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是語文教師要解決的問題。文章從培養(yǎng)學生思維、運用巧妙提問等方式為出發(fā)點探究如何開展高效閱讀教學活動,并結合案例闡述觀察法、聯(lián)系實際教學法、抽絲法和引導法在提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語文;閱讀有效性;問題;對策;切入點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5-0055-01
閱讀是學生開展語文學科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始終處于語文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上。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走形式”的情況。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入手來探尋其最佳對策和途徑。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雖然對文字已有初步感悟,對知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閱讀活動中,效率依舊很低,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不善于觀察。學習活動要通過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高年級學生能夠基本認識閱讀中的文字,但是卻不善于觀察生活、探尋生活與閱讀之間的聯(lián)系。第二,不善于思考。要想深層次地理解閱讀,就要不斷地進行思考,探尋閱讀背后的內(nèi)容。但是,學生受到教師灌輸式教學理念的影響,善于主動思考的學生不多,多數(shù)學生還是要依靠教師引導才能進行思考。
二、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措施
俗語有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優(yōu)化這門藝術的最佳途徑。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融入到這門藝術中,就應運用有效的提問方式,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讓閱讀有效性得到最大提升。
(1)觀察法。觀察法,即教學時通過圖或者實驗活動,讓學生思考在閱讀時能有哪些發(fā)現(xiàn),并讓學生在仔細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常見的提問方式包括:圖上畫的內(nèi)容是什么?你們能夠想到什么?能夠感悟到什么?這類教學方法主要適用于低年級學生。在對高年級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還要要求學生觀察圖片背后的內(nèi)涵。比如,給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圖片情境:一位父親一直對孩子說要讓孩子見識一下何謂貧窮,于是便帶領孩子來到了鄉(xiāng)村,然后問孩子有什么感想。此刻孩子說:“謝謝爸爸,你讓我知道了我們是多么的貧窮。咱們家里只有一個游泳池,但是這個村莊卻有著一條河流;我們的院子里面只有四條狗,但是他們?nèi)逵泻脦资畻l狗;咱們家里晚上只有幾盞燈亮,但他們有滿天的星星”。教師讓學生思考通過觀看這組圖片有什么感悟,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和父親對富有的理解不同,孩子的富有多是精神方面的,父親的富有卻是物質(zhì)方面的。由此可見學生通過觀察閱讀,能提出自己的直觀感受。
(2)聯(lián)系實際教學法。聯(lián)系實際教學法是在進行語文閱讀時,很多問題的認識都要從實際出發(fā)。雖然學生學習的知識來源于課本內(nèi)容,但是更多的知識則來源于生活實際。比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設計系列問題: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就是生活在我們中間的小伙伴,你會對小女孩說什么呢?你想要如何幫助這個小女孩呢?大家是不是應當珍惜我們美好的生活呢?讓學生們在閱讀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3)抽絲法。中國有句俗語叫“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在進行閱讀提問時也應當提煉出課文中的重點內(nèi)容。比如《草原》的最后一句話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結合詩句通過逆向思維,使部分內(nèi)容與結尾相連接,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整篇文章是如何進行謀篇布局的。基于此,教師能深刻地體會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真正涵義,學生也能從中受益,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4)引導法。教學中為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運用引導的方式提升學生對課文的認知狀況。很多時候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例如,在學習《題西林壁》中的一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時,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時對這句話的理解比較單一,僅僅認為這是對山脈的描述,但教師需要通過表面文字含義挖掘內(nèi)在引申含義,讓學生思考不同的事物若換個角度來看會有何種不同。教師可以拿一個桃子在桌面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描述出桃子的樣子。坐在中間的學生感覺桃子是一個圓形的物體,向外鼓著,特別像海底世界里面生氣的小魚。而坐在側面的同學,則感覺桃子特別像一個帶有果肉的小尖核桃,呈現(xiàn)橢圓形。教師這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同樣的一個桃子為何有不同的視覺呈現(xiàn)呢?學生通過教師的提問會思考,得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結果也會不同的結論。借助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思維更為開闊,有效鍛煉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結束語
閱讀是學生開展語文學科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所以,閱讀始終處于語文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上。新的課程實踐活動主要是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學生通過課堂實踐對閱讀有新的感悟,師生共同努力能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內(nèi)容更加翔實,形式更加新穎,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自主的環(huán)境中健康地學習和成長,對學生提升語文閱讀能力有切實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郭蕾.小學語文延伸閱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思考[J].語文建設.2015(08).
[2]任艷斐,亓傳偉.關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第一課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
[3]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04).
[4]謝啟華.論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教學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