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老年大學 張馨月
如何教好老年聲樂基礎課
□吉林省老年大學 張馨月
1.讓學員形成正確的聲音概念
學習聲樂的目的是盡量多地掌握一些技巧,把原有的聲音美化。那么怎樣的聲音是好聽的呢?這就是聲音形象或稱為聲音概念。無論什么樣的音色,只要唱出的聲音是動聽的,就是對的。老年學員初學聲樂時對聲音的好壞和發(fā)聲技巧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不可能把聲樂演唱技巧運用得很自如、演唱得很完美,教師就要通過學習讓他們在腦海里、聽覺上形成一個正確的聲音概念。有了這個正確的方向,并不斷為之努力,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對今后的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師應該怎樣讓學員形成正確的概念呢?
(1)聲音概念的正確要靠聽覺來辨別,讓學員理解內心聽覺和實際聽覺的區(qū)別是非常重要的,這有利于提高學員模仿的準確性。自己的耳朵聽到的自己的聲音,與音響和別人聽到的聲音是不同的。要讓別人聽到的是明亮、圓潤、穿透力強的歌聲,自己的耳朵聽到的應該是偏暗、偏小、偏遠的歌聲。這種感受可以通過教師示范以及學員互相聽唱來體會。
(2)正確的示范是學員對聲音概念最直接的感受。教師應該經常示范,讓學員先模仿,通過模仿來領會和體驗演唱方法的運用。教師除了要示范正確的,還可以模仿各種錯誤的唱法,目的是讓學員從正確與錯誤的對比中更深刻地體會什么是正確的聲音概念,這樣有助于讓學員結合自身問題加以改正。
(3)通常初學者會認為練聲僅僅是為了開嗓子,其實不然。練聲是聲樂學習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習唱歌方法的重要輔助手段。初學者可選擇最基本的練聲曲,音程小、音符少、音域窄的練聲曲有助于學員們更好地運用演唱技巧。練聲比歌唱有規(guī)律,因此在訓練上要求相應更嚴些,練聲過程中應不斷糾正練聲曲中的發(fā)聲錯誤。
(4)帶領老年學員多聽各種演唱資料,感受不同歌唱家、不同唱法在聲音位置、氣息、共鳴等方面的區(qū)別。
(5)要求學員先想再唱,因為人的行為都是在心理活動的支配下進行的。讓學員提前想好聲音形象,想好怎樣運用所學方法,以積極、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來調節(jié)自身歌唱發(fā)聲器官的運動,然后再開口唱,如此才能更快取得良好的歌唱效果。
2.使用準確、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教學
剛接觸聲樂的老年學員,拿起一本關于聲樂理論的書,可能會看不懂,無法理解“氣沉丹田、打開喉嚨、頭腔共鳴、高位置”等聲樂術語。聲樂的學習是比較抽象的,理論學習的目的就是努力把看不見、摸不著的聲音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感受,把書本上抽象的理論變成現實生活中可以感受得到的東西。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多采用形象的比喻,以及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授課,以便學員更準確地體會歌唱的正確方法。此外,要結合老年人的特點,課堂上將說、聽、動相結合,在增強課堂趣味性、生動性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激發(fā)老年學員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1.歌唱前的預習工作
人們常常把歌唱者的演唱稱為二度創(chuàng)作。因此,學唱一首歌不是單純地把旋律唱準、歌詞背會,還應該注意歌曲的內涵,并充分理解歌曲背景、旋律進行、歌詞內容所要表達的情感等。
(1)旋律的進行可詳細地被分為上行音和下行音、連音和跳音等唱法,并通過不同的旋律線條來分析、體會演唱方法中氣息共鳴的不同。
(2)語言上應強調正確的吐字,特別是母音的準確。說話中的鄉(xiāng)音在唱歌中一定要去掉,要求字正才能腔圓。演唱前可以按歌曲的節(jié)拍朗誦歌詞,讓“說”變得夸張些,有起伏、有感情?!罢f”得好才能唱得好,從而達到唱和說一樣的自然清楚。
2.音樂的藝術處理
唱歌不是唱音符,也不是“和尚念經”,唱出歌曲的內涵才是歌唱的最終目的。一首歌的內涵可以通過強弱對比、律動感、韻味等表現出來。在演唱的過程中,幫助學員們分析歌曲的強弱,包括起音、收尾、漸強、漸弱、旋律上的重音及語氣上的重音等,強調音樂的流動性。要告訴學員,音樂的流動首先是心理上的流動和氣息上的流動;歌曲的韻味就是音樂的特色。不同唱法、不同民族的音樂都有不同的特點。
教師可在學員演唱結束后總結性地指出一些問題,但更重要的是要逐字逐句地幫助學員分析、講解歌曲。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求學員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實踐。這樣的教學不僅能豐富課堂內容,更有助于學員們今后在學習歌唱中舉一反三,更好更快地掌握歌唱方法。
歌唱是為了表現音樂的美感。學習演唱方法與培養(yǎng)音樂感覺應該同時進行,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歌唱“聲情并茂”的最高境界。
1.有一個好的歌唱狀態(tài)才能唱出好歌,好的歌唱狀態(tài)首先是好的精神狀態(tài)。因此教師首先應做到帶著積極性、興奮感給學員上課,因為教師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學員的學習積極性。
2.無論是講解理論、練聲,還是演唱歌曲,都應該不斷強調音樂的表現力。正確方法的運用有助于音樂的表現,良好的樂感又有助于方法的正確運用。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總之,聲樂基礎課的教學不是枯燥無味的理論課,也不是簡單的唱歌課。老年聲樂教學更應該循序漸進,教師要努力把聲樂課堂變成通俗的對話課堂,變成科學性、實踐性、趣味性相結合的藝術課堂。
天津市老年人大學揮毫潑墨贊《規(guī)劃》
李增亭
王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