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赫
摘 ? ?要: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對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大學生以“95后”為主體。對于高校工作者來說,了解掌握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特點,正確引導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是做好大學生入學教育工作的關鍵之一。只有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的特點,深入探討入學教育管理的新策略,才能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地做好新生入學教育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新時期大學生 ? ?教育管理 ? ?入學教育
當前,高校學生均以“95后”為主體,他們正處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時代既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又給他們的發(fā)展設置了較多的考驗。在這個特殊的人生轉變時期,他們很容易產生迷惑。當面臨錯綜復雜、多元化的社會現實時,由于社會實踐不足、辨別力不強等因素,他們有時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因此,高校應轉變教育思路,積極探索符合新時期大學生心理特點的教育新模式,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做好人生規(guī)劃。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根據新時期大學生的特點,調整工作方式,幫助大學新生轉變角色,適應大學生活。
一、新時期一些大學生的特點
1.自我意識強,感恩思想弱。
新時期大學生大都為獨生子女,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6+1”模式中長大,優(yōu)越的生長環(huán)境、成長條件和家長的溺愛導致一些人“自我”心理比較嚴重,在平時學習和集體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關心他人。加上社會上一些實用主義、個人享樂主義、功利思想的影響,讓他們更加關注個人需求,一味索取,不懂感恩和回報,缺乏必要的感恩心理[1]。
2.個人理念強,團隊意識弱。
特殊的成長環(huán)境使“95后”一些大學生形成了較強的個人理念,他們注重自身發(fā)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在人際交往中重視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對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有著十分理性的分析和安排。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他們較為明顯地傾向于個人利益。團隊意識的欠缺已成為困擾新時期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問題[2]。
3.自尊心強,心理承受能力弱。
新時期大學生自尊心強,自我實現欲望強,希望受人尊重、被人征詢和獲得信任,但不愿主動接受別人的教育。同時,因從小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比較差。一方面他們自幼生活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從小受到父母和社會的關注,導致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進入大學后,開始獨立學習生活,處理人際關系,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問題。這應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問題[3]。
4.網絡化意識強,社會化意識弱。
網絡的發(fā)展讓新時期大學生有了獨特的生長環(huán)境。大學生對網絡十分依賴,部分學生幾乎把課余時間全用在網絡上。他們能從網絡下載各種所需的資料,能從網絡游戲中得到快樂和滿足,甚至認為網絡是無所不能的,從而出現網絡依賴癥。打電話、發(fā)信息、QQ、陌陌、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主要溝通形式,而傳統(tǒng)信件、賀卡和聚會等現實社會交流方式已被忽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能力欠缺使得一些人對現實人際交往產生恐懼和排斥,并且形成“不交流—能力欠缺—排斥交流”的惡性循環(huán)。他們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逐漸脫離現實,常常找不到歸宿感,不能正常地與人交流,最終導致“宅男”、“宅女”式人物的出現。當前,“網絡綜合征”已成為新時期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4]。
二、新時期大學生入學教育的新策略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四年是學生確立人生理想,錘煉堅強意志的重要階段。在知識、技術、經濟蓬勃發(fā)展的新時代,需要樹立遠大理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入學教育是大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堂課,是整個大學期間思想、學習、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開始。在入學教育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為新生全面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礎。高??梢栽谛律_學典禮大會及各班級會議上,向入學新生介紹學校的歷史、學校取得的成就、辦學的愿景,讓每位新生了解校訓精神內涵,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大學生入學教育,有的高校校長為新生上大學第一課。與此同時,高校還可通過舉辦主題演講、知識競賽及辯論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新生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觀念,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開始大學生活。
2.加強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
大學新生進入高校后,一些人會出現暫時性的理想目標缺失,同時就業(yè)壓力逐年增大的社會現狀使大學新生對未來感到困惑。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加強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實施正確而有效的引導和幫助,對整個大學生活及今后的就業(yè)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能有效幫助新生更好地了解專業(yè)內涵,提前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進行精細化分析,把個人的特長、興趣愛好和職業(yè)發(fā)展相結合,并在生活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幫助大學生實現職業(yè)生涯的正向發(fā)展。入學教育中的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應包括專業(yè)現狀解析、專業(yè)發(fā)展展望、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人生目標規(guī)劃等。讓新生充分了解社會對人才素質與能力的要求,引導新生認清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確立自我目標和職業(yè)發(fā)展方向。高校可舉辦“優(yōu)秀校友報告會”、“成功人士分享會”,甚至可以組織新生參加畢業(yè)生招聘會等,激發(fā)出學生“自我認知、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意識。這些措施可提高新生對職業(yè)規(guī)劃的認識,對自我的認識,有助于幫助他們盡早確立個人目標。高??沙浞掷媚繕藢W法,使學生不斷明確專業(yè)發(fā)展方向,不斷強化自我目標,激勵學生為實現個人目標而努力奮斗。
3.創(chuàng)新入學教育活動方式。
大學新生初來校園彼此互不熟悉、缺乏了解,一般會感到孤獨,導致學習和生活的不適應。高校應重視新生入學教育,把新生入學教育當做首要任務。首先,建議高校將新生入學教育設置成一門完整的教學課程,并按必修課的方式實行,延長入學教育時間,增強入學教育效果。同時,建議高校統(tǒng)籌資源精心設計全面的入學教育活動,鼓勵新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校園講座、學術講座、學生團體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讓新生在互動性、趣味性、體驗性的活動中認識大學、融入大學、開闊視野、鍛煉自我。例如,為調動新生學習學生手冊的積極性,可以舉辦學生手冊有獎知識競賽問答活動,幫助他們了解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同時提高學生參加入學教育活動的興趣??傊?,應把入學教育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結合起來,緊扣入學教育目標,寓教育于活動之中[5,6]。加強入學教育方式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新性,不但可以提高新生對入學教育活動的興趣,還會使入學教育活動實現其真正的意義。
4.強化網絡育人模式。
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明顯,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展入學教育活動,不但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能開辟高校入學教育的新模式。例如,高校以班級為單位建立新生qq或微信群,也可以通過開設微博,及時發(fā)布相關入學教育相關信息,幫助新生提前了解大學生活,提前安排和規(guī)劃大學生活,實現高中到大學的快速平穩(wěn)過渡。又如利用QQ群使學生對入學教育內容進行實時互動討論,通過網絡平臺檢驗和鞏固入學教育的內容和效果。此外,高校輔導員還可利用網絡平臺及時了解新生思想動態(tài),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并根據不同情況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7]。
5.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既有利于學生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新的學習和生活,又有利于防止今后相關心理健康問題的發(fā)生。一些大學新生容易產生失落、焦慮、自卑、抑郁等不良思想心理。高??赏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詢等形式和方法幫助他們擺脫心理障礙和壓力,增強適應能力。另外,個別心理疏導是一種很常見、直接有效的方法。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通過與個別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真誠輔導、工作協(xié)助等方式,拉近與新生之間的距離,讓其將一些不良情緒和想法盡快得以合理有效地傾訴和排解。同時,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典型案例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警示性教育,讓學生意識到自身認知上的偏差和不足。
三、結語
新生入學教育既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幫助大學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順利完成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增強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主動學習的意識,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完成大學生活并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有著重要意義。大學生入學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系統(tǒng)的工程,入學教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是多樣化的,應針對新時期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入學教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大學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健康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趙爭,楊亞鳴.“95后”大學生入學適應教育問題探討[J].宿州學院學報,2014(5):101.
[2]王雅君.提升大學新生適應能力的入學教育探討[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5,1:86-88.
[3]婁穎穎.“95后”大學生入學心理適應問題及對策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10(34):141-142.
[4]孫琳.工科高?!翱聘咝:蟆贝髮W新生入學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施路徑[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37):249-251.
[5]劉鑫.大學生入學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5,2(32):85-87.
[6]丁桂英.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問題及對策[J].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5(15):12-16.
[7]王艷.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施路徑[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3(7):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