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春 譚明瓊
摘 要: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xiàn)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
關鍵詞:語文課 小學 活起來 新課改
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xiàn)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對新課改的挑戰(zhàn),如何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呢?
一、轉換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分數(shù)為目標,老師好比是皇帝,學生是他的臣子,我說你聽,我做你看,一堂課下來只有教師這位演員,學生統(tǒng)統(tǒng)是觀眾。這樣的課堂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我想除了記住了些許死的東西外,學生的素質本質上沒有提升。新課標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二、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主動學習的動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努力探索、樂此不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將課堂教學內容融入具體、生動的情境中。這樣,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一次又一次入境、一次又一次心動,而有心動才會有行動,從而會促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和探索活動中去。
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新增設的“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議一議”等欄目,結合教學內容并輔以一些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知識,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三、要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科學課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思考、合作、交流;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大膽地發(fā)表個人的見解;要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鼓勵他們無拘無束地討論甚至是爭辯,從而使他們在思維的碰撞中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fā)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yōu)閷W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yōu)檎嬲龑W習的主人。
我認為教師首先要以精湛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只有科學的藝術的課堂教學,才能營造出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明確目標,提出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善于調控教學進程,組織各種活動和信息交流;善于解答各種疑難,指導學生探究;善于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和評價別人以及系統(tǒng)總結;還要善于處理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協(xié)調各方面的關系,使課堂氣氛健康地發(fā)展。
其次要以飽滿的激情感染學生。列寧曾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對真理的追求。"情緒、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師的情感,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某種氣氛。教師健康的情緒,積極的情感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教師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家庭的不愉快,或者對集體的誤會,或者對頑皮學生的失望等,而繃著臉孔走進教室,使整個課堂蒙上陰影,陷入一種緊張的氣氛中。這樣,不僅影響了這一節(jié)課的氣氛,還會影響下一節(jié)課的氣氛,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五、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而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jīng)常性地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币虼?,教師要發(fā)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在教學中要經(jīng)常引導學生動口說一說、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動手劃一劃、動腦想一想,或者在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只有學生多種感官都參與學習,課堂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六、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钡牵捎谑芩季S水平和學習能力的限制,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免會有困難、差錯、失誤,尤其是那些所謂的“學困生”。這樣,教師如何對待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就十分重要,冷淡、責怪、不適當?shù)嘏u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所有學生都能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在課堂上教師千萬不要忽視那些“學困生”。試想,如果這些“學困生”也能帶著興趣參與課堂活動,那么這樣的課堂又怎能說不是生機盎然呢?為此,在具體的教學中,對于“學困生”我還經(jīng)常做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
結語
總而言之, 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 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活躍思維的空間、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地“動”起來,使他們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使他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學有所樂。希望你、我、他都來獻計獻策,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活起來,讓我們的學生把語文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讓我們的學生徜徉在語文的樂園里。
參考文獻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