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敏
摘要:目的 觀察中藥"加味桃紅四物湯"足浴治療0級糖尿病足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wagner分級0級糖尿病足患者83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常規(guī)給予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給予中藥"加味桃紅四物湯"足浴,7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療程。結(jié)果 治療組3療程后臨床療效、峰值流速、足背動脈內(nèi)徑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中藥"桃紅四物湯"足浴能改善0級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足血循環(huán),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對糖尿病足的防治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guān)鍵詞:糖尿病足;加味桃紅四物湯;臨床觀察
據(jù)統(tǒng)計,我國20歲以上的人群中,年齡標化的糖尿病患病率為9.7%[1]。12%~25%的糖尿患者在病程進展中可并發(fā)足部潰瘍[2]。糖尿病足潰瘍是引起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最主要的原因。Wagner分級為0級的糖尿病足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肢端麻木、發(fā)涼,皮膚顏色紫紺或蒼白,皮膚無破潰。及早干預(yù),來延緩0級糖尿病足患者病情進展,是防止病足截肢的關(guān)鍵。我院采用中藥"加味桃紅四物湯"足浴治療0級糖尿病足患者41例,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到溫州市中醫(yī)院診治的0級糖尿病足患者83例,診斷符合糖尿病足Wagner分級為0級的標準[3],所有病例按隨機分配及知情自愿的原則,分為兩組,治療組41例:女20例,男21例;平均病程(10.88±5.2)年,平均年齡(61.2±6.1)歲;對照組42例:女20例,男22例;平均病程(11.8±4.8)年,平均年齡(62.5±5.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①診斷符合Wagner分級為0級的糖尿病足患者;②年齡18~80歲之間;③愿意接受中藥足浴治療,④患者知情同意。
1.3排除標準 ①Wagnar分級為1級及以上者;②依從性差,不愿意配合者;③有嚴重心、肝、腎等并發(fā)癥;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⑤精神障礙者;⑥近3個月內(nèi)有糖尿病酮癥、酮癥酸中毒者。
1.4方法
1.4.1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治療:嚴格控制血糖達標,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口服阿托伐他?。ㄝx瑞制藥生產(chǎn),批號:3255234K)20 mg,1次/d,凱時針10 ug+生理鹽水100 ml靜滴,1次/d(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3256823),予彌可保針500 ug 肌注 1次/d(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BK2510257);加強糖尿病足健康宣教;心理疏導。
1.4.2治療組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給予中藥"加味桃紅四物湯"足浴,"加味桃紅四物湯"組方:當歸 15 g、熟地 15 g、 白芍 10 g、 桃仁 9 g、黃芪15 g、川芎 8 g、紅花8 g。先將中藥加水浸泡約10 min,然后加水1000 ml武火煎開后再慢煎15min左右,將中藥湯劑全部放入電子足浴盆中,調(diào)節(jié)水溫至40°時浸泡,足浴時藥液沒過雙足踝,浸泡30 min,浸泡完畢,溫水沖洗后干毛巾擦干,1劑/d,早晚各1次,7 d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1.5療效評價標準 療效標準參照1992年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擬定。顯效:肢端皮膚麻木、發(fā)涼、刺痛等癥狀消失,皮膚顏色恢復(fù)正常,足背動脈搏動增強;有效:肢端皮膚麻木、發(fā)涼、刺痛等癥狀有不同程度改善,足背動脈搏動可觸及;無效:肢端皮膚麻木、發(fā)涼、刺痛等癥狀無明顯變化或惡化。總有效=顯效+有效。
1.6觀察指標 ①足背動脈內(nèi)徑及峰值流速: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按2002年心血管病和介入放射治療協(xié)會的相關(guān)標準[3],采用超聲多普勒測定;②臨床療效。
1.7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經(jīng)治療,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6%,對照組為64.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治療組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2.2兩組患者足背動脈內(nèi)徑及峰值流速比較 選取左側(cè)肢體為測量對象,經(jīng)過治療后兩組患者血管內(nèi)徑均較治療前有擴張,峰值流速顯著下降(P<0.05);治療組治療后血管內(nèi)徑、峰值流速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體會
糖尿病足屬于祖國醫(yī)學"脈痹"范疇,是"消渴"變證之一。《素問·陽明脈解》云:"四支者,諸陽之本也"?!端貑枴の宀厣善吩唬?足受血而能步者此也",可見氣血運行正常是下肢各項功能正常運行的前提條件。糖尿病足的其主要病機是消渴日久,氣血不足,陰陽漸虧,陽虛無以溫養(yǎng)四肢末端,氣虛血瘀,導致肢體末端血脈瘀阻,筋脈失去儒養(yǎng),終成"脈痹"。治療上以行氣活血,化瘀通脈為主要原則。"加味桃紅四物湯"中桃仁、紅花合用行氣、活血、化瘀;當歸行氣活血、筋活絡(luò)絡(luò);黃芪益氣活血通脈,川芎化瘀通絡(luò)止痛;芍藥溫經(jīng)活絡(luò),熟地滋陰通絡(luò)。全方共奏行氣活血,化瘀通絡(luò)之功效。中藥浸泡是利用熱效應(yīng)和中藥藥效的雙重作用來達到療效,水的溫熱刺激,能提高機體新陳代謝,減輕患肢炎癥反應(yīng),降低痛覺神經(jīng)的興奮行[4]。藥物在熱力的作用下,經(jīng)局部皮膚吸收,直達病所,擴張血管,血流量增加,改善微循環(huán);同時血管擴張,進一步促進藥力吸收,改善患足麻木、發(fā)涼、刺痛等臨床癥狀。
本臨床觀察顯示治療組的臨床療效及足背動脈內(nèi)徑、峰值流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加味桃紅四物湯"中藥足浴可減輕0級糖尿病足患者麻木、發(fā)涼、刺痛等癥狀,擴張血管,改善足部微循環(huán),延緩糖尿病足的進展,符合祖國醫(yī)學"上工治未病"理論;同時避免常規(guī)藥物口服所致之不良反應(yīng),充分體現(xiàn)祖國醫(yī)學特色,值得在臨床上引用、推廣。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1:1-44.
[2]王玉珍,許樟榮.第五屆國際血管外科暨第一屆國際糖尿病血管疾病會議(糖尿病足部分)紀要[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5,13(5):152-153.
[3]Sacks D, Bakal CW, Beatty PT, et al.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use of the ankle-brachial index in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 consensus statement developed by the standards division of the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J]. J Vasc Interv Radiol, 2015,13(4):353.
[4]Apelqvist J,Bakker K,van Houtum W H,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diabetic foot.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es Foot[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0,16(1):84.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