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 學生是教學中的重要因素,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是成功教學的基礎。本文對學生分析的具體流程和策略進行了說明,并通過案例展示說明了學生分析的具體操作方式及其策略。本研究旨在幫助教師明確學生分析的具體操作,為教學有效性提供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學生分析 意義 內容 策略
在我國,課堂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場所,是教學中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的基本環(huán)境。因此,教師對課堂教學因素的理性思考將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產生積極的作用。
在課程教學理論的發(fā)展中,人們對于教學因素的界定和研究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曾經出現了教學三因素說、教學四因素說、教學五因素說、教學六因素說、教學七因素說和教學因素三三構成說。以上所有的學說的共同認識是任何教學活動都包括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三個因素(裴娣那,2007(4))。
筆者認為課堂教學包括三個相互關聯的因素,即“人”因素、“物”的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具體來講,人的因素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因素,他們是教學中最具活力、最積極的因素,他們是有血有肉的生物體,具有自然性,他們是能夠感知世界、認知世界的主體,具有認知性,同時,他們的一切活動都在群體中發(fā)生,與群體的各種聯系是其生命延續(xù)的重要因素,具有社會性。筆者將對學生分析的意義、內容和策略進行說明,期望為教師的學生分析提供具體的建議。
一、學生分析的意義
學生是一種專門的社會角色,是專門從事學習的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對象,更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從教育環(huán)境看,學生是教學中核心因素之一,是體現教育目標要求、實現教學目標價值的關鍵因素。學生分析是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前,對學生特點進行的描述和界定。學生分析在內容上涵蓋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包括學生年齡描述、學生知識水平描述、學生語言能力描述等;學生學習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學生心理特點分析、學生學習能力分析、學生學習風格分析、學生學習行為分析等。
學生分析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實現課堂教學成功實施的前提條件,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二、學生分析的內容
學生分析是英語教師必備的普通教育教學素養(yǎng)。在實踐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學生分析策略的實施要求教師至少具有或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教師要有一定的學生心理知識,如教育心理學知識,如中學低年級段的學生心理特點、學生的能力傾向性及課堂事件處理的知識,如偶發(fā)課堂事件如何應急和處理;學生心理分析方法知識和技能,如學生心理分析的流程、分析的技巧等;二是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學科教學知識和能力。
學生分析在內容上涵蓋與學生身心相關的多個方面,總體上講,學生分析包括學生認知能力的分析和學生社會情感的分析兩個方面的內容。學生認知能力的分析包括學生心理特征分析、學生知識水平分析、學生語言能力分析和學生需求分析四部分;學生社會情感分析包括學生學習狀態(tài)分析、學生群體活動分析及學生情感發(fā)展需求分析三個部分,具體構架如下圖所示。
在一般情況下,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心理特征包括學生的認知特征(學生是如何加工信息的),學生對于世界(包括自己)了解的程度和方式,例如學生的自我認同、接納,學生的學習歸因方式等。筆者以學生學習歸因為例進行說明。
學習歸因是學生為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尋找原因的心理過程,一般認為學生歸因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重要影響。按照心理學的研究,學生歸因一般包括能力歸因、運氣歸因、努力程度歸因、天賦歸因、興趣歸因等,如果學生將學習成果歸因于外在的因素,如運氣,那么學生傾向于放棄努力。如果興趣成為原因,則學生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興趣加以改變。
三、學生分析的步驟和材料
學生分析過程主要經歷描述現象,探尋規(guī)律,發(fā)現特征,進而形成教學推斷和決策等過程,在形式上與科學研究的定量與定性研究相似。
從學生分析的具體過程看,學生分析包括確定對象、搜集資料、定量描述、定性分析、形成推斷等過程。
在確定對象階段,教師可以針對教學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進行遴選,從認知能力和社會情感兩個大的方面確定具有代表性的學生。認知能力是學生知識記憶、理解及應用等方面的能力,比如語言水平特別好的或者語言水平差的。社會情感指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積極性和動機等表現,比如性格孤僻、不善言談的學生,特別活潑、積極性高漲的學生等。確定對象階段是學生分析的基礎,教師要堅持“點面兼顧”的原則,為以后描述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奠定基礎。通常的做法是按照某一標準分組后隨機抽取。以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分組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在搜集資料階段,教師采用多種方式對遴選的具有代表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如談話法、測試法、同伴調查法、錄像法等,搜集學生的作業(yè),測試成績,同伴評價、教師鑒定、家長反饋等信息,然后進行各個方面的歸類整理,對學生心理特征、學生知識水平、學生語言能力及學生學習需求等歸類。
資料完成歸類后,教師要進行歸類情況的描述,形成文字報告,報告是關于學生成長中各個方面的事實描述,為定性分析打好基礎。完成后,教師對具有代表性的學生的典型性的特點進行歸納,并運用教育心理學、普通教育學及自我的教學經驗進行定性的分析,對學生的特點從知識水平、認知風格、學習能力等各個方面進行分析,最后形成結論。
參考文獻:
[1]裴娣娜.教學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