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走進《駱駝祥子》
■張慧
名著導讀教學的復雜性在于,教師既要面對高深繁難、包羅萬象的學習客體,又要面對理解力有限的學習個體。如何將這兩者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和諧對接?筆者認為還是應該以課堂為載體,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深入,要讓學生真正把書讀進心里,提高學生廣泛閱讀的實效。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出“名著導讀教學,應該基于學生的視界,以學生的學力水平、學習需要、情感需求和發(fā)展訴求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精致選材,導出興趣,讀出精彩”的經(jīng)驗。下面以《駱駝祥子》的導讀為例具體論述。
名著導讀,貴在“導”?!皩А保褪恰耙龑А薄爸笇А?。要指導學生進入作品情境,引導學生對作品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于漪老師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初中生大都對形象的東西感興趣。生動的視頻、電影、電視劇片段,會提高學生閱讀和學習的興趣。筆者教《駱駝祥子》,先播放了一段一分鐘左右的祥子拉車的電影片段進行導入,接著繼續(xù)播放一段由張豐毅和斯琴高娃主演的同名電影片段。視頻播放完了,筆者在PPT上放出事先整理出來的該片段的臺詞,并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
精彩導讀一:
祥子:小姑娘,車份。
虎妞:瞧你這旱鴨子,都淋出水來了!
虎妞:呵,瞧瞧……
祥子:今天買賣不賴,車沒閑著!
虎妞:車沒閑著,人可受得了?。?!嗯?。ㄟf水喝)
祥子:哎——
虎妞:你要是這么玩命,吐了血可是你自己的事!
祥子:不玩命?幾時才能買輛車??!
虎妞:你呀,買車也得悠著點?。‘斈闶氰F打的???!
祥子:就這么著,還得兩年!
學生讀完后,筆者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大家形成了以下認識:祥子拼命拉車掙錢,想買一輛屬于自己的車,需要奮斗兩年才能攢足錢。這就形成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感知。
筆者接著拋出問題:為了謀求生路,祥子來到了北京,他的主要謀生途徑是拉車。為什么小說的題目是“駱駝祥子”而不是“車夫祥子”?學生的發(fā)言非常積極,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而且角度不一。至此,學生們的閱讀欲望被激發(fā),他們都想到書中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與作者相同。
名著導讀,既貴在“導”,又貴在“讀”。老舍先生說:“《祥子》可以朗讀,它的語言是活的?!苯處熞笇W生讀出人物的思想,讀出人物的情感,讀出人物的心理,讀出人物的態(tài)度,同時告訴學生,在朗讀中可以感受到生動的人物形象,傳神、流暢、通俗的語言和富于魅力的老北京風情。
筆者選擇了課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一段讓學生嘗試朗讀:
精彩導讀二:
祥子的衣服早已濕透,全身沒有一點干松的地方;隔著草帽,他的頭發(fā)已經(jīng)全濕。
……
“快走!你把我扔在這兒算怎么回事?”坐車的跺著腳喊。
學生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朗讀,感染了全班。筆者讓這個學生再重讀祥子說的話,學生讀的聲音還是很大。筆者遂對其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白祥子說這句話時的心態(tài)是在乞求,并讓學生再讀。果然,學生把聲音壓得很低,而且語速也變得稍微慢了些。筆者問全班學生從該同學的朗讀中聽出了怎樣的情感?同學們紛紛說出自己的體會,有的說是低聲下氣的無奈和乞求,有的說理虧、怕挨罵等等。
筆者又請另一位學生讀坐車人的話。這次,筆者沒有引導,而是讓學生們一起來探討這句話該怎么讀。有的學生認為,應該是盛氣凌人,和剛才的讀法形成對比;有的同學認為應該讀出大吼的聲音,讀出坐車人的憤怒;還有的同學認為,坐車人把自己的憤怒、反感和抱怨都摻雜在這一腳上了,應該先使勁跺一腳再讀。
然后,筆者讓全班同學試著朗讀,在對比中,激發(fā)了大家對祥子的同情,對坐車人的憎恨。
筆者接著問學生“是什么原因?qū)е孪樽忧昂螽a(chǎn)生這樣大的變化?”“祥子最終會有怎樣的結(jié)局?”等問題,并告訴他們原著里有答案,使學生愿意捧起《駱駝祥子》這本書,走進老舍的文學殿堂。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名著的故事情節(jié)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依據(jù)一定的載體讓學生來猜想情節(jié)是學生所樂見的,他們會憑著自己的獨特思維去想象故事的發(fā)展。
22歲的祥子,父母雙亡,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掙命攢錢,整整三年,才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竟被憲兵搶走,理想橫遭破滅。筆者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續(xù)寫“丟車之后”,大大激發(fā)了同學們探求祥子命運的欲望和寫作熱情。學生的猜想續(xù)寫可謂五花八門,但富有創(chuàng)造性。有的說祥子另外去找了份差事,有的說祥子買了彩票中了大獎,有的說祥子回老家生活,有的說祥子娶了富二代成了闊佬,有的說他不服輸繼續(xù)拉車攢錢買車,有的說他被憲兵抓去,最后也當了兵……筆者相信,他們都在思考,而且這種思考是在極其輕松的環(huán)境和思維非?;钴S的狀態(tài)下完成的。
錢理群先生認為“文學名著的閱讀,就是一種發(fā)現(xiàn):即是對作品所描述的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發(fā)現(xiàn),也是對自我潛在精神力量的發(fā)現(xiàn),說到底,這乃是對人的發(fā)現(xiàn)?!边@次導讀課引起筆者深度思考,我認為導讀課的設(shè)計,應該更注重參與性、互動性,關(guān)注學生個性,允許學生提出個性化問題,并在班級中進行交流,喚醒學生想象。我們應始終牢記,課外閱讀不應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應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它的樂趣,即“閱讀”=“悅讀”,閱讀才能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
(作者為江蘇省鹽城市明達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