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爾得
遍地開花的個性咖啡館,反映了城市居民的選擇正越來越多元化。
我們的生活正隨著城市本身的迅速更新,而發(fā)生著重大的變化。不僅地鐵、市區(qū)的內(nèi)外環(huán)線與緊隨時代的國際化商場成了日常生活的必須,咖啡館也在快速地闖進我們的生活,并逐漸成為公共空間的重要社交場所。
當我坐在武漢天地的一家連鎖咖啡館,享受著它在冬日提供的暖氣、無線網(wǎng)絡以及良好的休息、交際氛圍時,面前那杯咖啡的味道如何其實已不重要。我不禁在想,這一杯20元出頭的咖啡,如果人們在意的并不是其味道,那它在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它是人們對不同文化接納的象征?對更為美好、優(yōu)雅的生活方式的追求?還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公共場所?也因此,當我們?nèi)ズ瓤Х葧r,或許并不在于喝咖啡本身。
但人們對生活品質(zhì)追求的腳步從未停歇,當連鎖咖啡館從小眾變成了大眾,新的小眾就慢慢開始形成。就咖啡本身而言,按豆子的產(chǎn)區(qū)、烘焙和制作方式加以區(qū)別的精品咖啡,正成為一股新的潮流。此時,對咖啡味道的追求,或許勝過了咖啡所代表的文化。
而咖啡館呢?當人們越來越厭倦標準化的統(tǒng)一味道與刻板不變的服務時,追求與眾不同的個性化咖啡館,便成為一批人的心頭好。無論是歷史底蘊、文化溯源、運營模式、價值導向,還是咖啡館創(chuàng)業(yè)者的故事,都成為人們一時興起追趕潮流的原因。
有一次在紐約,因為要跟一位藝術家朋友約見面地點,我在手機的yelp上挑了一家位于soho區(qū)的書店式咖啡館,結果它成了我在紐約最愛的咖啡館。這家書店咖啡館,由一家非營利組織經(jīng)營,所有的店員均是志愿者,咖啡的價格在soho區(qū)來講,實屬便宜??Х瑞^兩層樓的書架上,基本上都是極有品位的舊書,其中有些舊書來自人們的捐贈,因此,你可以以低廉的價格,買到很不錯的書。
除此之外,這家咖啡館標榜著獨特的價值導向:消滅艾滋病。其經(jīng)營咖啡和書店所得的收入,捐給流浪人士以及用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療。當你結賬時會發(fā)現(xiàn)收銀臺旁的兩個小籃子里,一個裝滿了可以免費帶走的避孕套,另一個則裝滿了避孕套使用手冊。在你離開這家店時,會覺得他們既大膽又有社會責任感,而作為消費者的你,也不自然地會成為其中的一份子。這家極富社會責任感的咖啡館,周末的下午五點便早早關門了,因為在周末晚上,常常有人在這里舉辦活動,比如婚禮、詩歌朗誦會、音樂會等等。
公益咖啡館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有位朋友在上海自創(chuàng)并經(jīng)營了一家咖啡館,這家咖啡館作為城市精品咖啡的第一波潮流而出現(xiàn)在上海。當然,其特色不僅在于咖啡本身,還在于老板接納了一些自閉癥患者、有困難的單親媽媽等作為員工,并將其每個門店月收入的一定比例,捐給希望學校。
當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式咖啡成為主流時,個性咖啡館也遍地開花,我們的選擇正在越來越多元,對生活的追求也豐富多彩起來。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動物園咖啡館”,動物愛好者們可以得到貓咪、鸚鵡、變色龍、綿羊甚至蛇的陪伴;在白天很短的斯德哥爾摩,你可以在“全白晝”咖啡館中吃早餐,享受人造陽光的溫暖;你甚至可以在意大利都靈的“貓咪”咖啡館,可以給自己的愛寵貓咪點一杯咖啡……
有別于美式咖啡以及咖啡館,歐洲的咖啡完全是另一種文化。當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二戰(zhàn)期間流亡到美國時,發(fā)現(xiàn)美國的咖啡館跟維也納的完全不一樣,就連咖啡杯都變大了。問題其實不在于杯子的大小,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生活節(jié)奏和形態(tài),直到如今,歐洲大陸和美國的咖啡館,仍舊是涇渭分明的兩種派別。當星巴克代表的美國快餐式連鎖咖啡在全球成功擴張時,我們?nèi)耘f不會那么頻繁地在歐洲見到它的身影,特別是在認為自己發(fā)明了咖啡的意大利,你基本上見不到一家星巴克的存在。
當喝咖啡成為城市居民無法逆轉的習慣時,我們的城市正悄悄地對歐式、美式等咖啡文化進行著兼容并蓄的吸收,由此,城市咖啡館必然會慢慢地發(fā)展,這不僅是環(huán)境變遷、城市豐富性的發(fā)展,更反映了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生活形態(tài)正逐漸發(fā)生微妙的變化。(支點雜志2017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