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曉花+魏思佳
摘 要 認知診斷理論被視為新一代的心理與教育測驗理論的核心,是目前國內外研究關注的熱點之一。認知診斷狹義上指在教育教學領域中,按被試有沒有掌握測驗所測的技能或特質來對被試加以分類。認知診斷理論運用于當下的教育測評中,有利于教育者在了解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有效實施因材施教,這也符合我國現在的課程理念。
關鍵詞 認知診斷理論 教育測評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1教育測評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新要求
1.1傳統(tǒng)教育測評的主要問題
傳統(tǒng)的教育測評強調對學生的排序和甄別作用,多以分數反映評價結果。這種模式是受應試教育、升學主義長期影響下的結果,存在許多制約性的問題。
(1)測評主體單一,通常針對學生的測評主體往往只有教師,對教師的測評主體則主要是領導和教研員,過于片面獨斷。(2)測評內容偏重知識,忽略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發(fā)展的評價。(3)則是測評功能過于甄別化,過分強調甄別選拔功能,弱化了應有的導向和激勵功能。第四,測評手段過于注重量化考評,忽略質性評價和個體差異評價??荚嚥皇墙逃郎y評的唯一手段,教學活動中有許多無法量化表達的東西,過于束縛的測評方式反而無法反映出學生的真實能力水平。
1.2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教育測評理念
針對這些不足與局限,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課程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其評價理念表現為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目的人本化以及評價過程動態(tài)化。
針對測評主體單一的問題,當下教育測評發(fā)展要求多主體如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交互活動,加強協(xié)商溝通。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測評應注重評價對象發(fā)展的綜合性考量,即要考慮到對象目前的知識能力水平,也要考慮到涉及其未來發(fā)展的綜合表現。評價目的人本化是針對評價功能單一所提出的,評價注重的不是選拔甄別,而應當是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評價過程動態(tài)化,是指教育測評不只關注結果,更應該注重學生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2認知診斷理論的發(fā)展及在教育測評方面的價值
2.1認知診斷理論的發(fā)展及實現基礎
當前心理和教育測評領域的主要測量理論具有一個共同特征,即把心理量視作單純的統(tǒng)計結構,在教育測評中呈現的就是一個測驗分數或能力等級。但只能提供單一分數結果的測驗已無法滿足當前教育的需求,因為具有相同分數的學生常常具備不同的知識狀態(tài)和認知結構,而認知診斷的出現彌補了這一缺陷?;谠摾碚摰慕逃郎y評可以測量出學生在知識能力上的具體掌握情況,從而為教學活動提供更細致的決策指導。
在教育測評中實現認知診斷離不開三大理論基礎的支撐。首先,認知心理學是測評實現認知診斷功能的前提條件;其次,基于心理測量學構建認知診斷模型,借助合適的模型將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模式化,從而實現診斷。最后,統(tǒng)計數學和計算機科學,認知診斷模型一般都較為復雜且以數學形式呈現,測驗數據的分析必須依賴于統(tǒng)計學和計算機科學。
2.2認知診斷理論的價值與實際應用
認知診斷作為當下研究的熱點有著重要價值與意義。對學生而言,能夠讓其明確了解到自己的學習狀況和問題所在,做到有針對性地自我調整;對教師而言,可以準確把握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問題,為因材施教奠定基礎。已有的應用于教育評價領域的認知診斷研究主要集中在學業(yè)評價和診斷干預兩方面。
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評價方面,研究者們運用測量理論與技術建立了一套規(guī)范化的學業(yè)評價系統(tǒng),借助認知診斷模型深入挖掘考試信息,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下的教育測評,使得學生、老師、家長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學生掌握知識的確切情況,在提供學生學業(yè)成績的綜合性評價之余,還能診斷學生個體的認知結構。
在學困生的診斷干預方面,認知診斷理論的應用效果更加明顯。學生學習產生障礙很大的可能是由于學生在認知加工的某一環(huán)節(jié)無法很好地銜接。例如已學習的知識和能力還沒完全內化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而新學習的知識能力又需要以舊知識為基礎,兩相銜接的認知環(huán)節(jié)比較薄弱,就出現了學習困難的情況。通過認知診斷測驗,就可以找出這一薄弱環(huán)節(jié),然后及時采取干預,從認知層面的深層癥結上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采取表層的強化訓練。
鑒于其應用價值,基于認知診斷理論的教育測評方式十分值得推廣,但也面臨著挑戰(zhàn)。除了理論自身存在的問題如可操作性強的模型開發(fā)困難、跨學科的溝通結合欠缺等,還有就是這一測評方式對使用者的認知心理學基礎、相關測量試題編制以及計算機能力都有很高要求,雖然教育測量與評價能力應當是現代教師必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但直接讓一線教師來開展認知診斷測驗的實際應用還是太過困難。
作者簡介:繆曉花,女,1993年,江蘇省江陰市,碩士研究生在讀,學科教學(地理)專業(yè)。
參考文獻
[1] 劉啟亮,孔外平.談談心理與教育測量理論的發(fā)展[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95-197.
[2] 朱雪梅.高中地理課程發(fā)展性評價[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
[3] 涂冬波,漆書青.認知診斷與大規(guī)模統(tǒng)一考試的改革[J].教育與考試,2007(1):38-41.
[4] 陳瑾,徐建平,趙微.認知診斷理論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測量與評價,2009(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