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食鴨有悠久的歷史?!蹲髠鳌废骞四辏骸肮湃针p雞,饔人竊更以鶩。”鶩,就是家鴨。這里的“公膳”,并非指襄公的飲食?!肮拧笔侵盖浯蠓蛟诔⑥k公時的工作餐,類似南北朝時的客食和唐代的堂餐。廚子偷偷將雞換成鴨,對大夫膳食的規(guī)格降低了標準,于是大家很不滿,不吃鴨肉,僅吃了一點肉汁??梢婙喸谙嫔系牡匚徊蝗珉u高貴。
古時北方吃鴨的機會不如南方多,制作方法也簡單些。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在飲食方面記敘甚多,葷食中除了羊肉和魚類菜肴之外,就是雞和鵝了,比鴨要多得多。但在《夢粱錄》和《武林舊事》中,鴨的菜肴就多了起來,可見臨安與汴梁在飲食上的差異。僅以紹興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張俊第的膳食安排為例,就有脯鴨、鴨簽、蓮花鴨簽和野鴨數(shù)種,說明鴨菜也是上得席面的佳肴了。
北京烤鴨聞名海內(nèi)外,但它的歷史卻并不長,便宜坊和全聚德都是創(chuàng)辦于清末,兩者所不同的是一為燜爐烤鴨,一為掛爐烤鴨。“烤”是后來的名稱,可以說與烤肉宛和烤肉季一樣, “烤”字都是應運而生,烤肉應為炙肉,而烤鴨則為燒鴨了。《說文》無“烤”字,這是后來的演化,就像今天粵菜中的“焗”字,慢慢地也就約定俗成了。燒鴨本是清代的宮廷菜,是后來才傳入民間的。清末同治年間,河北冀縣人楊全仁先是買下一家干鮮果鋪子,又聘請了在宮里做過燒鴨子的廚子,經(jīng)營起燒鴨來。由于原來的干鮮果店與果園有聯(lián)系,楊全仁就想出了用果枝為燃料來燒鴨子的辦法,果枝點燃后氣味芬芳,燒出的鴨子有果木香,于是名聲大噪。便宜坊在前門外鮮魚口內(nèi),是經(jīng)營山東菜的館子,雖然技法與全聚德有別,但燒鴨的效果及吃法與全聚德差不多。今天看到的燒鴨吃法大多是用荷葉餅抹上甜面醬,再夾上片好的鴨片與羊角蔥同吃。其實早先也用特別的兩層皮的芝麻燒餅夾著吃,除了甜面醬外,還有蒜泥、白糖和黃瓜條。用黃瓜條多在冬季,那時沒有今天的蔬菜大棚和地膜種植方法,黃瓜都是洞子貨,說是一兩銀子一條太夸張,但也確實價錢不菲。冬日里黃瓜條的清香不但可以解膩,也顯得名貴異常。
舊時吃燒鴨子前,店中伙計總要拎著一兩只鴨子到顧客面前,附帶一支尖頭的銀扦子,先讓顧客看看鴨子的新鮮程度,再把銀扦子交到顧客手中,讓顧客用銀扦子扎扎鴨肚子,看看鴨子的肥瘦,不論你是雅座兒的客人還是散客,一視同仁,這套儀式總是有的。
梅蘭芳先生曾在《舞臺生活四十年》一書中記述了在前門外演出后,用燒鴨絲兒燴餅做夜宵的事。這種燴餅在五十年代仍有售賣,餅是用荷葉餅切成細絲兒,并不真的下鍋燴,而是放在笊籬上用滾開的鴨湯浞,浞軟、浞透后放在碗中,再兌入鴨湯少許,餅上放些燒鴨子切成的細絲,一碗燒鴨絲兒燴餅就完成了。這種燴餅吃起來湯濃,餅筋道,鴨絲兒分明,顯得十分清爽。
鴨子的吃法很多,紹興、杭州一帶擅做八寶鴨,是將湖鴨洗凈開,在鴨肚子里放入糯米和切成細丁的火腿、香菇、開洋以及蓮子、筍丁、芡實、白果等,最后用線將鴨皮縫好,放入砂鍋中,加紹酒、少許醬油燉到爛熟為度。近讀民國初年紹興沖齋居士的《越鄉(xiāng)中饋錄》,提到八寶鴨子宜用金銀蹄同燉,所謂金銀蹄者,即是鮮豬蹄筋和火腿蹄筋,老鴨需用二蹄,嫩鴨則只需用火腿蹄髈即可。書中還提到筍丁絕不能以茭白丁代替。我家做八寶鴨是選用三斤多重的湖鴨,不可過大,也不能過小,絕不能用北京鴨或填鴨替代。八寶鴨也稱糯米鴨,做成后是餡香肉爛,鴨肚的內(nèi)容物尤為受歡迎。
譚家菜中有一道出名的柴把鴨子,確是美味。制作方法是先將鴨子蒸熟,去骨留肉,切成五分寬、三寸長的長方條,再用溫水將寧波苔菜泡軟洗凈,將火腿、冬筍、冬菇也切成同樣大小的長條,最后取主料鴨條與輔料火腿、冬筍、冬菇各一條用苔菜捆好,碼放在深盤中上鍋蒸,蒸后潷去湯,淋上雞油勾好的明芡即成。這道菜形如柴捆,因此名為柴把鴨子。由于工藝復雜,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吃到了。
香酥鴨是一道很普通的館子菜,制作簡單,方法是先將湖鴨開膛洗凈,在作料中稍喂一下,然后在油鍋中炸成金黃色,食用時先切成塊,再拼成整鴨狀上桌。工藝雖簡單,關鍵在炸的功夫和油的熱度,掌握不好,就很難達到既香且酥的效果。過去我家家廚擅做一種鍋燒鴨,是先將鴨子抹上作料上籠蒸透,使鴨子的油脂外溢,蒸后潷去湯和鴨油,晾涼后用干布盡量吸去鴨子身上的水分,再下油鍋炸成金黃色,剁成塊狀后組合成整鴨形狀裝盤,吃時蘸著花椒鹽。這種鍋燒鴨外焦里嫩,肉質(zhì)較香酥鴨細膩,吃起來糯軟鮮香,鴨肉絕不會有發(fā)干發(fā)柴的口感。
北京舊時把葷菜熟食稱之為“盒子菜”,據(jù)說這個名詞的來源是與貢院科場有關的,科舉制度廢止之前,各地考生云集北京應試,入場前要準備好兩三日的飲食,除主食之外,要預備一些現(xiàn)成的熟食佐餐。這些菜肴是裝在考生各自的提盒之中拿進考場的,不外是些熏魚、醬肉、小肚之類。后來雞、鴨類也入“盒子菜”,如熏雞、醬鴨之屬。東四牌樓西、豬市大街東口路北的普云樓做醬鴨出名,鴨呈黃褐色,光澤鮮亮,皮軟肉嫩,咸淡相宜,每日現(xiàn)做現(xiàn)賣,絕不賣隔日的醬鴨。如果買半只醬鴨,伙計會利利落落地為你剁開,再拼成半只的原形,用干凈荷葉一包,外面系上馬蓮草。如果買的品種多,伙計會將各種荷葉包兒放入一個蒲包兒之中,上面覆上普云樓的紅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