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紹健
Verdict:★★★☆
5年后K2的轉款提升了精致度,整車高級化,在一個簡單的機械框架下認真地提升車子的質素,雖仍較同級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已不大。
這臺新K2我沒花什么時間,因為它真的沒有什么可試的。聽了聽技術說明會,知道它尺寸稍大了點,設計好看了點,行車安靜了點,配備高級了點,然而都是一些現(xiàn)在已然很普遍了的東西,然后開了一下車,加加速、拐拐彎,體會一下乘坐感和空間,沒幾分鐘就OK了,試這種車,對我來說很簡單的。
不過我知道,造這樣一臺簡單的小車,個中門道往往并不簡單,因為沒有什么噱頭可找,也沒有什么特別的立竿見影的技術,都是一些機械的基礎工程與設計調校的普遍手法,考的都是多年積累下來的基本功。這樣的車,不同品牌開一圈下來,內里功力的高低,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我們常拿豐田與大眾的一些基礎車款來做參照,也可以見到很多開起來并不順手的、拼湊感的、有不少花哨噱頭的,但就是機械與調?;竟Σ惶细竦钠?。
起亞經(jīng)過多年的耕耘,在我看來已經(jīng)是登堂入室了,因為它已經(jīng)找到了旗下車系的—種清晰的延續(xù)眭,設計語言也日趨固化并形成—種自家的風格,其實這家車廠一直很低調,造的汽車也沒有什么花哨的東西,它一直以造平民汽車為主,這臺K2要做的也是一臺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的、年輕人的第一臺親民小房車。
新款的K2算是進入到A-級別了,車子的設計,就是簡單的三廂四門,沒有什么出奇的設計,和同源的現(xiàn)代相較,我更喜歡起亞這種年輕化運動化的設計語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起亞在內飾設計上頻頻有佳作,從智跑、K5到現(xiàn)在的K2,一脈相承,我覺得這是可以拿內飾設計大獎的。還有各項設備,尤其是CarPlay、CarLffe這些,都是迎合這個時代的標準配置,而以往這種廉價小車都不會標配的后輪碟剎、動態(tài)穩(wěn)定系統(tǒng)、倒車影像、上坡輔助甚至后行李廂感應開啟都能在新K2上見到,韓國車這一招越級配備,是以往韓國汽車征戰(zhàn)市場的殺手锏,在現(xiàn)在看來,漸漸都將成為司空見慣的標準配置。
起亞沒有搞什么渦輪增壓、雙離合等流行的東西或是有什么絕招,而是仍以最基本的甚至讓現(xiàn)在的人感覺有些老舊的1.6升自然吸氣發(fā)動機+6AT組合,老實說我并不認為那些過度解讀法規(guī)的細小排量或者干脆3汽缸的渦輪增壓面對這些1.4升、1.6升引擎有什么壓倒性的優(yōu)勢,只要好好地優(yōu)化,所謂成熟、保守,但卻成就了極高的可靠性,以一種最親民的、平衡的設計和調校,將結構簡單又不落伍的一套東西精心地配搭到一起,這一套動力系統(tǒng)就是這樣很和諧地,讓我雖然看不到有什么性格,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偟膩碚f,就是很順暢、很易于駕駛,低扭沒有那些渦輪增壓的粘滯感,中高段也沒有什么爆發(fā)點,但卻有頗具比例感的動力增長,順順的,扭力自然隨著油門踏板的深度而增長,6AT的運作也很流暢,也很懂油門大小快慢表達的意圖,開起來就是一種性能合理、無需適應又有種得心應手的感覺。
新款的K2其實內在最明顯的改進就是一種整體上的高級化,它不僅僅表現(xiàn)在用料材質的提升或是高級設備的增加,而是一種更內化的表達。K2的調校風格,不是以往家用型汽車那種老式的完全針對所謂的舒適性耐巴懸崮固得很軟,而有關駕駛的一切都以省力為基礎,缺乏一種質感,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流行這一套了。K2的炮制方法是一種拿捏平衡的、在一種順暢合理的機械反應下向一種相對以往更為精致的駕駛質感上去進化,更主要的是彌補以往感受到的那種松散、粗糙、低等級的行車風格。K2懸掛的表現(xiàn)不能以單純的軟硬來形容,它已開始力求在這種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簡單型式中通過精密的計尋求一種平衡,并且達到一種合理而舒適的行車質感。實際上K2在車架與懸掛已讓人有種較為結實的回饋,行車質素明顯從車身的反應以及較明顯的NVH質素提升中教人感到與以往的韓國車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觀。
隨之而來的便是駕駛質感的提升,以往我是很不愿意開韓國汽車的,因為基本上沒有什么機械魅力或是駕駛的各種操作與回饋都缺乏溝通感與精致度,這臺K2算是已許久沒有開過韓國車的我較為認可的一部。轉向雖依然很輕但很順滑,也仍舊是沒多少回饋感但精致度提高了;剎車的腳感、力度與行程的調校已不亞于歐洲同級的水準;懸掛的回彈、拐彎時的支撐與側傾都建立在一副較扎實的車架結構基礎上,作為一部家用小車,操控案例性已具備一種合理的基礎。
所以全新的K2簡單淺白地說是高級化,實際它并沒有不計成本地升級什么部件或高級的材料與結構,它仍是在一個簡單廉價的機械架構上用心地完善設計與各種機械工程,炮制出一臺精致度更高、駕駛質感更好的小房車,雖然相對來說K2還沒到那種很高的品質,很精致的質素,但在我眼里K2表現(xiàn)出來的機械基礎的調校功力,較以往是一個明顯的進步,這種是造車的內功,絕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某些方面的表現(xiàn),甚至已超越了某些同級合資品牌車型。至于它的空間幾拳幾指、配置有哪些、后備箱能放幾個箱子,請參照型錄和其他媒體的評測,我所關注的就是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