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衛(wèi)華
摘要:目的 觀察超聲診斷技術在檢測心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重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從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共51例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非心血管病患者45例作為對照組,利用多普勒超聲檢查所有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斑塊總積分以及斑塊總面積。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IMT、斑塊總積分及斑塊總面積分別為(0.94±0.13)mm、(5.72±3.89)mm及(1.82±0.18)mm2,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0.79±0.11)mm、(1.66±2.31)mm及(0.32±0.12)mm2,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超聲診斷技術在檢測心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方面有著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便于更加準確的了解病程及預后,能夠更好的指導臨床工作,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危險因素;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彌漫性的病理狀態(tài),可同時涉及頸動脈、冠狀動脈甚至其它動脈,是腦卒中、冠心病以及其它阻塞性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1]。大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在第一次出現(xiàn)臨床病癥前就已有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血管在較長的亞臨床期內僅表現(xiàn)為內皮的功能障礙和內膜中層的逐漸增厚。頸動脈作為心腦兩個重要器官的連接通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易發(fā)部位,其病變的出現(xiàn)與主動脈粥樣硬化大約同時進行,而往往比冠狀動脈早。
近年來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事件之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lián)系,并可作為預測冠心病的獨立因素。頸動脈超聲檢查是一種有效、無創(chuàng)的手段,通過測量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可以明確臨床心血管相關疾病患者是否同時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2]。本研究旨在觀察超聲診斷技術在檢測心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重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共51例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非心血管病患者45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為(70.8±6.1)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為(71.1±5.9)歲。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病的診斷,對照組患者排除糖尿病、高脂血癥等代謝性疾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受檢者取平臥位,頭偏向檢查對側約45°,自頸總動脈近心端開始采取先右后左的檢查順序,分別取其橫切面和長軸切面,由近及遠,逐漸向遠心端掃查。觀察左右頸總動脈、分叉處、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和椎動脈的管壁厚度-斑塊及血流情況。每一指標測量2個心動周期之后取平均值。二維超聲分別測量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總積分及斑塊總面積并應用超聲儀器軟件計算出狹窄程度。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斑塊總積分以及斑塊總面積。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由表1可見,觀察組患者的IMT、斑塊總積分及斑塊總面積分別為(0.94±0.13)mm、(5.72±3.89)mm及(1.82±0.18)mm2,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0.79±0.11)mm、(1.66±2.31)mm及(0.32±0.12)mm2,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頸動脈粥樣硬化反映了全身主要血管區(qū)域的總發(fā)展趨勢,可通過超聲無創(chuàng)地評估頸動脈壁的病變,所以認識頸動脈僵硬度、IMT和早期斑塊的形成對于亞臨床人群及高危人群以后發(fā)生冠脈事件的預測具有重要意義。頸動脈超聲檢查既可用于對新發(fā)現(xiàn)的或已確定的危險因素進行綜合評價,也可用于通過臨床對高危因素干預后,動態(tài)觀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及消退,還適合于無癥狀人群的流行病學研究[3]。
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事件具有眾多的相似危險因素,例如:①年齡:年齡是任何動脈粥樣硬化重要的危險因素,隨年齡增長而增加;②高脂血癥:高脂血癥已被公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載脂蛋白S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載脂蛋白A-I降低有關;③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與冠心病和頸動脈粥樣硬化呈正相關。頸動脈疾病和收縮壓、脈壓呈正相關,目前一致認為控制升高的收縮壓,能減緩頸動脈狹窄,這一點已得到證實[4];④糖尿?。禾悄虿 ⒏哐?、高胰島素水平、胰島素抵抗都可以使頸動脈壁增厚,很多研究表明,糖代謝異常與動脈IMT,呈正相關,并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產(chǎn)生影響;⑤性別差異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65歲以前的發(fā)生率女性明顯低于男性。性別差異可能由于絕經(jīng)前雌激素水平對早期冠心病的發(fā)生是很強的保護因素,絕經(jīng)后激素改變增加了對粥樣硬化病變的敏感性[5];⑥目前研究認為吸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的危險因素,其潛在機制包括尼古丁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刺激,一氧化碳替代氧分子,誘發(fā)血管壁的損傷,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度和血栓形成[6]。
觀察組患者的IMT、斑塊總積分及斑塊總面積分別為(0.94±0.13)mm、(5.72±3.89)mm及(1.82±0.18)mm2,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0.79±0.11)mm、(1.66±2.31)mm及(0.32±0.12)mm2,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超聲診斷技術在檢測心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方面有著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便于更加準確的了解病程及預后,能夠更好的指導臨床工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邸海燕,劉巍,胡文宇.超聲評價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關系[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2,( 4):115.
[2]楊雪華.超聲評價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關系[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3,5(2):19-20.
[3]劉蘭,黃嵐.心血管危險因素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及超聲評價的意義[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28(1):139-142.
[4]劉芳,歐陽福珍,趙瑋,等.超聲技術評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意義[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20(11):831-834.
[5]黃錦平,陳幸,丁成.超聲評價中青年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與遠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相關性研究[A].2014,:70.
[6]高明,李冬青,臧書梅,等.代謝綜合征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的相關性研究.河北醫(yī)藥, 2013,35(6):848-850.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