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化
【摘 要】本文以一節(jié)英語閱讀研討課為例,分析授課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以及所達成的教學效果。
【關健詞】英語閱讀 課堂設計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B-0095-02
一位好教師,不僅要上好課,還要學會聽課、觀課和評課。任何一節(jié)課,都會有授課者本人的上課特色,有他的所選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有亮點,也有待改進的地方。作為一個觀課或聽課的教師,我們應從各方面去仔細觀察他的課,從課堂的各種活動中,體會授課者的用心和教學水平,思考他所使用教學策略的作用,反思教學,借以完善自己今后的課堂教學。下面筆者以一節(jié)英語閱讀課為例對教師在課堂上所使用的教學模式、策略及所達成的效果進行簡要分析。
一、課例背景
本課例由桂林市恭城中學羅仙媛老師執(zhí)教,該課是桂林市教科所組織的一節(jié)研討課(聽課和評課人員主要為市英語教研員、各校英語組長),教學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1 Reading部分Annes Best Friend,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時,課時長40分鐘。
二、教學分析
(一)教學模式
1.有意義接受學習模式的使用及效果
有意義接受學習的理論基礎是奧蘇貝爾的認知化學習理論。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式的學習,學生要通過教師所呈現(xiàn)的材料來掌握新知識。但是這種接受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而不是機械的,新獲得的知識必須與原有觀念之間建立適當?shù)摹⒂幸饬x的聯(lián)系。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對語言意義的獲得實際上是一個主動的建構的過程。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當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以促進學生對新的語言知識進行主動加工。
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羅老師充分考慮了高一新生的認知水平,課前播放一首與友情相關的歌曲,從貼近生活的問題入手,通過下面幾個問題以談話方式導入來激活學生對朋友的認知。
Do you have friends?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Why ? What kind of friends do you like?
學生在跟教師的對話中,能很快地從已有的知識切入問題的指向,順利達到英語詞匯的復現(xiàn)與積累目標,同時也達到了情感態(tài)度目標,即好朋友應該具有“patient,kind,caring,honest,easy-going,friendly,helpful”等品質。授課者自然地將課本知識融入生活,輸入的內容是有聯(lián)系的、可理解的、貼近生活的。
2.語感教學法模式的使用及效果
語感教學法是指通過有目的有選擇的,以讀為本,聽讀結合,加強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的一種方法。它主要是通過教給方法,引導學生主動閱讀,來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學習。
本節(jié)課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設計的第二部分“pair work,reading or listening”。
Student A:To be a good reader.
Student B:To be a good listener.
As a good reader,he or she must read loudly,clearly and fluently.As a good listener,he or she must listen carefully and patiently.
在有限的課堂中,盡可能地使學生開口讀、大聲讀,讀出語感,同時配合聽,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多聽,耐心聽出語感。
一位學生讀,另一位學生聽,有同伴的合作,有讀和聽的互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聽和讀的機會。學生在互聽互讀學習中,與文本、與同伴交流。小組聽讀,師生角色互換。授課者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英語氛圍,關注學生與文本、與同伴、與老師之間有價值的互動,給予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
3.探究性教學模式的使用及效果
一是在課堂設計“Goop competition:ask and answer”環(huán)節(jié)。學生在閱讀短文之后,分組討論問題,提問和搶答,讓學生充分思考和表達,體驗語言運用方式。這種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語用機會,是一次具有挑戰(zhàn)學生潛能意識及學生獨立思維和合作學習能力的教學活動。
二是在設計“好句欣賞”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并找出好詞好句,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意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即有意識地為以后的寫作積累語言材料,促讀帶寫。
授課者給學生提供了查讀、歸納、探究的學習活動機會,給學生提供發(fā)展多元智能的多樣活動。師生互動有效,具有思維、語言、情感以及信息等多維互動,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5.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的使用及效果
本節(jié)課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一些必要的圖片、學習材料和任務,重點內容一目了然,表達直觀,邏輯清晰。充分利用多媒體操作簡單、兼容性強的特點,適時、適度地使用多媒體,快捷顯示課件,讓教學效率更高。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為“談話式情景引入新知-任務驅動閱讀-合作聽讀-小組問答比賽-好句欣賞-文本小結-作業(yè)”。本節(jié)課,課件展示條理清楚,教學過程完整。
(二)教學策略
1.動機教學策略使用及效果
動機是影響外語學習的關鍵因素,它決定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和最終達到的水平的高度。動機策略是促進學習者個體與目標相關行為的手段,是指為了達到系統(tǒng)持久的積極性效果而有意識采取的動機行為,其目的在于激發(fā)、強化、保持學習者的動機,防止其受到其他競爭性行為的影響與削弱。在“Goop competition:ask and answer”部分,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設問搶答方式,激發(fā)學生競爭學習,使學生學習內驅力得到提高。本部分,羅老師用時比較長,在課堂上關注到學生的求知需求和自我認知需求以及附屬內驅力需要,適時用“Well done,Great,excellent,right,Good job”等贊賞性或肯定性語言給學生予鼓勵性評價??偟膩碚f,教學重點突出,并在教學中不斷調節(jié)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
2.任務型驅動策略使用及效果
任務驅動是一種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法,是基于探究性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一種模式,是使課堂效率達到高效的方法之一。在英語課堂中,教師主要通過給學生設計各種任務來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成功。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pre-reading”部分,新課進入初始,授課者以讀前任務驅動,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并探索出答案。
Who/what is Anns friend?
when did this happen?
What is the main idea?
在“Goop competition:ask and answer”部分,以小組設問、提問、回答搶分等任務驅動方式,使師生、生生進行多次對話與交流,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經驗,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和積累學習方法。
三、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基本完成教學目標,是一堂很務實的課,授課者充分利用了課堂40分鐘。既注意了知識的傳授,又注意了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和多元智能的開發(fā)。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注意學生學法指導和探究。但在對學生學習情緒的調動上,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減少英語課堂沉默現(xiàn)象。
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任務型驅動策略和合作探究性學習方法使用效果好。學生圍繞任務,開展閱讀、朗讀、傾聽、探究、問題設計、提問、歸納和總結等學習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交互進行,有的放矢,對今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減少依賴性有很大的幫助。動機教學策略使用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在完成所指定的任務時,教師應給予多元性的評價,適當增加小組評價,自我評價,通過各種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英語。
知識拓展方面針對性強,體現(xiàn)了教與學的緊密聯(lián)系。適時鞏固,注重課后有目的的任務驅動閱讀,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有效地拓展和開發(fā)了教學資源。但本節(jié)課總結部分難度偏大,沒有考慮到剛進高一才三天的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充分了解所有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和發(fā)展需求,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式和方法,把握學習的難度。教師應多給學生搭建學習的支架,設法降低學習內容的難度。教師可根據內容給出一定的提示詞或句子,例如,以“what,who,when,where”等問題引導,設計短小的填空題,這樣,大部分學生就能順利完成任務,獲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呂良環(huán),鄭磊.外語教學中語言輸入的有效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3)
[2]秦自云.有效課堂應實現(xiàn)兩個百分之百[J].湖南教育(下),2011(2)
[3]寧凡,施慧莉,徐迅成.基于“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7(15)
[4]徐智鑫,馮新華.動機教學策略、英語學習動機和學生課堂行為內在結構的實證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2(8)
[5]D?rnyei.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