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好
治理校園欺凌,學校要有一定的懲戒權
梁 好
不久前,北京中關村二小學生李陽家長的《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一文發(fā)布到媒體后,引爆輿論場。眾說紛紜,有認為是學生間的玩笑的,有認為是校園暴凌的。如何看待此事件?學校、社會該如何做?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發(fā),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教育問題與社會問題。治理校園欺凌,教育部聯(lián)合中央綜治辦等8部委下發(fā)了《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一些中小學校也通過舉辦專題講座、主題活動,實施月報制度等措施嚴格保證了有效落實。
當前,學校對學生的懲罰權限界線模糊,難以界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面臨輿論壓力以及嚴肅的問責。一旦出現(xiàn)欺凌事件,學校唯一可用的武器就是批評教育。眾所周知,對于實施欺凌行為的學生,這樣的批評教育很難奏效,更難產生一定的威懾作用。
要從根本上治理校園欺凌,必須給予學校一定的懲戒權,通過法律的手段,嚴厲治理校園違法行為。校園欺凌事件的違法性質不言自明,并不能因為責任主體是未成年人而網開一面,法律的寬容實質上是對犯錯學生的縱容,不僅給學校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而且會將犯錯學生引入歧途,以至于積少成多,在違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對此,西方發(fā)達國家的一些學校管理措施很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方帆在他的著作《給學生無限可能——細說美國教育》一書中描寫了美國公立高中管理學生的方式。美國的高中均有學生管理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全部具有法律效力,而且都能通過法律方式來實施。如一個學期累積三次曠課,家長可被判罰25萬美元或徒刑六個月。在學校財物上面亂寫亂畫,可被判徒刑六個月。以侮辱性語言在網絡或者現(xiàn)實中辱罵他人超過三次者,可被罰停學處分或承擔更嚴重的法律后果等。
使用法律來管理學生,就是美國公立學校學生管理的核心原則。在實施依法治國,推進依法治教的過程中,學校教育需要強硬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教育權、懲罰權應當是法律賦予教育者的基本權利,而對校園欺凌治理工作,更需要系統(tǒng)而嚴格的法律制度予以約束,如此,才能真正使治理工作強硬起來?!?/p>
(作者單位:安徽宿州市埇橋區(qū)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