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加文
興趣是一張高揚的風帆,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在講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的。當一個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不但不會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而且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迅速而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并因此產(chǎn)生進取精神。如果缺乏興趣,就會把學習當作一種沉重而枯燥無味的負擔,喪失學習的毅力和恒心??梢?,興趣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那如何培養(yǎng)學生興趣?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拙見。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以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shù)打動學生。
語文教師是祖國語言文字的傳播者,其語言的基本功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坝H其師,信其道?!币箤W生對語文感興趣,就要先使學生對語文教師產(chǎn)生好感。要做到這一點,語文教師必須講究自己的課堂語言藝術(shù)。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語言藝術(shù)化并富有吸引力呢?我認為,第一,課堂教學語言要具有科學性、準確性,就是講課時要表達科學、準確、簡練、合乎邏輯。第二,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生動性、趣味性,因為教師形象生動的比喻,風趣幽默的話語,傳神動人的姿態(tài),繪聲繪色描繪,都可以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 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學生,把課教得更活潑。教育家于漪老師就是這方面的楷模.我們語文老師應該多向她學習.第三,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教育性,語文教師既要當好“經(jīng)師”,更要當好“人師”,在課堂上不但要給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自己的國家。因此,教學語言一定要有教育性,是學生通過健康的思想教育,達到心靈凈化、人品美化、感情高尚化的境界。第四,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審美性、啟發(fā)性,一個語文教師文雅的談吐,豐富的表情,流利的普通話,上課時或慷慨陳詞,或娓娓而談,或言已盡而意無窮,都會使學生得到一種美的享受,都會啟發(fā)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 . 這種“親其師”的感情一旦產(chǎn)生,“信其道”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二.充分研究教材,認真?zhèn)湔n,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增加趣味性,來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培養(yǎng)。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nèi)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tài),使他們的興趣也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例如:在教四年級的《落花生》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實物展示、課件輔助或幻燈片教學的辦法,讓學生知道并體會花生的外表是不太好看的,但它很有用,因此我們做人也要象花生,要做對社會實實在在有用的人,不做只講體面而對社會沒有用處的人,從而升華了課文的主題,達到了要學習的效果或目的。也可以讓學生用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進行比較,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因此教師要充分的研究教材,認真?zhèn)湔n,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增加語文課的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從而達到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保持。
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互作用的歷程,師生互動的性質(zhì)與質(zhì)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因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總是由一定的觀念支配其教學行為,對學生施加影響。而學生也會根據(jù)自己的價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師的影響,并在行動上做出反應。學生的反應又進一步強化或者修正教師原有的教育觀念與行為。所以,師生互動構(gòu)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反饋機制。通過反饋可以加強正效應,也可以加劇負效應。例如:“教師教學有熱情、有方法-→學生學習主動、學習成績提高-→教師更受鼓舞與鞭策、教學上更加精益求精?!边@就是師生互動的正效應。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保持求知欲。
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認為,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不思進去的,需要嚴格的教誨才能啟迪良知,那么權(quán)威性的師生關系是最為有效的。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便是權(quán)威性的師生關系的體現(xiàn)?,F(xiàn)代教育觀則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去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fā)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fā)展,而權(quán)威性的師生關系無凝會扼殺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與天賦。因此,我們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一)合作的師生關系
合作是師生關系就是要求教師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強制的手段---訓斥、羞辱、向家長告狀等來強迫學生服從老師的意志。強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傷害兒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兒童對老師的反感甚至恐懼,也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就意味著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過去的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強制你學習。”而現(xiàn)在的教育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薄拔?,就是“使兒童樂于學習,使他們樂意參加到教師和兒童共同進行的教學活動中來?!?/p>
(二)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是指師生間的情感聯(lián)系,愛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shù)臒崆?,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為如此。愛是將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系,變成了“我們”的關系。愛使教師與學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歡樂,分擔挫折的煩惱。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勁動力。
五.開展內(nèi)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睘榱嗽鰪妼W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給以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設置一些課外活動。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與實際,使學生認識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長久的保持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總之,語文學習,興趣為先。在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作為語文教師,一方面要向?qū)W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這樣才能獲得事半攻倍的效果。這樣才能正真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就一定能使學生對語文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更會讓語文課教學重新煥發(fā)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