決定將不采取新的保護主義的措施延長2年至2018年,但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在過去一年中依然甚囂塵上,其中僅G20經濟體所實施的保護主義措施就創(chuàng)下了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其中典型案例包括美國對中國鋼鐵產品首次發(fā)起337調查,歐美等國對中國鋼材征收200%以上的巨額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不僅如此,奧巴馬政府就銻、鈷、銅等中國出口原材料以及中國限制糧食進口問題先后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逆全球化是2016年國際貿易出現的一個全新趨勢。除了英國圓滿脫歐、意大利緊跟脫歐進程外,特朗普的當選,導致經營多年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TPP)可能臨終折戟,由于德國、法國等國的態(tài)度逆轉,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xié)議(TTIP)的談判也完全擱淺。不僅如此,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世貿組織成員在針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時采用的“替代國”做法應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后終止使用,然而美歐等兩大經濟體則背信棄義,維持對華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無奈之下,中國就此向世貿組織提出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
所幸的是,貿易保護主義與逆全球化的泛濫并沒有阻擋與區(qū)域經濟合作的步伐。經過1年零5個月的談判,韓國與中美洲6國達成自由貿易協(xié)定(FTA),這是中美洲6國首次同時與亞洲國家簽署自貿協(xié)定。緊接著,加拿大與歐盟達成了FTA安排,為雙方耗時7年的談判劃上了圓滿句點。同時,作為一對多FTA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塞爾維亞也與歐亞經濟聯盟簽訂了統(tǒng)一的自貿協(xié)定。而在一對一的自貿協(xié)定推進中,加拿大與烏克蘭修成了正果,澳大利亞和新加坡完成了雙邊FTA的升級版,中國與格魯吉亞的FTA談判也塵埃落定。
資本并購越障潛行
資本的跨國流動與配置是全球經濟的活躍程度的風向之標,因此,與世界經濟增長步履蹣跚與國家貿易陰冷低沉相映襯,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3個季度全球企業(yè)達成了總計2.37萬億美元的交易,同比下降22%,其中美國同比下滑31%,至1萬億美元,歐洲同比下降19%,至4840億美元,亞太地區(qū)同比下降20%,至6250億美元。受到影響,2016年全球并購交易下滑至3年來的最低水平。
但是,雖然美國所發(fā)生的并購額大幅減少,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發(fā)布的《全球資本信心晴雨表》報告卻顯示,美國企業(yè)資本擴張的信心依然排名第一位,其次是中國、德國、加拿大、法國與日本,而且2016年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并購活動也發(fā)生在美國,即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以1087億美元的成交價收購了媒體巨頭時代華納公司。不過,論絕對增勢,中國卻在全球首屈一指。資料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yè)共實施跨境并購項目521個,并購總值達到1739億美元,實際交易金額674.4億美元,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海外資產收購者。由于前三季度的交易額就超過了2015年全年,2016年中資跨境并購定將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
全球并購之所以今不如昔,主要原因就是撤標規(guī)模創(chuàng)紀錄,甚至可以說2016乃全球資本并購“流產年”,全年撤標的數量至少在200起以上,其中包括由于美國財政部打擊“公司倒置”的避稅行為導致輝瑞與艾爾健這樁史上最大的醫(yī)藥公司并購案終止,因反壟斷相關監(jiān)管障礙導致哈利波頓和貝克休斯這一全球最大油服巨頭并購案夭折,因被美國政府認定嚴重損害美國市場競爭,史泰博和歐迪兩大企業(yè)制造的全球最大辦公用品公司并購案無疾而終。另外,原定2017年3月完成交易的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瑞士種子及農藥公司先正達這一中國企業(yè)最大的跨境并購案也因美國政府的干預而擱淺。
銀行糾偏雷厲風行
受到負利率政策的直接影響,加之高杠桿下的償債壓力與日俱增,歐美銀行尤其是歐洲銀行過去一年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權威機構測算,負利率導致歐美商業(yè)銀行2016年度營業(yè)利潤減少8%-15%,同時,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至2016年年底,歐洲銀行業(yè)資產負債表上的壞賬規(guī)模將創(chuàng)記錄,總計約1萬億歐元,約為歐元區(qū)GDP的9%。盡管如此,管理層并沒有放松對銀行業(yè)的監(jiān)管,一張張令人瞠目的巨額罰單冷颼颼地飛到歐美銀行巨頭的面前。
因被美國司法機關指控為蘇丹和其他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國家轉移資金,在與美國聯邦與州級政府部門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激烈談判后,法國巴黎銀行同意認罪并接受89億美元的罰款,這一金額創(chuàng)下了被控和受美國制裁的國家做生意的銀行罰款新紀錄。無獨有偶,因銷售抵押貸款證券的不當行為,美國司法部向德意志銀行開出了史無前例的140億美元的驚天罰單,同時蘇格蘭皇家銀行業(yè)也因同樣罪名同意向美國國家信用社管理局支付11億美元的和解金。
與美國監(jiān)管機構雷霆腳步相并行,歐盟委員會也對法國農業(yè)信貸銀行、匯豐銀行及摩根大通三家大銀行開出了累計4.85億歐元的罰金,原因是這三家銀行涉嫌操縱歐元基準利率。另外,美國監(jiān)管層也將大火燒到了自己的“大本營”。因發(fā)現存在操縱全球重要基準利率的行為,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向花旗集團開出了4.25億美元的罰金,花旗銀行也由此成為了Libor(倫敦銀行同業(yè)拆放利率)操縱事件后首家與監(jiān)管機構進行了結的美國銀行。無獨有偶,因與14家銀行共謀操縱“ISDAfix”指標利率遭遇美國地方法院訴訟,最終高盛同意向曼哈頓聯邦法院支付5650萬美元的和解資金了結此案,而在此之前,已有七家銀行同意合計支付了3.24億美元和解費用。
作為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富國銀行的欺詐丑聞可以說是飛出的另一只“黑天鵝”。據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指控,在并不告知客戶和未經客戶授權的情況下,富國銀行員工私自開設了200余萬個賬戶,其中涉及存款賬戶150萬個,信用卡56.5萬張,在此基礎上將客戶卡上的資金挪至以此客戶信息私自新開的賬戶中。由于現有賬戶中的資金被轉移,客戶會因賬戶余額不足繳納銀行管理費以及信用卡透支費以及滯納金等費用,最終導致相關客戶發(fā)生高達200多萬美元的損失。丑聞曝光后,美國政府貨幣監(jiān)理署對富國銀行作出了1.85億美元的處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