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雷
我們知道,道家追求的是人的不存在感?!暗离[無名”“功成名遂身退”“不敢為天下先”“虛其心實其腹”都是在說人的不存在感。存在著而像是不存在,道家的全部智慧都在這兒。
我們說道家是退的哲學,即使有進,那也是以退為進,最終還是要退。退是道家哲學的靈魂,不存在感,則是這種哲學的外在表現(xiàn)。
我們知道當今時代,與道家哲學是根本對立的。我們都在拼命刷存在感,而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特別是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人越來越分裂為一個個孤立的小圈子。以QQ群、微信群為代表,一個個封閉而自足的小圈子形成之后,圈子里的人如果不刷存在感,就很快邊緣化,甚至可能會被從這個圈子里踢出去。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有話可說,而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而說話,說話成為顯示自己存在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傳遞對人有益的資訊。導致的結果,是在一個圈子里,大家說的話很多都是廢話,是為說而說,為顯示自己的存在而說。我們被話語的泡沫所淹沒,我們要從這一堆語言的泡沫中淘出真正有價值的資訊,要浪費我們非常多的時間。因為刷存在感,我們陷入存在危機。
如果你不進入某一個圈子,不刷存在感,你就可能沒有任何朋友。當朋友被網絡化之后,虛擬的友誼(圈子)代替真正意義上的人際交往,你在虛擬的微信朋友圈或者QQ群中如果不確立自己的存在感,那么你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存在感也會大打折扣,或者說你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存在感是以虛擬世界的存在感為依托的,這看起來非?;恼Q,因為完全違背辯證唯物主義,但這就是當今的現(xiàn)實。
一個網絡社交圈子里,往往人滿為患,一分鐘可以產生幾十條信息,那真是一個人頭攢動、唾沫橫飛的世界,但那個世界的喧囂和浮華對于喂養(yǎng)心靈來說,不具有任何營養(yǎng)(也許我比較武斷),但在現(xiàn)實中,當大家都埋頭在手機中的世界時,你甚至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找不到。
然后我們就明白了,我們在虛擬世界刷存在感,在現(xiàn)實世界卻喪失了交流的沖動和熱情。我們的存在感正在被虛化,被網絡和媒體綁架。我們的存在感其實已經衰變?yōu)橐环N簡單的“露臉”,只要能“露臉”,我們就感覺歡欣鼓舞。于是我們拼命在微信朋友圈中發(fā)段子,在QQ群中胡言亂語,為了博得點擊率我們以丑為美,甚至以訛傳訛,或者編造謊言或者語驚四座來引爆一些語言的臟彈,以期震撼人的神經。我們的存在感已經無涉山河大地、柴米油鹽,無關善與美、廉恥與誠信,人的高貴已經蕩然無存,我們已經退化為一種野蠻的獸類,我們的存在感純粹是為了“求名”和名帶來的豐厚利益。
看起來,我們生活得熱熱鬧鬧,風風火火,但那只限于一個個孤立的小圈子,只限于一個個虛擬的網絡世界。在現(xiàn)實世界中,我們變得越來越麻木不仁,對他人的痛苦視而不見。我們幾乎成了現(xiàn)實世界的隱身者,我們的身上,穿著隱身衣,這隱身衣讓我們在現(xiàn)實世界中已經無法看見彼此,只有在網絡的照耀下,才一個個現(xiàn)形,從一個個孤立的門口進入,然后將身后的門板緊緊關死。我們在一扇扇相互封閉的門里面高談闊論,殊不知我們其實是在自己建造的監(jiān)獄中活著,并洋洋得意。
這時候,我想起道家的不存在感,并感覺那是多么高明。當虛擬的存在感將人異化,并成為網絡或者媒體的奴隸時,我們?yōu)楹尾粡倪@種虛擬狀態(tài)及時抽身,以一種不存在感更確切地說是一種更本真的存在感重新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世界?我們變成了大自然的一蟲一蟻,或者如莊子言,一以我為牛,一以我為馬,我們不再去刷存在感,也不會有人關注我們,似乎是默默生,默默死,但在這默默中,我們找到了生命的真正依托,那就是山河大地,柴米油鹽,友誼,愛情,親情,信任,助人,哲學,宗教,信仰,藝術,詩。
老子說:“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泊”是淡泊寧靜;“其未兆”是不炫耀自己。老子說,在眾人都熱衷于刷存在感時,我獨以不存在感,獲得生命真正意義上的存在感。那種存在感,用莊子的話來說,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博大得驚人!
(編輯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