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軍
如果沒有這場駭人聽聞的大爆炸,人們依然還沉浸在喧囂的俗世之中,任生命和精神在不斷地麻木著。在讀了何建明僅用三個月完成的紀實力作《爆炸現(xiàn)場》后,不由得對他這部“用力最多,用心最精”的作品由衷敬佩起來。可以說,這是一部悲壯感人的大書,一份帶著遲到的感動,一面精神飄揚的旗幟。
就創(chuàng)作本身而言,《爆炸現(xiàn)場》一書無疑有著很強的敘事濃度。以文字與畫面結合的沖擊,來表現(xiàn)著大爆炸后的觸目驚心;以內涵的先鋒性,來反思當下社會光鮮富足的另一面;以關注精神和社會的筆觸,來寫著生死之際的無畏大義。這種更為真實的寫作,濃烈哀婉、具體可感、情感飽滿,始終充滿著心靈的救贖和沉重,彰顯出深遠的敘事魅力。尤其是細微體察下的多重的蘊含,不僅為本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也從不同角度審視了消防官兵的生存環(huán)境和生命意識,大寫了消防官兵最具正能量的精神價值。作為本書著力表現(xiàn)的核心,這種真切、厚實的生命體驗,讓人不由自主地沿襲著天津8.12大爆炸后的這條敘事線索,通過濃濃的煙霧彌漫,強烈地感受到一群穿梭于城市中的逆火英雄,用生命的悲壯譜寫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壯麗圖景。
生死瞬間,除了逃亡,便是死亡。這是爆炸現(xiàn)場的威力和殘酷。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天津8.12大爆炸產生的總能量約為450噸TNT當量。其中有165人遇難,8人失蹤,798人受傷,直接經(jīng)濟損失人民幣68.66億元。視域之中的慘烈,有著太多無法言說的悲壯,可何建明在敘述中并沒有刻意去回避或繞開需要直面的現(xiàn)實問題,一味地以慘烈來提示人性的丑。相反,他通過與一位位爆炸現(xiàn)場幸存者的交談,真實的記錄下了深層次的社會熱點,在蕩氣回腸、令人感動中揭示出不同的思考。眾所周知,審美是需要距離的,一個個鐵骨柔腸、豪氣干云的故事,在特定的時空中看起來仿佛就是一遍遍的重復,其實有著很強的內在敘事技巧,不乏創(chuàng)作者的苦苦探索與不懈追求。作者獨特視角和敏銳的目光,把無情的現(xiàn)實生活予以散點透視,最終讓作者以大量豐富、詳實的內容,真實記錄下了天津8.12大爆炸的現(xiàn)場。對逆火英雄的敬重與熱愛,都在字里行間流露出關注現(xiàn)時代的精神意象。不難看出,這樣的感覺讓作者并非將自己和讀者置身于事外,而是摒棄了簡單化、模式化的處理手法,毅然身臨危機四伏的爆炸現(xiàn)場,盡可能地讓作品忠于現(xiàn)實,忠于作者的所思所想,用筆觸真實地書寫了消防官兵不畏生死的偉大精神。我以為,何建明并不是基于這個重大突發(fā)題材才有了動筆的沖動,而是出于作家的責任和深切憂患。他沒有刻意去追求宏大的敘述話語和情節(jié),卻以另種心動向讀者展示出切近現(xiàn)實的細微體察。如,復活的“燒焦人”巖強,有想逃命卻不能的周政委、有特別死亡的特勤隊指揮員江澤國、全身纏遍紗布的張超方,還有張夢帆、葉京春……
以這樣的方式來透視大爆炸的內在視界,力求進一步強化理想與現(xiàn)實的建構,深入挖掘獨特的藝術感受和升華思想,最終以自覺的反省來獲得自我的觀照。作者站在這樣一個充分了解消防官兵的切入點上,創(chuàng)作更富有張力。這樣帶著真實生命體驗的文字,寫進了作者的感覺和情緒,寫出了英雄的偉大與悲壯,如箭鏃的冷光在錯綜復雜的矛盾交織中不斷刺痛著人心。可以說,本書無論是采寫的速度,還是主題的反映,都讓青春意象下的人物塑造始終有情有義、有梭血有角,不失熟悉和親近的審美效應。
于何建明而言,用細節(jié)的觀照來表現(xiàn)人物、命運的質感,有著內在的情懷,最重要的是將人物完全置于大爆炸的特殊語境中,通過探視內心來直觀地加以感受,深情表達出了對56名消防隊員葬身火海的悲憫。豐富、廣闊、審慎地講述了消防官兵逆火中重生的感人故事。在火光中升華了人性和品質,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了最真誠、最真摯、最親切的軍人形象。作者不枝不蔓的文字節(jié)制與敘述,給人感覺非常冷靜、沉著,尤其用現(xiàn)實題材表現(xiàn)生命的獨特體驗時,豐富的細節(jié)更是功不可沒。如在表現(xiàn)消防隊員張大鵬時:“越接近爆炸核心區(qū),腳下的路越難走。幾乎都要走一步退三步?;饎荽蟀。「鞣N物質都在燃燒,越燒越烈,鋼鐵和車胎燒起來后,就是滅火器也非常難撲滅的,更何況當時我們的消防車還不能接近現(xiàn)場?!睙o法想象這該是多么慘烈的情景?甚至連汽車都被燒毀、集裝箱炸變了形。火海中爬出來的楊光至今想起來就是后怕:“當我意識到全中隊的干部中就可能剩下我時,心想,為了其他可能活著的戰(zhàn)友,我必須爬出爆炸現(xiàn)場,與其他戰(zhàn)友一起活下去。意識到爆炸現(xiàn)場和戰(zhàn)斗車輛四周找不到一個活著的戰(zhàn)友時,這份意識強烈地支撐著他渾身是傷的身體,朝大火的相反方向艱難地前進著。”自然,這些活著的人是幸運的,然而那些逝去的人呢?分局局長劉峰、支隊長陳嘉華、中隊長梁仕磊、指導員李洪喜、排長唐子懿,還有趙勇等等。也許只有經(jīng)歷了爆炸現(xiàn)場的人,才知道那一刻人與人之間復雜的情感的心思,才會明白戰(zhàn)友間的真情,在戰(zhàn)場上表現(xiàn)的最熾烈、最真摯、最親切。
當過兵的何建明,自然對軍營有著深刻了解,所以在寫消防隊員時非常得心應手。在這部作品中,人物的外在形象始終都那么可敬、可愛、質樸、真實。作者并沒著重通俗文學的表現(xiàn)方式,放棄掉思想和內涵和藝術的完美,始終聚焦在這群英雄的心靈史上,在這些文字中探尋消防隊員生存的本質意義,反映著他們樸實的形象。深刻的思考,是從靈魂深處的挖掘;理性的關照,是流淌在內心深處的憂患。那從此無人接聽的手機,那最后一條發(fā)出的信息,那“無論是生是死,一定要把你從廢墟里帶出來”的信念,就這樣在歲月的哀嘆中定格了,傳遞出攝人心魄的崇高品質,職責面前毫不畏懼的性格?,F(xiàn)場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足以讓人動情、動容、動心。作者簡樸而凝練的筆下,寫盡了現(xiàn)場不堪入目的現(xiàn)狀,還原出天津8.12大爆炸的現(xiàn)場情景,出色地完成了本書的主題提煉和敘述空間。
在這個繁華的社會,時刻都需要英雄或者英雄的品格來捍衛(wèi)尊嚴正義。逆火英雄的大寫人生,述之不盡的是人間真情。雖然他們在烈火中永遠地逝去了,留下的卻是蕩氣回腸的壯舉。確實,在這隨時都會面臨死亡的崗位上,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55秒的戰(zhàn)斗準備過程,對這群年輕的消防戰(zhàn)士來說,既是職責,也是激情和沉重;是生與死,也是英勇與無畏。這平凡中的偉大,是對于人性的洞察,是對于這個社會的心驚肉跳的書寫,重重地寫出了堅定的信念和作風。
立足于復雜社會背景的敘述,讓平常的敘述中無疑多了份感動和難得的記憶。這種崇高中的悲壯,展現(xiàn)出的是犧牲和付出,喚起的是人們對于消防官兵的向往、敬仰。寫意造像之下,更有著人性化的尊重與張揚。作者之所以要對這些平凡的官兵給予關注,是想在鮮活而深刻的啟示中,提出了現(xiàn)實的社會問題,讓人重新重視,并期盼著能夠解決。另一方面,這部作品中始終是以雙重的視角來完成著爆炸現(xiàn)場的觀瞻。一是作者自己的視角,不失真的描述下是赤誠、善良的心靈;一是消防員不同的視角,不失神回憶中是深刻、沖擊的力量。兩者相互疊印,表現(xiàn)出的作者對爆炸現(xiàn)場的直視記錄,在思考和反思中讓人感覺到大爆炸帶來的慘不忍睹。
如果說,大爆炸只是作家設定的一種背景,那么何建明對于現(xiàn)實題材的創(chuàng)作,本就是作家無法回避的課題。我們知道,作為對于人類、社會的生存現(xiàn)狀的關照,紀實類作品因直面現(xiàn)實問題更容易受人關注。與國家、民族、社會息息相關的重大題材創(chuàng)作,素來都是以最現(xiàn)實的題材來撥動著最豐繁復雜的神經(jīng),深邃地表露著對于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批判??梢韵胂?,灰燼與血肉,火光與濃煙,殘破與不堪,都注定要成為作家筆下最富力度的表現(xiàn)。為什么《爆炸現(xiàn)場》這部作品讀起來真實感很強,而且又不斷地接近著讀者的內心呢?最為特別之處是始終貫穿于全文的真情實感和文字的品格,在平緩中流水一般娓娓而來,震撼著人心的同時表達著一種憂患和思考。這也是作者對于重大題材的重新認識與魅力所在。一定意義上,我更認為《爆炸現(xiàn)場》這部災難敘事的沉重書寫,傳播的是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的主流價值。從最根本上強化著人物內在的精神,引發(fā)著讀者的共鳴與肯定,拓展著精神的容量,彰顯著時代主題和特性。
“它常常令我不能入眠——如果你經(jīng)歷了,你就無法不去想那些慘烈的場景和死亡的恐怖鏡頭……”確實,這種跨越了人性的營救,深刻地寫出了消防官兵們雄風鐵血的無畏,營造出情深意濃的精神世界。他們忠于自己的使命,并以此視為自己的尊嚴??墒撬麄円粯佑兄鴥号殚L,一樣有血有肉,一樣要在這個破碎離散的現(xiàn)場需要安慰。正是在這樣的思維和視角挖掘下,作者力求通過描寫氛圍來吸引人,使得主題表現(xiàn)充分,更多了思考和關注,還原出了平實而又高大的靈魂。這種內心和靈魂深處的反省式挖掘,可以視為一種無聲吶喊,也讓人清晰地看到了變革時期的時代烙印,折射出的是現(xiàn)實下的真實面對。某種意義上,這是一種立場的表達??此茖懲庠冢嗟氖蔷?;看似寫爆炸,最終是想通過采訪來追根溯源,探尋問題的本質。撞擊與交錯下的獨到審視,真實寫出了不同人物的內心差異,無論是溫暖的流暢,還是冰冷的存在;無論是慘不忍睹的現(xiàn)實,還是生存下的幸運,都特別符合著文字的創(chuàng)作表達與欲望。最終以對于逆火英雄的無比敬意,詮釋出人類堅不可摧的強大精神,清醒地反映出現(xiàn)實生活的基本立場。
“我想認認真真地發(fā)問:天津大爆炸這樣的事還會不會再發(fā)生?可以肯定的是:它不太可能再來。但還有一點也是可以肯定的:類似的、不同形態(tài)的‘大爆炸隨時可能發(fā)生。這又是為什么?”比較欣慰的是,2016年11月9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分別對8.12大爆炸的24名責任人和25名相關職務犯罪被告人進行了公開宣判。那些受到繩之以法的人自然是可悲的,只是他們從這樣的悲慘中又能夠感受到什么呢?這種深刻有著作者對罪惡的敘述,對人性丑惡的拷問,真的是頗具豐富性、復雜性。毫無疑問,何建明對生死歷程的敘述,完全基于對生命的尊重和體現(xiàn)。
作家沒有去虛構想象,文化生色,而是在遵循著尊重現(xiàn)實的基礎上,成功地刻畫出消防官兵內心世界的熾熱、真誠和純凈,不斷、豐富和拓展著對英雄的廣泛關注,演繹出一場良知與正義,生存與死亡的較量。這樣的紀實手法,雖然少了主觀色彩,觸及到的卻是最根源性的本質。以這樣的內容來還原爆炸現(xiàn)場,可以供人們了解當時的諸多未知。在豐富、生動的敘述中,反映出思想和深度的真實魅力。何建明曾說:“《爆炸現(xiàn)場》是他從事非虛構創(chuàng)作以來,完成的最刺痛內心和一部作品?!痹谀撤N意義上,他筆下的文字是特定時空環(huán)境的真實紀錄,是對于強大生命意志的辯證思考。在多重交叉的藝術中呈現(xiàn)出對這個社會中的認知,迸發(fā)出對生活的愛與憎來。這樣自然、自覺的生命體驗,有著超越性的思考和開闊的現(xiàn)代眼光,并非是戴著鐐銬的舞蹈,而是作為見證者的游刃有余。無論是真實地反映生活,還是直面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存在的有法不依,甚至是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問題上,敢于揭示出矛盾焦點和社會的陰暗面。也正是因為出于內心的需要,這部讓這關系到國家、民族的重大社會題材的英雄主義敘事作品,構筑起了宏大場面的俯視。在最強烈的人文情懷和關懷中,讓讀者看到了堅強,讀出了豐富,感知到厚重的文化意義所在。
責任編輯/魏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