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玉
【內容摘要】德國著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教育工作總結下來就是兩個字:德育?!彼刭|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點,而政治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本文結合實踐探討了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 德育滲透 道德教育 策略
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伴隨著人性的冷漠和道德失范,作為奮斗在教育事業(yè)第一線的教師,有責任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題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新課改要求學生德育和智育的協(xié)調發(fā)展,政治學科是與德育教育有直接聯(lián)系的學科,因此政治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是十分有必須的。
一、言傳身教,把握高中政治德育基礎
第一,言談舉止。作為教師要首先律己才能律人,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做則,為學生樹立榜樣。對學生來說,教師的話語、眼神、動作、笑容、以及手勢等都有特殊的含義,教師用她的言行舉止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學習尊重他人,真誠待人。例如:學習《實現(xiàn)人生價值》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說一下自己是如何實現(xiàn)人生價值,這種學習方式不但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迅速掌握新知識,而且可以了解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方法,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早日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同時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情義,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通過面部表情、手勢、形體語言等將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又要通過音量、語調、語速,將內心對該事件的評價傳遞給學生,學生受教師的影響,不斷進步,完善自己,最終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例如:學習《政治生活》時,可以與“釣魚島”相結合,通過激烈、憤慨的語言表達對日本侵華的強烈譴責,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
第二,知識素養(yǎng)。知識素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備要素之一。教師的德育教育課程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各方面的內容,如化學反應、物理現(xiàn)象、詩詞歌賦、以及電影、書籍觀后感等,因此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知識素養(yǎng)。通過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產生欽佩之情,從而提升自己的感染力和號召力,以便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
二、結合生活,優(yōu)化高中政治德育途徑
第一,將課本內容與新聞熱點相結合。高中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是課堂學習,而課堂學習又以課本學習為主。德育的教育僅僅依靠書本是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的,還必須滿足新課標的要求,與實際生活,尤其是新聞熱點相聯(lián)系。例如:學習“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時,立足教材,結合新聞熱點,分析為什么要堅持從嚴治黨和反腐倡廉的理念?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直觀感受和體會,另一方面促使學生關心國家大事。
第二,將課本內容與社會現(xiàn)象相結合。社會現(xiàn)象是高中政治教育的集中體現(xiàn),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內容。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經(jīng)常會結合社會現(xiàn)象,告訴學生什么是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例如:在學習“正確的消費觀”時,向學生介紹了“月光族”、“金錢至上”的不良社會現(xiàn)象,鼓勵學生討論其危害,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三、貼近學生,凸顯高中政治德育目標
第一,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應試教育下,我們無法將學習的重點放在政治教育上,因此很少有學生關注其道德素質的發(fā)展。我們一直呼吁教學中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政治教學亦是如此,雖然有一定的困難,但卻是非常必須的,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化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效率,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平時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向學生灌輸一些有深意的思想,如“生命是段沒有規(guī)律的交響樂,刺激與風險同在,安定和平庸相隨。”“組其嫉妒別人,不如,放平心態(tài),改變提高自我?!薄叭松牡缆窂奈从羞^筆直,都是彎曲的。要經(jīng)歷無數(shù)的挫折,從幼稚到成熟,從失去到得到,從幼到老?!睂W生要注意自己的思想發(fā)展,從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
第二,以學生為本。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但是這種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因此教師需要大膽創(chuàng)新出新的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中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從而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針對性的制定輔導方案,提高學習效率,保證教學質量,促進教學發(fā)展。例如:學習“世界文化多樣性”時,讓學生搜集各國的代表文化,如美國文化:華爾街、百老匯、自由女神像、哈佛大學等;中國文化:孔子、兵馬俑、瓷器、絲綢等;英國文化:白金漢宮、牛頓、莎士比亞、維多利亞女皇等。學生在課堂討論并且分享這樣國外多樣化文化的過程中,教師要留心觀察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政治教學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多方面探索素質人才。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這個過程中,要逐步滲透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要貼近生活、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鼓勵學生將學到了的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