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學毅
摘 要:“走班制”分層教學是其中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班內分層”進行教學的復雜與混亂的情況,讓教師的教學過程更加明朗與簡潔,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通過三年的教學實踐和摸索,發(fā)現“走班制”分層教學具有相當的優(yōu)勢和研究意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過闡述“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具體實踐與操作以及問題和原因,積極探索相應的對策和方法,使“走班制”分層教學更加趨于完善,更加適合初中英語課堂的實際運作。
關鍵詞:初中英語;走班制度;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問題與對策
一、引言
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苯逃龖撟鹬貙W生的客觀差異,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充分發(fā)展,提供適宜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使教師的“教”適應學生的“學”。這是相當務實和具有超前理念的。
二、概念界定
“走班制”分層教學首先承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并且以此為前提進行分層,讓同一水平的學生在同一個班,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因“材”的特點和水平程度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調整,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但是它并不是按成績來分“快、慢班”,而是分層教學法中的一種個別化教學模式,又稱為“分級教學”。它來源于分層教學法的研究思路和理論依據,這又是分層教學法的延伸和創(chuàng)新。
三、目的和意義
一方面,實施“走班制”分層教學的目的在于改變傳統(tǒng)班級下進行教學的復雜與混亂,讓各層學生都學有所獲,通過完成不同的學習目標,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使“學困生”逐步克服畏難、自卑心理,能夠愉快的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展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另一方面,將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相當的學生放到同一個班進行教學,不僅使學生之間的競爭有了可比性,而且大大提高了上課效率。教師要制定適合該水平學生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更全心地投入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與教學提高中,使教學過程更加明朗與簡潔,從而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具體實施辦法和方案
1.了解現狀,分析學情
筆者任教的是一所市直民辦初中的兩個創(chuàng)新班,共有60名學生,生源主要來自城區(qū)外的各縣市公辦小學,其中男生45名,女生15名,男女比例不協(xié)調,由于男生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特質,大部分男生的英語基礎較弱。通過開學初的英語學習情況調查表顯示,有60%的學生有3年以上的英語學習經歷,有20%的學生參加過課外補習,英語較好。但調查還顯示約有50%的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40%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考試,還有15%由于忽視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英語基礎幾乎為零?;谶@樣的班情和學情,筆者決定采用“走班制”分層教學進行教學改革。
2.教學對象分層
(1)分層條件
進行“走班制”分層教學,首先需要重新編制課表。由于大部分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往往語文也不理想,加上語文區(qū)分度低的學科特點,即使同一班級學生層次有差異,影響也不大,所以將英語和語文課相搭配(同為一二節(jié)或三四),將數學和科學相搭配(同為一二節(jié)或三四)。其次,要得到家長和學生的支持,讓他們對“走班制”分層教學過程以及意義有明確的認識和了解。打破固有觀念,從“快慢班”舊觀念中脫離出來,認真面對自己的實際差距,選擇適合目前的英語水平,爭取更快的進步和提升。
(2)分層標準
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采用不同的分層標準,在起始階段(七年級),主要以學生的口語水平和學習習慣為標準。良好的英語聽、說能力是學好英語的前提條件,通過組織口語水平測試,將學生分成A、B兩班,每班30人左右,A班目標為口語的強化,通過各種方式提升聽、說能力,B班目標為激發(fā)學習興趣,能基本聽懂教師的課堂用語,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溝通,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盡快縮短與A班的差距。在第二階段(八年級),根據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讀寫能力為標準再次分層。這一階段,學習難度加大,要注重樹立B班學生的學習信心,避免兩極分化過早出現,同時要加強A班讀寫拓展和提升,為后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三階段(九年級),按不同的學習目標分層。在這一階段部分學生的目標是沖擊各地重點高中,另一批學生目標為學業(yè)水平測試。
(3)分層頻率
在第一階段,學生學習狀態(tài)不穩(wěn)定,變化較大,分層頻率較高,約為每月一次。這樣的頻率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學習特質,通過這樣高頻的分層,讓學生明確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在第二階段,學生狀態(tài)趨于穩(wěn)定,加上教學內容的不同,頻繁分層會打亂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所以基本上第一學期兩個月一次,往后逐漸減少,而且滾動人數也逐漸減少。第三階段,每學期一次。由于每學期教學目標的不同,教學內容差異很大,B班學生分層到A班后無法正常跟上教學進度,所以基本上進行單向滾動,即從A班走到B班,最后A班剩下沖刺各地重點高中提前考試的20人,B班為參加初中生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學生。
3.教學內容分層及教材的選用
實施“走班制”分層教學時,教學目標的制定比較明確,即B班大部分學生達到新課標的五級要求,A班學生達到新課標的六級要求。B班教材以人教版的Go for it!為主,輔助教材有外研社的教材,21世紀學生英語報初中版以及自編校本教材。A班主要教材有人教版的Go for it!外研社的英語教材,輔助教材有新概念,21世紀英語報以及自編校本教材。
4.教學方法分層
“走班制”分層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教材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該層學生的英語水平。針對A層學生的學習水平,可多采用啟發(fā)引導、參與討論式教學,多讓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和見解,針對B層學生英語水平,首先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時降低難度,在課堂活動中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技能。
5.取得的效果
(1)七年級時,兩個班共有25人參加“希望之星”初中組比賽,其中23人通過初賽獲最佳組織獎。
(2)八年級期末統(tǒng)考中,A班英語以優(yōu)秀率85%、平均分93.5的成績全區(qū)排名第一。
(3)在九年級第一學期的學能考試中,A班共有25人參加,在滿分為60的情況下,取得平均分為43.5,50分以上6人的成績。
(4)在九年級第二學期,共有18人參加蓮城書院杯比賽,取得優(yōu)異成績,B班學生在區(qū)一模統(tǒng)考中取得105的平均分。
通過調查報告顯示,許多學生表示在分層分班后,感覺英語學習的目標明確,A班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潛能,對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強烈的成就感。B班學生自信心明顯增強,對英語的畏難情緒明顯降低?!白甙嘀啤狈謱咏虒W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
五、主要問題及對策
(一)主要問題
1.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不配合教師
2.教學效果評價采用統(tǒng)一標準,無法體現分層的優(yōu)勢
3.教師與學生主觀原因分析
(1)被編入B班的部分學生產生悲觀心理
這部分學生有一定的自卑感,特別是原本在A班,后來由于學習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的原因滾動到B班的學生,心理上有落差感,影響英語學習效果。
(2)授課教師承受著一定心理壓力,教學任務繁重
“走班制”分層教學實施后,教師必須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鉆研3套以上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布置不同的作業(yè),并做好階段性調整,備課量大,專業(yè)要求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二)改進初中英語“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對策
1.完善教學的組織與管理
首先,要設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分層方案,并且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調整。其次,對各層次有進步的學生實行獎勵機制,從心理上刺激他們的好奇心與進取心理。同時教師要加強教學方法的學習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2.改進成績評定方法
首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各階段的教學目標,并采用不同方式、不同難度的檢測卷進行階段性測驗。同時,要將課程教學的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在素質教育中,學生的進步和水平提高應主要體現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形成性評價可依據各層次教學目標和難度不同采用不同標準,并將學習態(tài)度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之一。
3.積極尋求各方面對“走班制”分層教學的支持
首先要讓學校、學生和家長對“走班制”分層教學過程及意義有明確認識。學生、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是改革的前提條件。從學校層面,改變對任課老師績效考核制度不能按單個班級來考核,要以兩個班為一個整體,以完成整體目標為標準來進行績效評價。
六、結束語
在新一輪初中英語的課程改革中,“走班制”分層教學作為一種務實有效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因材施教原則,提高教學質量,并有利于教師和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但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和制度在實踐中都是完善的,要重視在此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在新一輪教學中不斷完善改進,充分發(fā)揮“走班制”分層教學對初中英語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叢立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支持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佐藤正夫.教學論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張武升.教育創(chuàng)新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